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莉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衍生物
  • 3篇肿瘤
  • 3篇肿瘤活性
  • 3篇瘤活性
  • 3篇抗肿瘤
  • 3篇抗肿瘤活性
  • 3篇活性
  • 3篇氨基
  • 2篇二苯乙烯
  • 2篇二苯乙烯衍生...
  • 2篇苯乙烯
  • 1篇一步反应
  • 1篇乙烯
  • 1篇溶剂
  • 1篇溶剂合成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生物活性研究
  • 1篇唑啉
  • 1篇喹唑啉
  • 1篇无溶剂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江苏正大天晴...

作者

  • 5篇李宝林
  • 5篇刘小莉
  • 4篇张喜全
  • 3篇王孝妹
  • 3篇顾红梅
  • 2篇李娇毅
  • 2篇徐宏江
  • 2篇王帆
  • 1篇杜娟
  • 1篇李春艳
  • 1篇郭键

传媒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4-芳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2011年
以4-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和4-(2-芳基)乙烯基苯胺或4-[2-(2-呋喃基)]乙烯基苯胺为原料合成了5种4-芳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利用IR、NMR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认。这5种化合物对HT-29和MDA-MB-231两种细胞模型的体外抗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王孝妹刘小莉张喜全顾红梅徐宏江王留昌李宝林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4-芳氨基-6-溴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2011年
目的设计合成新的4-芳氨基-6-溴喹唑啉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4-氯-6-溴喹唑啉和含有不同取代基的(E)-氨基二苯乙烯或4-[2-(2-呋喃基)]乙烯基苯胺为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受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认。5种化合物对BGC-823和A549两种细胞模型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王帆刘小莉张喜全顾红梅王孝妹李娇毅李宝林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L-焦谷氨酰胺的无溶剂一步反应合成新方法
2009年
以L-谷氨酸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无溶剂的一步反应新方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L-谷氨酸与尿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1.3时,让反应混合物在145℃下反应2h后,再在180℃下反应20min,产品收率达96.3%,产物纯度为99.67%。
李春艳李宝林杜娟刘小莉
关键词:L-谷氨酸无溶剂合成HPLC-ELSD
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抗癌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对硝基甲苯和3,4,5-三甲氧基苯甲醛或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还原和酰化反应,合成了(E)-3,4,5-三甲氧基-4’-乙酰氨基二苯乙烯等4种二苯乙烯衍生物。4种化合物对HepG2和BGC-823两种细胞模型的体外抗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
刘小莉张喜全郭键徐宏江李宝林
关键词:二苯乙烯衍生物抗肿瘤活性
4-芳氨基-6-氟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2011年
以6-氟-4-氯喹唑啉与反式-4-(2-芳基乙烯基)苯胺类化合物为原料,经胺化反应,合成了4-[4-((E-)3,4,5-三甲氧基苯乙烯基)]苯氨基-6-氟喹唑啉等六种新型4-芳氨基-6-氟喹唑啉类衍生物,收率55%~76%,其结构利用1 H 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证.1 H NMR分析表明,化合物在δ9.74~9.79出现的单峰为4位的—NH所产生;IR谱图中,化合物在3 618~3 278cm-1出现一个吸收峰,同样证明了目标化合物的生成.
李娇毅刘小莉张喜全顾红梅王帆王孝妹李宝林
关键词:二苯乙烯衍生物化学合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