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华
- 作品数:46 被引量:6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碳储量及其空间变化被引量:37
- 2011年
- 通过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碳密度、碳储量的研究表明: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AOC)、非活性有机碳(NOC)碳密度、碳储量从小到大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NOC与TOC碳密度从大到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而AOC与NOC、TOC的分布存在差异,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三类有机碳的影响不同。经计算得到,1 m深度TOC、AOC、DOC碳库总量分别为94.72、45.12、49.60 Tg,DOC碳库占TOC碳库的比例略高于AOC占TOC碳库的比例。分析发现,引入AOC和NOC指标,更能真实反映出有机碳与影响因素间关系。
- 张俊华李国栋南忠仁肖洪浪赵自胜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黑河中游
- 兰州市城区夏季热场分布与热岛效应研究被引量:34
- 2008年
- 对兰州市城区进行了早、午、晚3个时段各气候要素的流动观测,模拟了兰州市城区夏季3个时段的地面热场。结果显示,兰州市夏季地面热场分布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和动态演变特征。2006—2007年,在城区和郊区利用两套自动气象站连续进行了气候定点对比观测,结合兰州城区台站近70年和郊区台站近40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兰州市气温、热岛效应及热岛强度的变化特征。热场的时空分布与兰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城市能耗、建筑容积率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等因素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 李国栋王乃昂张俊华赵力强
- 关键词:城市热场热岛效应空间插值
- 全球变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热岛效应被引量:17
- 2012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对城市各气候要素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如城市气候出现"五岛"效应特征,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和危害。同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对区域平均气温序列的影响问题也引起了广泛重视。开展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强度、范围、危害等方面的研究,对认识城市边界层特征和城市能量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规划设计、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综述了在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在理论、方法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城市气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李国栋张俊华程弘毅赵丽萍田海峰
- 关键词:热岛效应城市化全球变暖
- 基于GWR模型的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21年
- 土壤有机碳作为陆地碳库主体,其分布特征及与驱动因素的空间关系对土壤碳周转过程有重大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结合9个环境和土壤变量,建模分析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在3.37—38.34 g/kg之间,上、中、下游有机碳分布存在空间差异,其中上游差异最大,下游差异最小。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显著,与年平均气温以外的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GWR模型较好地预测了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局部决定系数在0.49—0.64之间,自下游到上游,决定系数逐步升高,对上游的预测精度最高。分析发现,在海拔较高的中上游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受立地环境、成土母质和地表覆盖的影响;在中上游低山丘陵区,人类活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中下游平原区农业活动和化肥投入是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研究揭示了各因素对有机碳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为伊河流域土壤生态系统的合理发展和管理提供依据。
- 丁亚鹏张俊华张俊华卢翠玲刘玉寒卢翠玲丁圣彦
-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
- 黑河绿洲区耕作影响下的土壤粒径分布及其与有机碳的关系被引量:34
- 2012年
- 选取黑河绿洲区典型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耕作对土壤粒径分布及其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惰性有机碳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非耕地(灰钙土、灰褐土、栗钙土)转变为耕地后,改变了10~50μm粗粉粒、50~250μm细砂粒、250~1000μm粗砂粒的含量,对<5μm的粘粒含量影响小。而风沙土变为耕地土壤后,土壤颗粒出现了细化现象。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也波及到了土壤颗粒与有机碳的关系,耕地与非耕地中存在异同点。相同之处在于,以50μm作为分界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惰性有机碳与<50μm的粉粒、粘粒土壤颗粒含量呈正相关,与>50μm的砂粒呈负相关。不同之处为:耕地中土壤有机碳仅与5~10μm、10~50μm、50~250μm有关;非耕地中土壤有机碳与<1μm、1~5μm、5~10μm、10~50μm、50~250μm、250~1000μm的含量有关。分析表明,耕作是引起土壤活性有机碳增加及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粒径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
- 张俊华李国栋南忠仁肖洪浪
- 关键词:土壤粒径土壤有机碳耕作土壤类型
- 一种砂质土壤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质土壤碳含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包含如下步骤:(1)采集土壤表层和剖面上的新鲜样品,风干后去除杂物,过土壤筛;(2)根据土质对应称取适量样品;(3)将称量的土壤样品与KMnO4溶液混合并进行震荡离心处理;...
- 张俊华李国栋王岩松赵自胜
- 文献传递
-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河南黄泛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以开封和周口为例被引量:7
- 2018年
- 土壤质量是反映土壤中物质含量水平和维持生物生产能力的综合度量指标,可为土地的持续利用和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依据.以河南豫东黄泛区土壤为例,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采用模糊数学法,对黄泛区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0~20cm土壤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磷及有机质含量良好,在空间上土壤养分含量变异较强;与土壤表层相比,深层20~40cm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变幅增强;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综合性指数(IFI)介于0.17~0.74之间,其平均值为0.42,土壤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0~40cm土层的IFI数值介于0.11~0.53之间,其平均值为0.27,土壤质量总体处于低水平;在两个土层上土壤质量均表现为周口高于开封,即随着黄泛区的南移,土壤质量升高,这可能与黄泛区的形成历史和后期耕作有关.研究区内土壤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 卢翠玲卢翠玲张俊华张俊华刘玉寒
- 关键词: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 兰州市功能区大气细菌污染和城市绿地系统杀菌效应分析被引量:19
- 2003年
- 在测定兰州市城市不同功能区和不同类型绿地系统空气细菌数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区空气细菌污染状况,以及人流量和车流量与空气细菌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绿地系统的杀菌效应,指出各绿地系统杀菌能力:乔、灌、草>乔、灌>草、灌>草坪。
- 田玉军巨天珍冯克宽马益平索安宁张俊华
- 关键词:功能区大气细菌污染绿地系统杀菌
-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群落生物量动态研究被引量:19
- 2005年
- 对甘肃小陇山天然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为183 6 6t·hm2 ,其中以锐齿栎为主的慢生树种占6 4 89% ,中速生树种占33 4 0 % ,针叶树种占1 38%。乔木层生物量随着锐齿栎群落发育年龄的增长,积累增多,各器官具有不同的增长速度,到群落发育成熟时群落总生物量的和各器官生物量都达到最大值,群落进一步发育,总生物量趋于稳定,部分器官生物量有所衰减。群落发育过程中,慢生树种生物量比例趋于增大,中速生树种生物量比例逐渐减少,直到发育末期,随着优势种—锐齿栎的衰败,其生物量比例有所减少,中速生树种生物量的比例相应又有所增大。
- 索安宁巨天珍张俊华葛剑平
- 关键词:甘肃小陇山生物量乔木层
-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群落生物量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对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锐齿栎单一优势种混交群落生物量最大,其次为锐齿栎-鹅耳枥等小乔木混交群落,而锐齿栎单一优势种群落(纯林)生物量相对较小,杂木林群落生物量最小,其生物量比锐齿栎单一优势种混交群落低34.27%;2.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的生物量增长规律为在群落发育成熟(80林龄左右)之前生物量在一直增加,到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成熟林),生物量趋于稳定(200 t/hm2),随群落发育进入末期,生物量有可能稍有降低;3.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在阴、阳坡都随海拔梯度先升高,后降低,呈典型的“中间膨胀”模式。
- 索安宁巨天珍张俊华王勤花
- 关键词:生物量甘肃小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