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极射频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7例,192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行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其中单极射频治疗71例,双极射频治疗96例。在术后7、30、90、180 d随访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双极组治疗后180 d的优良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极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方法。
- 韩影李静林建陶高见陆丽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
- 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与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被引量:6
- 2011年
- 三叉神经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受累部位,多数患者伴有头面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可延续成为疱疹后神经痛。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疼痛、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临床上及早控制疼痛尤为重要。我们对有重度疼痛的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干阻滞的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 朱彤陶高见李静林建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性半月节急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针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热凝物,则热凝时间增加至290s。每间距组各行10次热凝。加热开始后,每隔10秒拍摄一幅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计算各间距最终热凝物的长度、宽度、面积、电极外围热凝物的最大值。结果双针间距2、4、6、8、10、12mm时双电极针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2~10mm间距时热凝物形态较均匀,热凝物长度及面积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加,而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围最大值并不随间距增大而增加。结论双针电极间距在2~12mm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物;当间距增大时,可通过增加加热时间的方法来增加热凝物面积。
- 槐洪波林建李静陶高见朱彤
- 蛋清容积的大小对双针射频热凝范围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蛋清容积形成热凝物的形态.方法:选用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B和C,其体积分别为83 183.3 mm3、49 334.1 mm3、32 046.8 mm3.使用工作端长度为10 mm,20 G baylis电极针,在双极射频模式下,以不同的间距分别平行固定在盛满蛋清的A容器、B容器和C容器中,均给予90℃、900 s射频热凝.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在条件相同的双极射频模式下,A容器、B容器和C容器分别在电极间距为12 mm、20 mm和24 mm形成最大带状热凝物.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181.1 mm2、272.4 mm2和432.8 mm2.结论:相同实验条件下,减小容器容积,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最大间距和热凝物面积,但电极针外侧热凝物长度基本没有明显变化.
- 袁宏杰林建李静槐洪波
- 关键词:双极射频盘源性腰痛蛋清
- 单纯后纵韧带增生型颈椎病责任间盘的确认及其射频治疗
- 2012年
- 目的:观察单纯后纵韧带增生型颈椎病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具有颈、肩和上背部至少一处持续6个月以上酸、胀、麻、重或痛的患者30例,采用射频温度递增诱发试验代替椎间盘造影试验确定责任间盘及相对应的责任增生后纵韧带,采用射频热凝方式治疗单纯后纵韧带增生型颈椎病。结果:30例患者围术期及术后180天内未出现局部感染和颈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72小时有14例颈、肩、上背部等部位原有症状全部消失,感觉轻松;13例原有症状明显减轻,感觉也比较轻松;3例原有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另部分没有减轻。疗效优良率达到90%。术后72 h和术后180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结论:成对管状电极射频椎间盘成形术可用于单纯后纵韧带增生型颈椎病的治疗。
- 林建李静朱彤林泓怡
- 关键词:颈椎病后纵韧带射频
- 电极针工作端长短对双针射频热凝范围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工作端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方法选用工作端长度分别为5、10、15mm的20GBaylis电极针,在双极射频模式下,以4mm等差距离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均给予90℃180s的射频热凝,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5、10、15mm的20GBaylis电极针可分别在12、24、28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最大的带状热凝,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108.00、432.82、623.43mm2,但其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最大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变化。结论当电极针标号相同时,增加工作端长度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并增大热凝物面积。
- 陶高见李静林建槐洪波朱彤
- 关键词:双极射频
- 三种口径电极双针射频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双极射频作用范围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5mm等长工作端(active tip)而口径分别为22G、21G及20G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按从2mm到16mm的以2mm等差间距平行排列深入在鸡蛋清中,给予90℃的射频热凝180s,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22G针、21G针和20G针分别在8mm、12mm和14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最长的带状热凝(strip thermoset),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88.70mm2、118.15mm2和135.00mm2。三种口径电极针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形成热凝物长度增大的同时其最大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增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工作端长度相同时,增加电极针直径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和热凝物面积,但电极针外侧热凝物长度没有随间距增大而增加。这些结果对临床使用双极射频有参考意义。
- 林建樊碧发槐洪波李静陶高见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