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电场作用下冷气泡行为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气泡的生成、成长、脱离和上升等行为均是决定电场强化传热机理的主要过程,为获得电场作用下气泡生长的动态过程,研究了电场作用下冷态氮气泡的行为特性,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不同电场强度下的气泡生长试验图像,并对气泡脱离形态、周期和速度及加速度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冷态氮气泡沿着场强方向拉长,呈圆柱体形状脱离壁面,气泡的脱离周期、速度与场强成正比,而加速度与场强成反比。
- 杨侠杨清吴艳阳张涛刘丰良
- 关键词:电场气泡周期加速度
- 旋风式HCl-C_2H_2混和器的内部流场分析
- 2011年
- 针对葛化PVC(聚氯乙烯)生产线上的重要化工设备混合器在使用时,使氯化氢和电石气在进入反应设备前必须经过充分的混合达到1 1.05~1 1.10的混合比例,通用的旋风式混合器内套管上的排孔距离较难把握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旋风式混合器作出具体分析,得到了夹层内速度矢量和整体应力的分布规律,确定了最佳开孔位置,优化了旋风式混合器的内部结构.
- 陈以文杨清
- 关键词:PVCCAE
- 立式撞击流反应器中桨叶优化设计被引量:3
- 2011年
- 为探讨倾斜角对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VCISR)混合性能和桨叶受力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方法分别模拟了四种倾斜角下对反应器内流速和桨叶受力情况,并展开了对比分析,将桨叶倾斜角θ分别设置为15°、30°、45°、60°.结果表明,当θ=45°时,反应器内的混合性能最佳;工质的循环能力最强;上下桨叶受到的合力最小;桨叶绕Z轴旋转的合力矩最小,该结果为立式撞击流反应器的桨叶的倾斜角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张涛吴艳阳杨清李良
- 关键词:倾斜角
- 电场作用下氮气泡行为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探讨电水动力学强化沸腾传热机理,以水为实验工质,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冷态氮气泡在电场作用下的行为特性;并计算了直流电压10kV工况下,气泡周围电场强度分布、气泡脱离周期和气泡脱离时刻瞬时速度场。结果表明:场强越大,气泡伸长变形越明显,脱离周期越短;电场强度沿着气泡轮廓方向逐步对称减小;气泡脱离时刻的速度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速度极大值处在气泡的底部。
- 杨侠杨清吴艳阳张涛万攀
- 关键词:电水动力学气泡
- EHD/脉动流混合强化传热换热器的传热与阻力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以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EHD(电场)与脉动流对单管换热器内的传热与阻力特性影响。实验中,电压值设定为0-40 kV,脉动流频率f=1、2、3 Hz,脉动流幅度A=1,脉动流条件下的管内时均流量q=0.1-0.5 m3/h。实验结果表明:管程脉动流单独作用时,同一流量条件下,f增加时传热系数α无明显变化,即脉动流单独作用对圆管传热强化作用不显著;EHD单独作用能显著强化传热,电压相对较小时,α增长缓慢,当电压U>30 kV时α较快增长,但随着电压的继续增加渐趋平缓,α最大提高0.12倍;脉动流和EHD具有一定的复合作用,f对有电场强化条件下的α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当U>30 kV时,f越大,相同电场强度下管程α越大,对应的α最高可提高约0.25倍;EHD/脉动流混合作用时,随着Re的增大,管程阻力系数λ逐渐降低,并且在相同的Re情况下,脉动强化措施下的λ要明显高于无脉动情况;同一Re条件下,同频率工况时,电压的增大与否,对λ的改变并无影响,即阻力损耗主要来源于脉动流的作用,而电场对此的影响较小。
- 杨侠刘丰良熊卉杨清
- 关键词:EHD脉动流对流换热
- 电场作用下沸腾气泡行为实验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进一步探讨电场对沸腾传热强化机理,以水为实验工质,实验研究了电场作用下沸腾单个气泡的行为特性。通过直接加热法产生单个沸腾气泡,并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观察了不同热流密度和电场强度组合工况下气泡的生长过程,并对该过程中对电场作用下气泡的脱离形态、周期和长径比等行为特性变化进行了相关定性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相关定性分析,进一步合理阐释了电水动力学强化沸腾传热机理。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工况后,电场对沸腾气泡的脱离形态有显著的影响,气泡沿场强方向拉伸变形且场强越大,拉伸变形越明显;气泡的脱离长径比随着电场强度和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变大;气泡的脱离周期随着电场强度和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表明电场和热场协同作用有助于减小气泡的停留时间来减小热源于流体之间的热阻,进一步说明电场和热场对沸腾强化传热有一定的影响。
- 杨侠杨清吴艳阳万攀刘丰良
- 关键词:电场
-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不同撞击间距下混合性能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为优化和改进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的结构布局,提高其混合性能,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在导流筒不同间距结构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反应器上下两导流筒的间距D设置为60 mm、80 mm、100 mm、120 mm,反应在3组转速下分别进行w=5 r/s、15 r/s、25 r/s。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下,导流筒间距D=80 mm时的特征撞击面上的平均速度最大,说明该结构下对应的传质效果更好;在相同转速下,导流筒间距D=60 mm时撞击面径向速度分布的均方根差σ最大,表明该结构下速度分布的梯度最大,流场剪切混合效果更好。
- 杨侠刘丰良毛志慧熊卉杨清
- 关键词:撞击流反应器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