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煜

作品数:25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电影
  • 4篇口述
  • 4篇口述历史
  • 3篇电影制片
  • 3篇电影制片厂
  • 3篇制片
  • 3篇制片厂
  • 3篇中国电影
  • 2篇当下
  • 2篇电影人
  • 2篇影人
  • 2篇影像
  • 2篇中国电影人
  • 2篇史料
  • 2篇种族
  • 2篇纪录片
  • 2篇价值观
  • 2篇将军
  • 2篇儿童
  • 2篇爱情

机构

  • 24篇中国电影艺术...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25篇黎煜
  • 2篇张同道
  • 1篇彭琨

传媒

  • 10篇当代电影
  • 4篇北京电影学院...
  • 3篇电影艺术
  • 2篇俄罗斯文艺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光忠访谈录(纪录片观念谈)
2011年
受访人简介陈光忠,新闻纪录片导演。籍贯广东,1930年生于香港。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49年入华北大学,同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3年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987年调任中国新闻社任副社长兼海南影业公司总经理。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等奖。编导的《永远年轻》获1954年文化部"好、快、省"奖;《华而不实》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三等奖;《新起点》(1979年)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黎煜彭琨
关键词:新闻纪录片访谈录优秀新闻工作者电影制片厂中国新闻社
《上海快车》:斯登堡的东方奇观被引量:3
2013年
影片《上海快车》反映出以导演斯登堡为代表的好莱坞运用视觉奇观展现异国情调的策略,它是美国电影对华人进行刻板形象描述的生动案例。由此可见,好莱坞在处理中国题材时,所持有的东方主义策略。影片通过对异国奇观的视觉营造,建构出一个地域上晦暗、神秘、诡异、落后的中国,及西方俯视东方的视觉立场;通过讲述殖民者在蛮荒中国被劫的故事和勾勒一个东方撒旦的形象,证明殖民地的混乱和殖民的合理性;通过对中国妓女褒贬参半的描写,隐喻出西方期待着一个可资利用的东方。
黎煜
关键词:殖民
从《北平入城式》影像真伪谈苏联五彩片补拍之憾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从考证纪录片《北平入城式》真伪着手,主要借助口述历史访谈方式,探究苏联在1949年来华拍摄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时,在多大程度、多大规模上采用事后补拍、搬演的方式,并揭示其对中国电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黎煜
关键词:补拍
中国儿童影像纪录片考察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从新中国电影发展格局中考察儿童影像纪录片六十多年的演变,指出其严重滞后的生存状态并分析其成因。作者将建国六十多年来的纪录电影发展分为两波冷热互现的浪潮。从建国至"文革"结束为第一波,由于受"形象化的政论""典型""好人好事"等观念羁绊,儿童影像纪录片数量少、艺术性低。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为第二波浪潮,纪录片主创人员的代际并未发生明显的更换,但是由于从"形象化的政论"中解放出来,开始重视对儿童个性的刻画,对儿童生活常态进行捕捉,将儿童影像纪录电影推向高潮。90年代中期以来,纪录电影萎缩,儿童影像在电视纪录片中获得新的生机。新世纪新技术革命使以电视技术手段拍摄电影作品成为可能,《小人国》酝酿着儿童纪录片的新一轮蓬勃。
黎煜
关键词:纪录电影
新闻纪录电影的人民美学被引量:6
2009年
新闻纪录电影是人民电影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年"间,它的产量接近故事片的两倍,"较故事片更有战斗性"。它忠实秉承人民美学的特征——在毛泽东文艺方针指导下的工农兵电影。在人民美学的大框架下,新闻纪录电影有着自己的探索之路:政治性与艺术性之间如何争鸣;真实性原则指导下的"采访摄影"与弄虚作假的"组织拍摄"之间如何斗争;集体创作与个人表达之间如何协调;"人民"影像与"人"的影像如何侧重。在这四组互为悖论的理念中,新闻纪录电影最终都选择了前者,抛弃了后者,以此组成"十七年"人民纪录电影的主要特质。
黎煜
《袁将军的苦茶》:卡普拉的宗教殖民臆想
2010年
描写白人女性与华人军阀之间跨种族恋爱的影片《袁将军的苦茶》,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对华殖民扩张背景下的产物。导演卡普拉借爱情包装讲述了一个宗教殖民的故事,借华人异教徒的他者之镜建构西方福音传播者的"自我"之像。借此,影片最终将爱情叙事置换为政治寓言,将美国对华宗教殖民的企图转化为拯救异教徒的英雄壮举。
黎煜
关键词:异教徒
被遗忘的辉煌 论孙明经与金陵大学教育电影被引量:9
2005年
张同道黎煜
关键词:教育电影电化教育电影史
对话过去、当下、未来:口述与历史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试图借用巴赫金文艺美学的对话理论与卡尔的历史学观点,考察口述历史作为对话史料,对于历史的贡献。笔者倾向于如下定义口述历史:由采访人与受访人通过现场平等对话的形式,共同完成"当下"与"过去"、"未来"的精神碰撞,并由声像设备记录下来的史料。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察口述与历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并为历史撰写提供多声部的想象力。
黎煜
关键词:口述历史史料独白当下
弑父哀歌——解析电影《小偷》与《回归》中弑父神话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分析俄罗斯解体后两部影片《小偷》和《回归》的叙事策略,化解其叙事模式,并从色彩、音乐等方面详解其冷叙事风格,找出共同的弑父主题和隐含的政治意味。
黎煜
关键词:弑父叙事策略神话政治寓言
辱华片外交风波述论——《上海快车》、《袁将军的苦茶》、《糊涂将军》停检始末被引量:2
2011年
本论文重点考察了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三次辱华片停检事件,以勾画中美电影外交的一个侧面。《上海快车》、《袁将军的苦茶》和《糊涂将军》等片在海外上映即遭我驻外人士抗议,中国电影检查委员会辅以停止检查该制片公司输入中国的影片为手段,通过外交途径警告制片厂取消该片的全球放映并删除相关辱华情节。在制片厂的道歉声中,在美方的外交压力下,三次停检事情皆以不了了之为结束,以此反观出中国表达话语权的决心其结果之间的巨大落差。
黎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