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翊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性能研究
  • 2篇SI
  • 2篇DLC膜
  • 1篇弹塑性接触
  • 1篇有限元
  • 1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粘附
  • 1篇探针
  • 1篇自由度机器人
  • 1篇六自由度
  • 1篇六自由度机器...
  • 1篇摩擦热
  • 1篇金刚石薄膜
  • 1篇类金刚石
  • 1篇类金刚石薄膜
  • 1篇机器人
  • 1篇仿真
  • 1篇避障
  • 1篇避障问题
  • 1篇MATLAB...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
  • 3篇江苏技术师范...
  • 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常州大学
  • 1篇常州市新能源...
  • 1篇镇江机电高等...

作者

  • 5篇刘翊
  • 4篇丁建宁
  • 4篇范真
  • 2篇程广贵
  • 2篇陈修祥
  • 1篇凌智勇
  • 1篇王君雄
  • 1篇田琨
  • 1篇谈衡
  • 1篇马履中
  • 1篇辛喜玲
  • 1篇施琴
  • 1篇蒋楠楠

传媒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真空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硅掺杂类金刚石薄膜表面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硅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同时分析了薄膜表面的粘附力和微观摩擦力学性能。实验表明,随着基底负偏压的增加,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值逐渐减小;摩擦力和外加载荷成线性关系,且粘附力是微小载荷下影响固体滑动摩擦力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最佳拟合直线的斜率表征出样品的摩擦系数的大小。
刘翊范真丁建宁辛喜玲田琨
关键词:类金刚石薄膜原子力显微镜
探针尺寸对Si-DLC薄膜表面粘附和摩擦的影响
2012年
采用AFM尖头探针、球头探针和平头探针对Si-DLC膜进行摩擦实验,研究了薄膜的微观摩擦力学性能,探讨了不同接触尺度下薄膜表面粘附力及摩擦产生的机理,建立了不同探针与薄膜表面粗糙峰的接触模型,推导了表面粘附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表达式,表明在微观接触中,接触面积对粘附力起着主导作用。尖头探针与薄膜表面的微观摩擦系数取决于表面粗糙峰的斜率,与粗糙峰的高度相关不大;球头探针与薄膜表面的摩擦力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接触粗糙峰密度;平头探针与薄膜表面的摩擦力主要取决于外加载荷,表面形貌的微观尺寸效应可忽略。
范真刘翊丁建宁程广贵陈修祥
硅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微米尺度摩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微米级别的AFM球头探针对硅掺杂类金刚石薄膜进行了摩擦实验。研究了微米尺度下,外加载荷和扫描速率对薄膜摩擦性能的影响。考虑粘附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微观低载荷接触摩擦力表征的修正Amonton公式。分析了摩擦系数与表面形貌粗糙峰之间的关系,根据薄膜表面粗糙峰的分布,建立了微米尺度下球头探针与薄膜表面粗糙峰的等效接触模型,并推导出了摩擦力f关于载荷参数(p)和形貌参数()的函数表达式f(p,),表明单位面积接触粗糙峰密度对摩擦力大小起着主导作用。所建接触模型成功解释了摩擦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刘翊范真丁建宁凌智勇程广贵蒋楠楠
六自由度机器人避障问题的MATLAB仿真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六自由度机器人的避障问题提出了随机避障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具有简单高效且具通用性。利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建立了可视化平台。模拟结果表明利用随机避障模型能够有效地实现避障。
施琴马履中刘翊王君雄
关键词:机器人避障MATLAB仿真
表面镀Si-DLC膜微机电器件弹塑性接触及摩擦热有限元分析
2011年
微摩擦热实验比较复杂,现有实验条件还难以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硅材料微机电器件表面镀Si-DLC膜前后的弹塑性接触及摩擦热分布的性能。用Ansys10.0建立弹塑性接触和摩擦热分析的有限元几何模型,分析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各参数与接触性能之间的规律、摩擦热及热耦合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硅表面镀上一层Si-DLC膜后,其抵抗外力变形能力和抗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摩擦热引起的升温和热耦合应力大大降低。
范真刘翊丁建宁谈衡陈修祥
关键词:有限元弹塑性接触摩擦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