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德才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塑性
  • 3篇电偶
  • 3篇定心
  • 3篇塑性加工
  • 3篇热电偶
  • 3篇温度
  • 3篇温度范围
  • 3篇隔热
  • 3篇工控
  • 3篇工控机
  • 3篇保温
  • 3篇保温隔热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塑性成形
  • 1篇塑性成形过程
  • 1篇热系数
  • 1篇铝合金
  • 1篇模具钢
  • 1篇换热
  • 1篇换热系数

机构

  • 7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朱德才
  • 6篇张立文
  • 6篇张国梁
  • 5篇裴继斌
  • 3篇韦荣选
  • 1篇邢磊

传媒

  • 1篇锻压技术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铝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界面接触换热系数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自制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装置对铸造铝合金和挤压铝合金分别与5CrMnMo模具钢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铝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间的接触换热系数随接触表面温度和载荷的变化,发现接触换热系数与温度并不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而与载荷的指数近似成正比关系,并且在相同的接触条件和测量条件下铸造铝合金与5CrMnMo的接触换热系数普遍要比挤压铝合金的小.
张立文朱德才邢磊张国梁韦荣选
关键词:铝合金
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当两个固体表面相互接触时,由于微观表面粗糙度的存在,其实际接触仅发生在接触面的一些离散的微突体上,实际接触面积只占名义接触面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就使界面发生了不完全接触,而这种不完全接触最终导致了热流的收缩,使两个相互接...
朱德才
文献传递
一种测量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装置
一种测量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装置属于塑性加工研究领域。本实用新型将加热棒12、第1试样13、薄片14、第2试样15、冷切棒9、定心钢球16、压力装置3顺序连接,在两试样的接触面之间加入各自的薄片14,增加接触面的个数,...
张立文裴继斌朱德才张国梁
文献传递
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通过自制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设备对铝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不锈钢与不锈钢间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接触换热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趋势,并且分析了改变接触过程后接触换热系数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接触换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与载荷近似成正比关系;且在其它接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接触过程的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加载过程和卸载过程等不同,接触换热系数的测量值也不同。
朱德才张立文裴继斌张国梁韦荣选
关键词:塑性成形
一种测量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
一种测量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塑性加工研究领域。本发明将加热棒12、第1试样13、薄片14、第2试样15、冷切棒9、定心钢球16、压力装置3顺序连接,在两试样的接触面之间加入各自的薄片14,增加接触面的个数...
张立文裴继斌朱德才张国梁
文献传递
一种测量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
一种测量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塑性加工研究领域。本发明将加热棒12、第1试样13、薄片14、第2试样15、冷切棒9、定心钢球16、压力装置3顺序连接,在两试样的接触面之间加入各自的薄片14,增加接触面的个数...
张立文裴继斌朱德才张国梁
文献传递
固态塑性成形过程中界面接触换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文章通过自制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设备对纯铜与3Cr2W8V合金钢、不锈钢与不锈钢间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和载荷对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在铝合金和模具钢的接触面间加入玻璃润滑剂后对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接触换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而与载荷的指数近似成正比关系,且在接触面涂上玻璃润滑剂后,接触换热系数可大大降低。
朱德才张立文裴继斌张国梁韦荣选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