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 作品数:114 被引量:425 H指数:12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哲学宗教 更多>>
颈椎前路两种常见术式(ACDF和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带来的神经功能损害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而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加重。手术方案可分为前入路手术及后入路手术,其中颈椎前路手术方案适合病变节段在1-2个节段的患者,... 费琦 李锦军 苏楠 王炳强 李东 孟海 王奇 林吉生 马钊 杨雍3D打印的颈椎侧块螺钉导向板辅助侧块螺钉置钉的评估 2019年 目的 评估分析与徒手置钉相比,运用3D打印的个体化置钉导向板是否可以增加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颈椎4~6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患者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徒手置钉组(A组)和3D打印导板置钉组(B组),每组各6例。A组采用传统徒手置入侧块螺钉,B组患者术前行颈椎薄扫CT检查,将影像学资料输入MIMICS软件,生成颈椎3D模型,在模型上设计出理想的个体化置钉入点、角度和深度。以此数据运用3D打印机制备个体化颈椎侧块螺钉置钉导向板。术中A组采用徒手置钉,B组采用3D打印导向板辅助置钉。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颈椎CT扫描。通过CT平扫+重建记录每枚螺钉入点、置钉轨迹、冠状位外倾角(α角)、矢状位头倾角(β角)等。通过各个螺钉置入角度、轨迹和并发症情况对螺钉进行评分和分级。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间年龄[(63.50±4.04)岁vs.(56.33±10.78)岁]、手术时间[(161.25±16.52)min vs.(171.67±19.41)min]、出血量[(375.00±50.00)ml vs.(300.00±89.44)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间临床症状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8.45±5.91)% vs.(50.45±6.01)%]。在螺钉置入角度上,α角A组平均(21.88±2.88)°,B组平均(23.69±2.3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675, P =0.001),特别是在门轴侧螺钉差异更加显著[(21.25±3.11)° vs.(24.55±1.34)°, t =-4.014, P =0.000)]。β角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3±4.08)° vs.(24.39±2.14)°, t =-1.308, P =0.196]。根据我们制定的螺钉分级评分系统,A组螺钉评级得分(6.08±1.56)分,而B组平均(7.56±0.91)分,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4.622, P =0.000)。A组螺钉优良率也显著低于B组(55.56% vs. 94.44%)。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运用3D打印的个体化置钉导向板辅助进行颈椎侧块螺钉置钉,方法简单有� 苏楠 王炳强 杨雍 李东 李锦军 费琦 孟海 范子寒关键词: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螺钉 3D打印 关节突关节在腰椎失稳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4年 历来不乏关于腰椎失稳的研究,目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并应用于临床的"腰椎失稳"定义是由Stokes和Frymoyer于1987年提出的:脊柱运动节段(function spinal unit,FSU)的刚度下降,生理载荷下脊柱运动节段的位移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致出现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生物力学试验证明,腰椎运动节段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腰椎节段性失稳。 费琦 林吉生 王炳强 杨雍 李东 马钊 赵凡 王奇关键词:关节突关节 腰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颈椎前路两种常见术式(ACDF和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 背景 脊髓型颈椎病带来的神经功能损害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而早期诊断及手术可以有效地预防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颈椎前路手术适合病变节段在1-2个节段的患者,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然而,在前路手术中,颈椎前路椎间... 费琦 李锦军 苏楠 王炳强 李东 孟海 王奇 林吉生 马钊 杨雍关键词:ACDF ACCF 脊髓型颈椎病 META分析 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单纯应用传统的JOA评分系统只能反应颈椎患者神经功能变化而忽略了社会和心理因素,并不能准确反应生活质量变化。本研究应用JOA评分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等相结合的方法对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008-01-2011-03共97例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59男,38女,51.8±13.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JOA、SF-36及VAS评分,探讨颈椎术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变化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97例患者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JOA、SF-36、VAS评分呈逐步改善趋势,但变化不完全同步,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已显著提高,疼痛明显缓解,但生活质量并无明显改善。直到术后24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疼痛情况及躯体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状况均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迅速改善,疼痛快速缓解,但生活质量因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而变化缓慢。术后24个月随访总体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应用JOA评分和SF-36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生活质量更加全面客观。 白成瑞 王炳强 杨雍 费琦 李锦军 孟海 苏楠 范子寒 李东关键词:VAS SF-36 脊柱外科术中专用复合碎骨器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术中专用复合碎骨器,包括壳体、控制器、动力装置、传送平面、固定片、核心工作组及容纳器。核心工作组分为锯片工作组,擦刀工作组及磨石工作组。其特征为:壳体方形,上部设有顶盖,控制器设于壳体侧面。固定片... 李东 费琦 王炳强 杨雍 李锦军 苏楠文献传递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对失稳模型节段稳定性及相邻节段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在腰椎单节段退变手术失稳模型基础上比较两种融合术式对腰椎失稳节段稳定性及相邻节段的力学影响。方法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切除腰椎单节段退变L4—5椎间小关节内侧2/3及相应椎板的L3-S1术后失稳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记录手术前后失稳节段(L4-5)在生理载荷下的运动范围(ROM)变化,并记录生理载荷下相邻节段(L3-4、15-S1)的ROM变化以及垂直载荷下相邻节段椎间盘VonMises应力变化。结果两种术式术后失稳节段(L4-5)的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恢复。与失稳模型L4—5节段ROM相比,PLF模型前屈、后伸、侧向旋转ROM分别减少了87%、87%和88%;PLIF模型前屈、后伸、侧向旋转ROM分别减少了85%、84%和86%。与失稳模型相比,两种术式均未导致相邻节段(L3-4、L5-S1)的(ROM)增大;相邻节段椎间盘VonMises应力集中部位由纤维环后部转向前外侧,同时应力较术前失稳模型明显增大,两种术式对相邻节段椎间盘力学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6±0.061)mPa比(1.070±0.075)mPa;(1.147±0.055)mPa比(1.162±0.075)mPa,P〉0.05】。结论PLF和PLIF均可恢复腰椎椎板减压术后失稳节段的稳定性,两种术式均可增加相邻椎间盘的应力,可能和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相关。 费琦 赵凡 杨雍 李东 李锦军 王奇 林吉生 严华刚 王炳强关键词:腰椎 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关节不稳定性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应力分析 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建立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邻近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初步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利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软件对患者的CT图片进行预处理,后导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了胸10-腰2四个运动单元的三维模型,并且准确模拟了椎间盘、软骨终板、关节突关节以及连接韧带。通过设置0.3、1.0、4.0Mpa3种轴向载荷进行力学分析,观察力学改变情况。结果当轴向压力以0.3、1.0、4.0MPa增加后,椎间盘、软骨终板和椎体整体的应力也成比例增加。椎间盘所受应力分布不均;各椎体前部所受应力最大,而后部结构所受应力较小,椎体局部出现受力较大情况,尤以相邻椎体更为明显。结论本研究的有限元模型符合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模拟了其生物力学特性。 费琦 李秋军 杨雍 李东 唐海 李锦军 王炳强 王以朋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折 应力性 胸椎 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6年 脊柱转移瘤是脊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脊柱也是骨转移瘤最常发生的部位。Ciftdemir等认为,癌症患者有70%发生脊柱转移。Kataoka等提出影响转移瘤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的原发病灶。Bollen等总结1 379例患者的资料,认为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分别是乳腺癌(28%)、肺癌(23%)和前列腺癌(19%)。 范子寒 王炳强 杨雍 李东 李锦军 费琦关键词:脊柱转移瘤 原发肿瘤 脊髓受压 脊神经根 癌症晚期 前后路联合 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SOST荧光报告基因i PSCs细胞系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硬骨素(SOST)基因荧光报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SCs)细胞株。方法使用PCR检测i PSCs分化过程不同阶段成骨基因的表达。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p2A-td TomatoNeo质粒转染至i PSCs细胞。使用PCR凝胶电泳检测转染的效果,而后分别在光镜下观察成骨不同阶段i PSCs的形态变化、茜素红染色及SOST-td Tomato荧光表达情况,并利用茜素红染色及PCR评估转染细胞的成骨效果及成骨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PCR检测结果发现,SOST只在骨细胞中稳定表达,可作为骨细胞的标志性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td Tomato插入到SOST终止密码子处,转染后的i PSCs细胞株不影响其成骨效果及SOST基因的表达。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能够成功构建td Tomato-SOST荧光报告基因的i PSCs细胞株。 于凌佳 孟海 杨雍 林吉生 范子寒 李想 费琦 李东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