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测定经不同电子束辐照(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EBI)剂量处理后的大豆浓缩蛋白粉的水分分布信息,并通过热变性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初步探究了EBI对大豆浓缩蛋白粉水分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粉中的主要水组分为与大豆蛋白分子紧密结合的结合水(T_(21),占97.0%±0.7%)。随着EBI剂量的增加,结合水和总水分含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在5.40 kGy时达到最大值。经热变性实验和FT-IR光谱图分析得知EBI处理不会改变大豆浓缩蛋白粉的变性温度,但是能引起结合水中的O-H基团与氨基酸中的C=O所形成的分子内H键以及分子间H键振动增强。这些结果不仅表明EBI可通过改变大豆蛋白分子内和分子间的H键作用来影响其水分分布及含量,还为进一步探究经EBI处理的蛋白类食品中的水分迁移机制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以前期研究所得的Met-Met-Cys-Thr-Asp(MMCTD)抗氧化肽为研究载体,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活性衡量指标,借助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spectroscopy,MIR)、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CD)、Zeta电位以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深入探究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技术对MMCTD抗氧化肽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电场强度为5 k V/cm、电场频率为2400 Hz时,MMCTD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最大值94.27%±0.03%且MMCTD的Zeta电位值下降到10.85±0.98 m V。MIR和NMR结果表明经PEF处理后MMCTD的官能团并未发生改变但所含的H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有所改变。经CD分析,其二级结构中的β-折叠的含量从13.70%下降至0.00%,β-转角以及无规则卷曲的含量都有着明显的增加。这些变化不仅初步揭示了PEF可以通过改变MMCTD的二级结构以及表面电荷分布来提高它抗氧化活性,更为进一步探究PEF提高抗氧化肽活性的机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