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棠

作品数:14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薄荷
  • 6篇基因
  • 4篇克隆
  • 3篇大豆
  • 2篇疫霉
  • 2篇疫霉根腐病
  • 2篇植物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基因克隆
  • 2篇根腐
  • 2篇根腐病
  • 2篇薄荷属
  • 2篇S基因
  • 2篇不定芽
  • 2篇大豆疫霉
  • 1篇学成
  • 1篇芽诱导
  • 1篇疫霉菌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植...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健佳药业...
  • 1篇江苏省江大绿...

作者

  • 14篇王海棠
  • 9篇李维林
  • 9篇梁呈元
  • 9篇于盱
  • 7篇刘艳
  • 4篇邢邯
  • 4篇赵晋铭
  • 4篇郭娜
  • 3篇陈智坤
  • 2篇崔晓霞
  • 1篇吴慎杰
  • 1篇郭旺珍
  • 1篇张天真
  • 1篇马玲
  • 1篇李飞飞
  • 1篇琚铭
  • 1篇朱华玉
  • 1篇王立科
  • 1篇薛晨晨
  • 1篇薛冬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疫霉菌侵染对大豆木质素含量及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6年
为探究大豆木质素含量及合成关键基因在与大豆疫霉菌互作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利用大豆疫霉菌株P6497接种大豆品种Williams,分别于6,8,10和15 d分析了根部组织木质素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根组织中木质素含量在疫霉菌侵染过程中积累速度显著增加;对木质素合成过程中9个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AL、C4H和F5H表达水平在所选4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CCo AOMT在接种后第8,10和15天3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4CL的表达在接种后第10和15天时比对照上调超过100倍;CAD和CCR表达水平分别在接种后8和10 d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C3H和COMT的表达量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中差异不显著。在接种样品中,C4H、4CL和CCR基因表达与木质素含量变化模式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大豆根部木质素积累受疫霉侵染诱导,暗示木质素参与大豆与疫霉互作过程,同时根据试验结果推测C4H、4CL和CCR是诱导木质素含量提高的关键基因。
甘淑萍闫强崔晓霞薛冬赵晋铭郭娜王海棠邢邯
关键词:大豆木质素基因表达
薄荷柠檬烯合酶基因MhLS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薄荷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的载体pCAMBIA2301-CaMV35S-MhLS。该载体是含有薄荷柠檬烯合酶(limonene synthase)基因MhLS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本发...
李维林王海棠梁呈元于盱
文献传递
薄荷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对薄荷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方法: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我国薄荷属植物7个种34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0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68条带,其中5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45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166,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0.7564。在总的遗传变异中,75.6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薄荷居群间,24.36%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通过UPGMA聚类,将34个薄荷居群分为三类。结论:薄荷属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梁呈元刘艳李维林于盱王海棠陈智坤徐柏衡
关键词:薄荷属居群ISSR
大豆品种郑97196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被引量:8
2016年
由大豆疫霉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对产量品质影响极大。利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大豆对疫霉菌株的抗性分为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抗性和由多基因控制的部分抗性两种。以对多个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具有抗性的大豆品种郑97196作为抗性亲本与大豆感病品系X242003杂交构建F_(2∶3)重组自交家系群体,用大豆疫霉菌株He N35对亲本及F_(2∶3)群体进行抗性遗传分析并利用SSR技术对郑97196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郑97196对大豆疫霉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抗病对感病表现为显性,再用9种毒力公式不同的疫霉菌株分别接种郑97196和14个国内外公认的含有单个抗病基因的大豆品种(鉴别寄主),观察并记录抗性反应类型,结果显示郑97196的抗性反应类型与14个鉴别寄主有所不同,推测其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暂命名为Rps Zheng。通过SSR分子作图分析,该基因位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N连锁群上satt485和satt584之间,与这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1和3.7cM。
张海鹏郭娜牛景萍黄婧彭洋王海棠赵晋铭邢邯
关键词:大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SSR标记
薄荷GPP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GPPS Geranyl diphosphate synthase)为短链异戊烯基合酶家族成员,催化1分子的IPP与DMAPP形成GPP,为单萜提供碳骨架。实验从我国薄荷品种"738"中克隆了GPPS大小亚基cD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研究GPPS基因在薄荷根、茎、叶、花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GPPS大亚基cDNA序列ORF全长1131 bp,编码377个氨基酸,GPPS小亚基cDNA序列ORF全长942 bp,编码313个氨基酸。研究获得的GPPS基因所编码氨基酸与薄荷属其他种的GPPS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GPPS大亚基基因在薄荷品种"738"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幼叶中的表达量最高。
于盱王海棠冯美英梁呈元李维林
关键词:薄荷克隆
薄荷MhL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柠檬烯合酶(limonene synthase,LS)催化合成薄荷挥发油主要单萜类化合物的共同合成前体。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柠檬烯合酶,首次从国产薄荷品种738中克隆到柠檬烯合酶基因MhLS的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797 bp,编码59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70 ku、理论等电点pI为5.3,亮氨酸(Leu)所占比例最高,而半胱氨酸(Cys)所占比例最低。MhLS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含有植物萜类合酶(Terpene_cyclase_plant_C1)保守区域,具有典型的类异戊二烯合成酶(Isoprenoid_Biosyn_C1)超家族结构域。本研究所获得的MhLS与薄荷属其他种所获得的MhL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
王海棠于盱刘艳梁呈元李维林
关键词:薄荷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氨基酸
薄荷属植物外部形态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对薄荷属植物7个种34份材料的9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薄荷属植物种内的形态学性状变异很大,各形态学性状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将薄荷属7个种分为3个类型。
梁呈元刘艳李维林于盱王海棠陈智坤
关键词:薄荷属聚类分析
薄荷茎段不定芽离体诱导影响因素分析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以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激素种类与浓度、外植体位置和品种等因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建立高再生率的薄荷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并确定2种抗生素的选择压。试验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浓度、外植体位置和品种对薄荷离体不定芽诱导率存在显著影响;适合薄荷离体不定芽再生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3.0 mg/L TDZ+0.2 mg/L IAA+25%椰乳),最佳外植体为薄荷品种73-8的第2至第4节间茎段;潮霉素对薄荷3个品种73-8、68-7和沪-39的选择压分别为4、3、2 mg/L,卡那霉素的选择压分别为50、40、40 mg/L。
于盱梁呈元刘艳王海棠李维林
关键词:薄荷茎段不定芽离体诱导植株再生
一种薄荷节间茎段高效再生体系的方法
一种薄荷节间茎段高效再生体系的方法涉及薄荷节间茎段高效再生体系的方法,以薄荷无菌苗形太学第2,3,4节间茎段为材料,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经过诱导、伸长生长、继代增殖、壮苗、生根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最终建立了这种节间茎...
李维林于盱梁呈元王海棠刘艳
文献传递
薄荷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从薄荷属植物挥发油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柠檬烯合酶基因和分子进化等方面对薄荷属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王海棠于盱刘艳梁呈元李维林
关键词:薄荷基因克隆分子进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