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岳峰 作品数:8 被引量:10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再生水灌溉对苜蓿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再生水不同灌溉方式对苜蓿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能显著增加苜蓿的株高、侧枝数及产草量,但对苜蓿叶面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再生水灌溉、再生水与清水混灌和轮灌使苜蓿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78.43%、83.68%、72.53%,但再生水灌溉不利于苜蓿可溶性糖的累积.再生水灌溉下,苜蓿植株体内的Ca、Mg含量较清水灌溉分别增加了27.78%、26.61%;再生水灌溉及混灌下,苜蓿体内的Fe含量较清水灌溉分别降低28.71%、10.09%;再生水灌溉、轮灌和混灌下苜蓿地上部Cd含量较清水灌溉分别增加98.6%、89.5%和59.0%,但苜蓿体内重金属Pb、Cd含量仍低于国家卫生标准(GB 13078—2001)规定限量值.说明再生水是苜蓿可利用的灌溉资源,但其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张志华 陈为峰 石岳峰 田素娟 刘立军关键词:再生水灌溉 苜蓿生长 盆栽试验 污水灌溉对苜蓿生长下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污水、再生水等不同灌溉水质对苜蓿三次刈割后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清水灌溉,污水及再生水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pH值,增加EC值。第二次刈割时污水、再生水处理与清水相比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增加了63.59%和35.02%,第三次刈割时分别增加了82.18%和30.72%。与清水灌溉相比,污灌处理土壤Cd含量在三次刈割中分别增加了33%,117.65%和138.89%,再生水灌溉处理在三次刈割中分别增加了13.33%,64.71%和61.11%。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表明,在本试验期间各灌溉水质处理未引起土壤Pb污染,但未经处理的污灌处理造成了Cd污染。本研究初步说明污水采用混灌与轮灌方式可适当减缓其不利效应;再生水可作为苜蓿的灌溉用水,但其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志华 陈为峰 石岳峰关键词:灌溉 土壤 盆栽试验 农田固碳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12年 农田是CO2,CH4和N2O三种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活动贡献了约14%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58%的人为非CO2排放,不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强化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源特征,弱化了农田固碳作用。土壤碳库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碳库之一,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源/汇。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既可起到增加土壤碳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又能提高土壤质量。农田土壤碳库除受温度、降水和植被类型的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施肥量、肥料类型、秸秆还田量、耕作措施和灌溉等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还田,氮肥管理,水分管理,农学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农田管理措施,探寻增强农田土壤固碳作用,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合理途径。农田碳库的稳定/增加,对于保证全球粮食安全与缓解气候变化趋势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在我国许多有关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尚不系统或仅限于短期研究,这也为正确评价各种固碳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增加了不确定性。 石岳峰 吴文良 孟凡乔 王大鹏 张志华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 秸秆还田 保护性耕作 氮素管理 固碳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 被引量:25 2009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及植株氮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但施肥过量产量降低。同等施氮条件下,控释掺混氮肥各处理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施氮显著增加了0-40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了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体内氮素含量。经夏玉米季后,除高量施氮的T4,T6处理出现土壤氮素表观盈余外,其余处理均出现土壤氮素表观亏缺,施氮后土壤表观盈余量增加,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石岳峰 张民 张志华 宋瑞磊 朱强关键词:氮素利用效率 控释氮肥在超级玉米上的平衡施肥与养分高效利用研究 通过平衡施肥,降低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实现超级玉米大面积应用推广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控释氮肥作为平衡施肥中的氮肥品种既可实现养分配比的横向平衡,又可实现氮素供应在各生育期的纵向平衡。通过两年的田间... 石岳峰关键词:超级玉米 控释氮肥 平衡施肥 肥料利用率 华北高产粮区基于种植制度调整和水氮优化的节水效应 被引量:9 2013年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华北平原粮食作物主要的种植方式。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少,春季灌溉是保证其高产的必要措施。基于上述问题,在华北平原高产粮区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调整种植制度和水氮优化等措施下的节水效应。结果表明,将一年两熟的冬小麦套种夏玉米调整为冬小麦直播夏玉米,并结合水氮优化等措施,能降低作物耗水15%,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2%~54%,而产量并没有下降;而将一年两熟调整为两年三熟和一年一熟,尽管能降低作物耗水24%~31%,且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8%~172%,但产量却下降16%~27%。综上所述,该区将现行的一年两熟制中的套种调整为直播,并加以水氮优化等措施,是目前较为适宜的种植方式。考虑到该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两年三熟制可能是未来的种植趋势,但需要挖掘其产量潜力。 王大鹏 吴文良 顾松东 孟凡乔 石岳峰关键词:作物 灌溉 耗水 灌溉水利用效率 灌溉水质对苜蓿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污水、再生水等不同灌溉水质对三次刈割期内苜蓿生长和养分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清水灌溉,再生水及污水灌溉可增加苜蓿的株高及产草量,但长期引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不利于苜蓿根系的生长。第一次刈割时各灌溉处理间含钾量差异不显著,第二次刈割时污灌、再生水灌溉处理与清水灌溉相比苜蓿含钾量分别增加了33.05%和40.68%,第三次刈割时分别增加了12.90%和23.39%。污水及再生水灌溉处理苜蓿含钙量在第一次刈割时显著高于清水灌溉,但在第二、三次刈割时均低于清水灌溉。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宜用作灌溉,采用混灌与轮灌方式可适当减缓其不利效应;再生水可作为苜蓿的灌溉用水,但其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志华 李敏 陈为峰 石岳峰关键词:再生水 苜蓿 养分 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固碳减排效果评价 被引量:33 2016年 全面、准确分析重要农业管理措施对于农业固碳减排的影响特征,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为对象,研究硝化/脲酶抑制剂对土壤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4)排放、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碳库排放法(soil based approach,SBA)、生物量排放法(crop based approach,CBA)和土壤&生物量排放法(soil&crop based approach,S&CBA)3种方法对农田净温室气体效应(net greenhouse gas warming potential,NGWP)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相比只施尿素(U)处理,尿素+硝化抑制剂(NI)、尿素+脲酶抑制剂(UI)和尿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IUI)均能增加粮食产量和降低净温室气体排放。用S&CBA方法计算得到的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潜力最大(15 704~17 860 kg/hm^2),CBA法次之(4 195~7 107 kg/hm^2),SBA法最低(-7 304^-6 599 kg/hm2)。由于3种方法的固碳单元不一样,评估结果差异较大、一致性差。S&CBA方法更适于评价强调粮食生产条件下的农田净温室气体效应。增加作物籽粒和秸秆产量,降低化肥使用和减少灌溉量是提高当前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系统净排放潜力的主要措施。 赵自超 韩笑 石岳峰 吴文良 孟凡乔关键词:有机碳 华北平原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