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忠
- 作品数:2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汤斌与康熙的诗文交往考论被引量:1
- 2010年
- 汤斌是清初的名臣大儒,他以诗文受知于康熙,其"彬彬典雅"的诗文可谓盛世元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本人亦成为康熙"右文之治"的代言人;更为重要的是,汤斌严禁淫词小说、杜绝赛会演戏等措施,不仅扭转了吴地奢靡风俗,而且影响了康熙一朝的文化政策,特别是影响了康熙一朝的文坛走向。
- 黄建军高志忠
- 关键词:康熙文化政策
- 成功与性能力的转化:力、理、礼之角与抉——唐传奇爱情故事侧论被引量:1
- 2005年
- 以李、霍二传为代表的唐传奇爱情故事,情致委婉、为人艳称。但结局却一荣一衰、一喜一悲,本文试以审美的眼光,从心理学的角度,潜入力、理、礼三方阐释主人公为实现自我需要在情欲、理知、礼制的冲突与调和中分饰不同角色,体现不同心理状态,在有意与无意间、自觉与不自觉中通过角色变更所隐含的抉择下,以或隐或显的变相方式成功转化性能力,悄然凸显出角色的原始之美、人性之美、社会的文明之美,力求达到和谐表达出的抉择的成功之美。
- 高志忠
- 关键词:唐传奇爱情角色
- 明代宦官与文化研究三札
- 在历代宦官中,明代宦官的文化素养是最高的。这一方面是出于附庸风雅与文人士大夫多有交游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明代统治者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文化教育所致.他们中的部分成员接受了系统的内书堂教育,且在自己的奴婢文化圈中与有学养的长者、...
- 高志忠
- 关键词:明代文学创作
- 明代宦官伶人优语考述
- 2012年
- 在明代,宦官职掌了内廷钟鼓司、四斋、玉熙宫三套戏剧班子,几乎包揽了后宫所有娱乐活动,他们兼具乐官与俳优的双重身份。史玄《旧京遗事》记载:“内臣钟鼓司,专一统领俳优,如古梨园伶官之职。成化中,阿丑以谲谏,知名于后。”‘暇戏宦官或滑稽幽默,讽喻时政、臧否人物;或面容姣好,扮戏之外充当男宠,随侍左右;或沦为党争的工具,卷入是非之中。期间也诞生了几位颇有影响的伶人,
- 高志忠温斌
- 关键词:宦官伶人明代考述娱乐活动俳优
- 理欲并重 儒商互补——论唐人涉商类小说之商业思想文化特征
- 2009年
- 唐人小说描绘的商贾世界中,商人形象的义利之别与道德评判之下,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农本文化)与异质文化(商业文化)这一矛盾体的斗争与调和。这其中,通过道义与利害之间的取舍,商人尽量做到义利两兼;通过仕商关系的重新认定,商人努力追求亦商亦儒。我国古代商业文化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呈现出鲜明的务实性、较强的政治性,且伴有浓郁的伦理性。其意义的重要性在于透视唐代文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心态,同样显示出国人"本富为上,末富次之"的传统心理。
- 高志忠黄晓勤
- 关键词:唐人小说文化心态
- 明代宦官文学与宫廷文艺研究
- 明代宦官群体中,部分人接受了相当的文化教育,这些有学识者形成一个知识型阶层,他们舞文弄墨,交游文儒,广泛参与各种文学活动并进行各体文学创作。还有部分人专司宫廷曲艺编演,他们既承旧剧,又学新戏,既独立于内廷,又合作于外廷,...
- 高志忠
- 文献传递
- 明代宦官诗文交游考论被引量:1
- 2012年
- 明宫内廷通过内书堂教育等途径培养了一批知识型宦官,他们能文善书、诗酒风雅。与文人士大夫、帝王、僧侣等进行诗文交游成为他们颇为喜好的一项活动。考述这些诗文交游,不仅可以看到明代宦官文学性、文人化的一面,而且也可以了解他们与文人关系交善的一面。
- 高志忠
- 关键词:明代宦官
- 宦官政治与明代文学的演进
- 2012年
- 明代宦官政治严重威胁了传统的士大夫政治,导致宦官与文士之间冲突不断,至后期直接演化为党争之势。延伸至文学层面,文人的命运随着与专权宦官的亲疏远近而波折不定,他们不得不选择相应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以适应时局,因此,在明代文学的演进过程中,诸如文学流派的分化与重组、文人群体的结社与设院、文学思潮的复古与新变等环节,都打上了宦官政治的明显印记。
- 高志忠魏中林
- 关键词:明代文学演进
- 明代宦官的文学作为——以诗文创作与作品存佚为研究中心被引量:4
- 2009年
- 明代宦官是历代宦官中颇有文化素养的一个特殊阶层,部分知识宦官伴有诗文创作且有作品流传。通过整体性梳理明清遗存文献中关于明代宦官的诗文创作记载,并就其诗文作品的著录与存佚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研究。
- 高志忠
- 关键词:明代宦官文学作为诗文创作存佚
- 《酌中志》的文学文献学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明末知识型宦官刘若愚卷入魏阉党祸,身陷囹圄,悲愤不平中仿司马迁发愤著《史记》,历时十二载而成《酌中志》。此书兼具宫廷秘史、笔记小说于一体,既有史料价值,也具文学价值。为实现泄情明志的政治意图,刘氏寓论辩、褒贬于叙事之中,无论是故事描写还是场景描摹,抑或人物形象的勾勒以及人物心理的展示都充分体现了作者文人化、作品文学性的特征。
- 高志忠
- 关键词:文学价值文献学价值《史记》笔记小说史料价值人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