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彦君

作品数:27 被引量:253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磷脂
  • 8篇磷脂复合物
  • 7篇黄芩
  • 7篇黄芩苷
  • 5篇黄芩苷磷脂复...
  • 4篇毒性
  • 4篇色谱
  • 4篇光谱
  • 3篇色谱法
  • 3篇配伍
  • 3篇紫外
  • 3篇紫外光
  • 3篇紫外光谱
  • 3篇紫外光谱法
  • 3篇光谱法
  • 3篇附子
  • 3篇甘草
  • 3篇半夏
  • 3篇薄层
  • 3篇薄层色谱

机构

  • 25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澳门大学
  • 1篇扬子江药业集...

作者

  • 25篇林彦君
  • 11篇许润春
  • 9篇章津铭
  • 8篇杨明
  • 8篇傅超美
  • 6篇游宇
  • 6篇吴品江
  • 4篇王鹏飞
  • 2篇季宁平
  • 2篇周晓玲
  • 2篇李佳川
  • 2篇魏萍
  • 2篇高飞
  • 2篇陈秋薇
  • 2篇苏柘僮
  • 2篇郑琴
  • 2篇李文
  • 2篇刘芳
  • 1篇史亚军
  • 1篇卢君蓉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药与临床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草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成药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脉饮研究现状及其制剂开发中的问题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生脉饮源于《医学启源》,为中医益心复脉之经方,乃中医危重急症的常用药。本文收集整理了近20年来有关生脉制剂的文献报道,对其物质基础、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生脉制剂中不同剂型处方组成、配比差异及提取工艺对其功效的影响,以探究生脉饮及其成药制剂各关键环节的核心问题所在,为深化生脉饮基础研究,加快其"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
林美斯陈哲杰罗林游宇傅超美章津铭林彦君谢恬
关键词:生脉饮中药现代化
赤芍总苷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研究赤芍总苷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大鼠胃液分泌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收集动物胃液,测定胃液体积、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测量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赤芍总苷能抑制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且能显著增加其血清中NO含量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赤芍总苷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防御因子,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实现的。
林彦君章津铭瞿燕游宇
关键词:赤芍总苷幽门结扎胃溃疡
半夏与掺伪半夏及水半夏的鉴别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优化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的氨基酸薄层鉴别,并建立半夏与掺伪半夏的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鉴别方法,以期解决市场上半夏的部分掺伪问题,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保障。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剂,正丁醇-无水乙醇-水(2∶1∶1)为展开剂,2%茚三酮乙醇试液为显色剂,进行薄层鉴别;采用紫外谱线组法进行鉴别实验。结果:半夏、掺伪半夏及水半夏的薄层色谱图存在明显差异,且特征区别点源于水半夏;半夏、掺伪半夏及水半夏三者水提液、醇提液和石油醚提取液的紫外谱线组图像、最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差异明显。结论:优化的薄层色谱方法不仅可用于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也可用于半夏与掺伪半夏的鉴别;紫外光谱法也可作为半夏、掺伪半夏及水半夏的鉴别方法,可有效解决市场上半夏的伪品和部分掺假的问题,提高临床用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李江维许润春王鹏飞林彦君
关键词:半夏水半夏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
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药效学对比研究——在体鼻黏膜吸收及不同给药途径抗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对比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对比研究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的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情况,并比较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经舌下静脉及鼻腔给药之不同给药途径对脑缺血损伤致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试验比较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经鼻吸收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0~120 min黄芩苷累计吸收量,并计算其吸收速率常数;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经舌下静脉给药(给药剂量以黄芩苷计为7.5 mg.kg-1)及经鼻给药(给药剂量以黄芩苷计为7.5 mg·kg-1)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不同给药途径对脑水肿和神经功能评分的防治效果。结果: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大鼠鼻黏膜吸收速率明显大于黄芩苷,其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12.2±2.04)×10-3·min-1,(9.60±1.34)×10-3·min-1],且经鼻给药防治脑缺血损伤致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优于舌下静脉给药,其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分别为(1.66±0.68)分和(1.78±0.78)分;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79.10±0.65)%和(79.48±0.76)%。结论:黄芩苷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体内吸收及药效优于黄芩苷,且经鼻给药优于舌下静脉给药。
许润春林彦君周晓玲张海燕杨明
关键词: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经鼻给药
基于不同剂量比的巴豆配伍桔梗“减毒”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索巴豆配伍桔梗是否具有"减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动物死亡状态及半数致死量(LD50)为评价指标,比较巴豆配伍不同剂量比的桔梗前后的动物中毒情况;通过测定比较巴豆配伍桔梗的不同剂量比下巴豆苷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揭示巴豆配伍桔梗"减毒"作用机制。结果:巴豆配伍不同剂量比桔梗,其毒性反应均减小,且以1∶3剂量比值下LD50及其95%可行限抬高最多;同时配伍不同剂量比桔梗后巴豆苷含量呈现"抛物线"式变化,在1∶3剂量比时巴豆苷含量降低最多(32.57%)。结论:巴豆配伍桔梗(1∶3)剂量比值为其减毒作用最佳比值,可能与其减少了游离态巴豆苷含量有关。
林彦君傅超美章津铭高飞游宇
关键词:巴豆桔梗配伍减毒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考察黄芩苷与磷脂形成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与磷脂的结合百分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的研究,考察了反应溶剂类型、药物与磷脂投料比例、药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磷脂复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确定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在55℃下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黄芩苷与大豆磷脂最佳比例为1:2,反应系统中黄芩苷浓度为2.5mg/mL,反应时间为1h。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溶剂类型、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大;文章所确定的工艺稳定可行。
许润春林彦君吴品江郑琴杨明
关键词:黄芩苷磷脂复合物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实验研究概况被引量:8
2008年
本文分别从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以及单味、复方中药降脂作用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概况,认为中医药的治疗作用是多方位、多靶点的。
林彦君李佳川杨明李春雨
关键词:中医药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甘草酸和甘草苷对乌头碱诱导斑马鱼心脏毒性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究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对乌头碱诱导斑马鱼心脏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选择48hpf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乌头碱中后,选择心脏毒性表型最明显的乌头碱浓度,将其分别联用甘草苷和甘草酸。利用10μM乌头碱和30μM甘草苷,10μM乌头碱和10μM的甘草酸分别处理48hpf斑马鱼胚胎,在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生长状态、存活率,并对胚胎心包水肿情况进行拍照记录;置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心脏收缩和舒张形态,并记录各项心脏功能指标(心跳、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以及心室短轴缩短率)。结果:随着乌头碱浓度的升高,斑马鱼出现心包水肿、心律增加、心脏结构异常等改变,且存活率下降,心脏毒性表型最明显的乌头碱浓度为10μM以上,而分别联用30μM甘草苷和10μM的甘草酸后,各项心脏指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对乌头碱诱导的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李文杨晓琴章津铭刘芳傅舒傅超美林彦君
关键词:乌头碱甘草酸甘草苷斑马鱼心脏毒性
新议桔梗“引经报使”理论研究思路与方法被引量:15
2011年
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桔梗作为肺之舟楫,广泛应用于传统复方方剂中。阐述桔梗"引经"作用在传统复方中的体现,通过文献调研,简要辨析桔梗"引经"作用的现代研究现状,并深入剖析其现状的不足之处,基于药物的体内主要作用环节,提出桔梗"引经报使"理论的新思路,以期将中药归经理论与现代靶向理论有机结合,为揭示中药引经理论的作用机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模式。
林彦君章津铭
关键词:桔梗
Plackett-Burman与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射干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优化射干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射干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以药物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以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射干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多元数学统计矩模型对制备工艺参数和复合率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确定制备工艺最佳参数。结果:磷脂与药物投料比例、药物浓度与反应温度对磷脂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具有显著性;二项式方程拟合度高,预测性好,复相关系数r为0.9661,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磷脂与射干总黄酮投料比例为2∶1,药物浓度为15 mg/m L,反应温度为30℃,最佳工艺试验验证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结果相差小于3%。结论:应用效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射干总黄酮磷脂复合物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林彦君游宇吴品江
关键词:磷脂复合物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