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林同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弧菌
  • 2篇副溶血弧菌
  • 2篇氨氮
  • 2篇病原微生物
  • 2篇创伤弧菌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机理
  • 1篇对硝基酚
  • 1篇藻类
  • 1篇栅藻
  • 1篇中国蛤蜊
  • 1篇生物量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物
  • 1篇退火
  • 1篇退火温度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检测

机构

  • 8篇南开大学
  • 3篇天津市水产研...
  • 1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林同
  • 6篇王轲
  • 3篇明红霞
  • 3篇董玉波
  • 3篇朱琳
  • 2篇朱琳
  • 1篇牛海凤
  • 1篇冯鸣凤
  • 1篇赵娜
  • 1篇王璐璐
  • 1篇任莹利

传媒

  • 2篇天津水产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蛤蜊的国内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综述了国内中国蛤蜊繁殖生物学、血细胞、滤食器官、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一些研究,以期为今后中国蛤蜊的养殖生产提供可以借鉴的科学依据。
董玉波王轲王林同戴媛媛
关键词:中国蛤蜊
氨氮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1年
氨氮对水体的污染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氨氮在不同理化因子影响下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进展,阐述了氨氮对水生植物和动物的致毒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董玉波王轲王林同
关键词:氨氮水生生物毒性机理
采用ICC-qPCR法分析渤海湾表层海水中的轮状病毒被引量:3
2012年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在水环境中存活时间长,导致人类感染的剂量低,因此寻求一种快速高效的定量检测海水中的轮状病毒方法势在必行。传统的细胞培养技术不但耗时,而且灵敏度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虽然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是其感染性的信息无从获得。因此,本文建立了细胞培养结合实时定量PCR(ICC-qPCR)的方法,并于2010年冬季对渤海湾天津近岸重点海域表层海水中具有感染性的轮状病毒进行了定量调查。500 mL海水经浓缩,48 h细胞培养之后,用qPCR方法在7个海水样品中检测出3个样品具有感染性,其测定值范围为1.8×102copies~3.8×103copies,该海域感染性轮状病毒的含量为1~39 PFU/L。ICC-qPCR方法快速、灵敏,将细胞培养与实时定量PCR技术相结合,能对感染性病毒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有望在今后的水环境胃肠道病毒的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明红霞董玉波任莹利王林同朱琳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性
低温下氨氮对淡水浮游藻生长及群落结构影响的生态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探讨春季藻类快速生长的机制,研究较低温度下氨氮对淡水浮游藻类生长及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对南开大学新开湖水体藻类进行了室内生态模拟试验研究.在10℃、125μmol·m·s-1光强条件下,培养液中氨氮最终浓度设置为1.0、1.5、2.0、2.5、3.0mg·L-1和对照组(不添加氨氮),每隔1~2天加入氨氮至初始设定值,培养时间为26d.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在1.0mg·L-1组生长最好,最大生长密度为1.53×105cells·L-1,高于对照组;浮游藻类在高于2.0mg·L-1处理组中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抑制作用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3.0mg·L-1处理组的最大生物量仅为5.4×104cells·L-1.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硅藻逐渐取代绿藻而成为绝对优势藻,随着藻类的生长,粗刺四刺藻(Treubaria crassispina)在所有处理组中由优势种而逐渐消失,近缘针杆藻(Saffinis affinis)和新月藻(Closterium lunula)在培养后期逐渐成为优势种,但在不同氨氮浓度下表现出不同生长密度.除1.0mg·L-1处理组外,其它处理组中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氨氮影响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优势种的变化,并且对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王轲王林同牛海凤王璐璐朱琳
关键词:浮游藻类生物量群落结构
不同pH下对硝基酚(p-NP)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被引量:8
2011年
为研究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基准,考虑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生物效应的影响,选取生长速率(μ),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和半抑制浓度(EC50)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7,8和9)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以及对对硝基酚(p-NP)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7~9时,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均可正常生长,但各自最适生长的pH不同,小球藻的最适生长pH为8,而斜生栅藻的最适生长pH为9.p-NP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均随pH的增大而降低,pH为9时毒性最小,但p-NP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比对小球藻的大,即斜生栅藻对p-NP要比小球藻更敏感.因此,在研究p-NP的水生态基准时,应该考虑pH的影响.
冯鸣凤赵娜王轲王林同朱琳
关键词:对硝基酚PH小球藻斜生栅藻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的三重PCR检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境科学水体病原菌检测领域,通过基因片段的体外酶促扩增,快速检测水样中的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评价并预警海洋环境这三种致病菌的含量及污染情况。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是三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弧菌,...
王林同朱琳明红霞王轲
文献传递
双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海水样品中的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双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海水样品中的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属于环境科学水体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根据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保守序列,设计两对退火温度基本相同的引物。将两对引物和两种细菌的DNA模板加入到同一个反应体系中,经...
王林同朱琳王轲明红霞
文献传递
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海洋病原微生物
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摇篮,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然而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城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向海洋,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进入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病原微生物广泛分布在海水、底泥和海洋生物的体内,能通过饮食或接触...
王林同
关键词:环境管理海洋监测病原微生物PCR技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