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 作品数:49 被引量:230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大型收获机械发动机孔组位置度误差在线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2017年 发动机是收获机械的动力源,其安装位置精度将直接影响整机装配质量,进而关系机器的作业效率和可靠性。由于收获机械底盘机架结构复杂、表面粗糙度大,现有测量方法及设备难以满足大跨距孔组位置度误差测量需求,针对收获机械发动机安装孔位置度的自动化测量需求,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跨距孔组位置度误差在线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孔组位置度误差模型,使用多部工业相机获取安装孔二维图像,通过相机在线标定、图像增强处理、特征提取、坐标变换等手段,实时测取并计算安装孔组之间的位置度误差。在此基础上,基于Lab Windows/CVI平台,开发了自动检测软件,实现了发动机安装孔位置度的快速检测。以某型玉米收获机底盘机架发动机安装孔组为对象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安装孔组的位置度关系,建立的孔组位置度误差模型能够进行误差分析与评定,在分辨率和测量精度上均优于传统测量方式,检测效率较高,能够满足生产线自动化检测需求。 张亚伟 王冬 陈度 王书茂 王书茂关键词:收获机械 孔组 位置度 在线检测 宣化马奶葡萄采后果实褐变机理的探究 被引量:2 2019年 以宣化马奶葡萄为试材,测定采后果实的褐变指数、5-羟甲基糠醛(5-HMF)、相对电导率及果皮硬度等指标,以明确马奶葡萄的褐变类型及易发生褐变的原因。结果表明:酶促褐变是马奶葡萄采后褐变的主要类型;马奶葡萄细胞膜透性的增大是酶和底物接触反应的关键;果皮硬度较小导致其极易受损,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下降导致自由基的增加,促进了膜脂过氧化进程,加速了膜系统完整性的破坏,为酶和底物接触反应创造了条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也加快了马奶葡萄的褐变。 刘青 魏思芸 王冬 喻妲 石英关键词:5-HMF 酶促褐变 温度对复配乳油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样品温度对克螨特-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制剂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在20,25,30和35℃温度下分别采集了农药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结合全交互验证的模型验证方法对两种有效成分分别建立了各温度的定量校正模型以及混合温度定量校正模型,以外部检验集的RMSEP值作为模型预测能力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温度对克满特、高效氯氰菊酯成分的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混合温度模型对不同温度样品的预测结果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对于克螨特-高效氯氰菊酯复配乳油制剂,建立混合温度校正模型,使模型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预测误差,以适应不同温度样品的分析需要。 王冬 熊艳梅 黄蓉 吴厚斌 闵顺耕关键词:温度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克螨特 高效氯氰菊酯 红外显微成像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2011年 红外显微成像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方法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刚刚起步,而在国内这项技术还未被广泛认识。它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具有图谱合一、微区化、可视化、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优点。文章概述了红外显微成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重点介绍了其在生物医学、微生物学、法庭科学、材料学、营养饲料学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红外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难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李晓婷 朱大洲 潘立刚 马智宏 陆安祥 王冬 王纪华关键词:红外 显微成像 光谱 法布里干涉、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西湖龙井茶近红外光谱的比较 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介绍了基于法布里干涉的便携近红外光谱仪的仪器性能和干涉原理,并且以西湖龙井茶为例,与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所采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仪器采集的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r)可以达到0.9927,一阶导数谱数据间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9815。基于法布里干涉的便携近红外光谱仪在性能方面可以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相媲美。然而,便携近红外光谱仪在农产品品质分析方面更广泛地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冬 马智宏 韩平 平华 李杨 潘立刚 王纪华 贾文珅关键词:西湖龙井茶 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小麦粉中的石灰类添加物 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对市售小麦粉中的石灰类添加物进行现场快速检测,该文采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ATR-MIR)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了小麦粉中掺入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以及石灰总量的定量校正模型,并采用外部验证集对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石灰总量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8;校正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均小于0.3;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均小于0.5;外部验证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均小于0.95;各模型的相对预测性能(ratio performance deviation,RPD)均大于4.5,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小麦粉中石灰含量的现场快速检测要求。该研究可为市售小麦粉的快速质量安全筛查提供新的方法,对小麦粉市场质量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小麦粉中其他违禁添加物的检测亦有参考价值。 王冬 王纪华 马智宏 潘立刚 韩平 赵柳关键词:添加物 衰减全反射 中红外 偏最小二乘 小麦粉 近红外显微光谱成像的基础研究及应用 图像分析化学,尤其是近红外图像分析以及成像方法学,正逐渐成为对分析样品表面进行高品质光谱分析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是在FTIR显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红外显微图像技术不同于红外显微图像技术,对成像... 闵顺耕 黄越 王冬关键词:微区分析 信息提取 两种近红外光谱仪的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定量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无损速测为例,分别采用线性渐变分光(LVF)、数字光处理(DLP)近红外光谱仪对大、小番茄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基于两种近红外光谱仪数据计算大、小番茄平均光谱及差谱,并比较两种近红外光谱仪所采集大、小番茄近红外光谱数据的特征;对两种近红外光谱仪的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比较了大、小番茄前3主成分的得分分布;按SSC梯度对数据进行分级,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结合全交互验证算法分别基于两种近红外光谱仪数据建立番茄SSC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1)大、小番茄LVF近红外光谱的平均光谱及其差谱的光谱特征分别与DLP近红外光谱的平均光谱及其差谱的光谱特征相似。(2)大、小番茄LVF近红外光谱数据PCA前3主成分得分散点分离趋势不明显,而DLP近红外光谱数据PCA前3主成分得分散点基本上不具有分离趋势。(3)基于LVF近红外光谱数据所建各模型的相对预测性能(RPD)皆不低于2.11,其中标准化预处理所建模型具有最佳性能,模型维数(Nf)、校正测定系数(RC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交互验证测定系数(R^(2)CV)、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RPD、预测相关系数(RP)、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8、0.949 1、0.27、0.899 9、0.38、3.16、0.882 6、0.63;基于DLP近红外光谱数据所建各模型的RPD皆不低于1.60,其中标准化预处理所建模型具有最佳性能,Nf、RC2、RMSEC、R^(2)CV、RMSECV、RPD、RP、RMSEP分别为5、0.823 5、0.49、0.728 6、0.62、1.94、0.788 4、0.80。该研究可为番茄SSC的无损快速测定以及果蔬品质无损快速检测的仪器选择与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冬 冯海智 李龙 韩平关键词:番茄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近红外光谱仪 显微近红外图像用于分辨2种塑料材料的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显微近红外成像技术将成像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而且还可以获取样品的空间分布信息,这是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所无法比拟的。本文以外观及近红外光谱极为相似的2种塑料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近红外成像系统采集了并排放置的2种塑料材料的显微近红外图像,研究了2种塑料材料的成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5910cm-1附近,2种材料的近红外光谱具有细微差别。采用化学成像方法可以分别得到材料I和材料Ⅱ清晰的成像图。本研究为显微近红外成像分辨不同材料的成像方法以及农产品、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快速判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王冬 马智宏 赵柳 朱大洲 潘立刚 王纪华关键词:塑料 中红外及近红外光谱在小杂粮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23年 中红外光谱以及近红外光谱在现代分析化学中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认识物质结构、功能、成分以及含量的重要途径。小杂粮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小、少、特、杂。小杂粮营养丰富,既是传统口粮,又是保健食品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小杂粮作为药食同源的新型食品资源,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小杂粮进行品质检测可为小杂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品质分级、小杂粮育种、产地溯源与真伪鉴别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按照麦类小杂粮及豆类小杂粮分类,对国内近30年来小杂粮品质检测有关文献加以综述。研究表明,麦类小杂粮品质检测文献更多,约占文献数量的2/3左右,且以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居多;豆类小杂粮品质检测文献相对较少,约占文献数量的1/3左右,且以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居多。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在小杂粮品质检测分析方面有诸多重要应用。其中,中红外光谱更多应用于小杂粮中活性物质以及小杂粮加工过程的表征,而近红外光谱则更多应用于小杂粮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定量分析检测,可为小杂粮品质监测、科学育种提供高效的数据来源。近年来,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近红外光谱不再局限于小杂粮品质指标定量分析,而且还被应用于小杂粮产地溯源等领域,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对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在小杂粮品质无损分析检测方面做出了展望。 冯海智 李龙 王冬 张凯 冯淼 宋海江 李荣 韩平关键词:小杂粮 中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