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梁

作品数:27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化学工程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电气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复合材料
  • 6篇复合材
  • 5篇铁氧体
  • 5篇丙烯
  • 4篇电沉积
  • 4篇尼龙
  • 4篇聚全氟乙丙烯
  • 4篇
  • 3篇镀铜
  • 3篇羟基乙叉二膦...
  • 3篇流动性
  • 3篇FEP
  • 2篇氮化
  • 2篇氮化铝
  • 2篇导热
  • 2篇镀铜液
  • 2篇镀液
  • 2篇溶胶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树脂

机构

  • 27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27篇乔梁
  • 25篇姜力强
  • 24篇郑精武
  • 8篇张诚
  • 6篇蒋梅燕
  • 3篇俞斌
  • 2篇奚巧琴
  • 2篇赵洪强
  • 2篇陆国英
  • 2篇周杰
  • 2篇徐天添
  • 2篇郑飚
  • 2篇蔡伟
  • 2篇俞海燕
  • 2篇周平
  • 1篇王鑫
  • 1篇夏庆萍
  • 1篇冯乾军
  • 1篇董星涛
  • 1篇陈巧玲

传媒

  • 7篇塑料工业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化学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磁性材料及器...
  • 1篇橡胶工业
  • 1篇特殊钢
  • 1篇材料保护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绝缘材料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腐蚀科学与防...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蔓延高温合成La-Zn掺杂锶铁氧体改性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高温自蔓延(SHS)方法制备了化学组成为Sr1-xLaxFe12-xZnxO19(x=0~0.4)的La-Zn联合掺杂的锶铁氧体,并研究了晶体结构与离子掺杂量对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根据相关的热力学数据,分析了合成过程中产生不同氧化物杂质的热力学机制,结果显示,通过合适控制反应体系中的Fe粉含量,可以合成单一的M型铁氧体相。SEM表明SHS方法制备的样品比传统方法制备的样品结晶更完整,粉体颗粒呈明显的六角平板状,颗粒尺寸基本分布在0.5~1.2μm之间。La^3+,Zn^2+的加入能够明显地提高试样的综合磁性能,相比于未掺杂的试样,在未取向情况下其剩磁提高了14.4%,Hcb提高了15.3%,(BH)m提高了30.7%,并且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采用SHS方法获得的样品的内禀矫顽力Hcj提高尤为明显,最高可达322kA/m。
乔梁蒋梅燕郑精武游李顺姜力强
关键词:自蔓延高温合成法铁氧体磁性能
球形钕铁硼磁粉表面电沉积镍后的性能研究
2008年
钕铁硼磁粉表面包覆金属镍层后,可以在300℃左右与聚合物复合制备性能优良的磁体。为了研究金属镍层在钕铁硼磁粉表面的包覆特性,采用电沉积方法在球形钕铁硼磁粉表面包覆一定厚度的镍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热分析仪研究了包覆镍磁粉的表面形貌和抗氧化特性,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液压式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包覆镍后的球形粉和300℃高温处理后粘结磁体的磁性能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球形磁粉经包覆镍处理后,磁粉的高温抗氧化性、粘结磁体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
蒋梅燕郑精武姜力强陈巧玲乔梁
关键词:电沉积镍抗高温氧化性抗压强度磁性能
PPS对FEP/PPS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混炼工艺制备了聚全氟乙丙烯/聚苯硫醚(FEP/PPS)复合材料;研究了PPS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流动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S的加入能显著改善FEP/PPS复合体系的流动性能,但FEP/PPS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却随PPS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FEP/PPS复合体系流动性改善的机理是弥散分布的PPS液相小颗粒为FEP基体提供了较大的剪切变形空间,而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降低主要来自于两者界面较差的相容性。
乔梁赵洪强郑精武姜力强
关键词:聚苯硫醚聚全氟乙丙烯流动速率
片状Al_2O_3对Al_2O_3/FEP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混炼工艺制备了片状Al2O3填充聚全氟乙丙烯(FEP)复合材料,以颗粒状Al2O3为对比样品,研究了片状Al2O3形状和尺寸对FEP基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利用SEM观察了FEP基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低填充量下,Al2O3颗粒在FEP基体中呈"海岛"状分布,没有形成连续的导热网链,但其热导率明显提高;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低填充量时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提高主要来自Al2O3的微细片状结构,这种微细片状结构一方面提高了有效导热路径,另一方面增加了颗粒与基体之间接触面积,因此有利于热导率的提高。
乔梁赵洪强郑精武姜力强
关键词:聚全氟乙丙烯热导率伸长率
填料尺寸对填充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比较由超高热导率的纳米钻石和微米级铝粉填充环氧树脂制得的复合材料,探究复合材料的导热行为。结果显示,填料粒子的尺寸可以影响环氧树脂基体在粒子之间的存在形式,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热导率,当填充粒子间的距离在一整条分子链长度内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会出现突然的增加。填料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方式也会影响分子链在粒子表面的排列形式,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乔梁冯乾军郑精武姜力强
关键词:环氧树脂铝粉热导率
82A高碳钢丝索氏体组织的识别被引量:3
2010年
标准YB/T169-2000规定,通过光学显微镜中明暗差异测量高碳钢组织的索氏体含量。为了分析光学显微镜中各明暗区域对应的组织结构,对铅浴退火抗拉强度为1 296 MPa的Φ0.9 mm 82A高碳钢丝试样采用显微硬度计做定点标记,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同时通过不同浸蚀方式分析明暗区域出现的原因。结果证实白亮区域和类似珠光体片层组织均为索氏体组织。局部深腐蚀导致片层假象,而白亮区域和类似珠光体出现均与垂直于拉拔方向索氏体团相关。
蔡伟郑精武乔梁姜力强
关键词:索氏体珠光体光学显微镜片层间距
聚全氟乙丙烯/氮化铝高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聚全氟乙丙烯(FEP)为基体,偶联处理的氮化铝(AlN)为填料,通过共混、模压等方法制备了高导热、高绝缘的FEP/AlN复合材料。结合材料导热计算模型,分析了AlN含量对材料热导率、体积电阻率、力学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N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呈近线性增加,当填加AlN的质量百分率为30%时,材料的热导率可达2.22 W/(m.K),体积电阻率可达1.5×1013Ω.m,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张诚周平乔梁姜力强
关键词:聚全氟乙丙烯氮化铝绝缘导热
亚甲基二膦酸为配位体的无氰碱性镀铜被引量:3
2011年
提出一种以亚甲基二膦酸(MDPA,H4L)为主配位剂的无氰镀铜体系.采用pH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MDPA的四级解离常数和MDPA-Cu(II)的稳定常数,并比较MDPA-Cu(II)和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A)-Cu(II)的循环伏安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MDPA各级解离常数为,pK1=1.86,pK2=2.65,pK3=6.81,pK4=9.04;MDPA与Cu2+形成分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pKML=10.65,pKML2=5.59,pKML3=2.50;随着pH升高,形成的配合物依次为,Cu(H3L)2、[Cu(H3L)(H2L)]-和[Cu(H2L)2]2-;当pH在7-10时,MDPA较HEDPA更易与Cu2+配位.当pH=9时,MDPA碱性镀铜体系阴极主要发生的是[Cu(H3L)(H2L)]-和[Cu(H2L)2]2-还原生成铜的过程;在10°C,MDPA体系的铜配位化合物还原生成铜的电位比HEDPA体系负移,扩散速度更快.
郑精武陆国英乔梁姜力强蒋梅燕
关键词:无氰镀液羟基乙叉二膦酸
添加Bi_2O_3对锶铁氧体微观形貌及内禀矫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方法制备了添加Bi2O3的锶铁氧体粘结磁粉,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和时间下Bi2O3对锶铁氧体相组成、微结构以及内禀矫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wt%Bi2O3的试样中,由于含Bi液相的生成,在1050℃的较低温度下促进了铁氧体化反应和晶粒生长,从而显著提高SrM的内禀矫顽力。在添加1wt%Bi2O3的情况下,获得的锶铁氧体颗粒尺寸在1.2μm附近,球形度较佳,同时具有超过300kA/m的内禀矫顽力,可应用于制备高填充型粘结铁氧体磁体。
乔梁徐斌奚巧琴郑精武姜力强
关键词:锶铁氧体微观结构内禀矫顽力
三乙醇胺对羟基亚乙基二膦酸镀铜液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A)镀铜液中三乙醇胺(TEA)对铜还原和氧化过程的影响.用Hull Cell测试阴极电流密度分布,通过电位扫描、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研究铜沉积的电化学行为,通过镀液的吸光度测试和固体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推断配位化合物的形式.结果表明:TEA的加入能够扩大HEDPA镀铜体系的阴极允许电流密度,对铜电沉积有阻化作用,促进铜阳极溶解,并可抑制氢气的析出;随着溶液中TEA浓度增加,在玻碳电极上发生的铜还原过程由电化学控制逐渐转变为扩散控制,可获得结晶细小、表面平整的致密铜镀层.TEA的加入,主要是在HEDPA镀铜体系中形成CuTEA(OH)2配位化合物,并吸附在电极表面而影响电化学反应.
郑精武周杰郑飚乔梁姜力强张诚
关键词:电沉积红外光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