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揿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揿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由两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偏倚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项临床试验,包括2342例患者。与单纯阳性对照相比,揿针联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4,95%CI(1.16,1.33),P<0.001]、降低症状及体征量化评分[MD=-0.67,95%CI(-1.12,-0.22),P=0.003]、使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下降[MD=-0.62,95%CI(-0.97,-0.28),P<0.001]、减少复发人数[RR=0.58,95%CI(0.41,0.82),P=0.002]、降低鼻阻力[MD=-0.13,95%CI(-0.21,-0.05),P=0.001]、使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评分下降[MD=-4.17,95%CI(-6.06,-2.29),P<0.001];揿针与抗组胺药相比,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RR=1.01,95%CI(0.92,1.11),P=0.78]、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评分[MD=0.43,95%CI(-1.78,2.65),P=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由揿针治疗后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揿针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受限于试验设计及纳入原始文献的数量及质量,Meta分析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相关研究应使用正确的方法学及严格的试验设计方案以期能提供更有力的循证医学支持并为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提供高质量证据。
目的通过CiteSpace分析近十年国内外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认知功能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开展ADHD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检索Web Of Science(WOS)和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对近十年ADHD的认知功能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对国家、机构和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经筛选,共纳入2013—2022年文献4673篇,其中WOS文献4274篇,中文文献去重后共399篇,国际上发文量处于上升趋势,国内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共纳入78个国家/地区、国外391所研究机构,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的高等院校和医学中心发挥重要作用;纳入国内182所研究机构,主要以地区专科医院为主。国外关键词形成25个聚类标签;国内关键词形成8个聚类标签;国内分析共出现20个突现词;国外分析共出现25个突现词;关键词和聚类显示国内外该领域均以儿童或青少年为群体,关注ADHD共患病认知功能情况。国际上主要关注执行功能及其检测手段和基础研究方面;国内主要在干预疗效观察方面。研究重点和热点主要以生物学机制和临床研究为主。结论近十年对ADHD认知功能的研究,国际上研究更为全面和深入,国内目前处在平稳发展阶段,研究热点偏向不同,国内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大对神经生理学等基础研究的投入,并结果我国国情推进该领域的发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简称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期起病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过度活动、情绪与行为的冲动为基本特征,会持续到青春期以及成年期[1]。ADHD深刻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幸福感和社会交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