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检查在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在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8月至2016年2月53例常规CEUS检查可疑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取得病理结果,并于术前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超声检查和病理结果。【结果】CEUS特征中,微泡显影时间、消退时间、结节增强程度及增强过程中结节边界是否清晰四个特征在良恶性结节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其中又以迟显影、低增强、早消退及边界模糊对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最好,准确性分别为83.02%、81.13%、81.13%及83.02%,其中边界模糊的敏感性最高,为91.43%,而迟显影、低增强及早消退的特异性最高,均为94.44%,但四种超声造影特征的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EUS是一项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甲状腺CEUS特征对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程红 李念芬 张文 孙红光 戚庭月 鞠萍 程莲 施燕芸 诸林海 丁永玲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SR)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54例(共58个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RTE检查,术后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和MVD计数。根据结节最大径分为≤10mm组35个,〉10mm且≤20mm组(15个)和〉20mm组(8个),比较各组患者弹性评分、SR及MVD的差异,对PTC弹性评分及SR、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8个PTC结节中,54个结节弹性评分≥3分(93.1%),SR值(3.6±1.3)。最大径≤10mrn组、〉10mm且≤20mm组及〉20mm组间弹性评分及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个PTC结节中,CD34的表达率为100%。三组结节MVD分别为(47.7±8.8)条/HP、(51.1±8.5)条/HP和(56.14-5.8)条/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评分2分、3分、4分组FTC平均MVD分别为(55.6±9.5)条/HP、(53.3±7.7)条/HP及(43.9±6.7)条/HP,不同评分PTC组间的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42,P:0.000),其中2分组和3分组MVD均显著高于4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Q05),但2分组与3分组MVD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Q05),FIE弹性评分与MVD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67,P=n000);PTC的SR与MVD亦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570,P=0.000)。结论RTE弹性评分及SR均与MVD呈负相关,RTE在PTC术前侵袭性预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施燕芸 孙红光 李念芬 戚庭月 张文 鞠萍 程莲 夏晗 诸林海 丁永玲 刘爽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应变率比值 微血管密度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皱缩结节与乳头状癌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评价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类及以上甲状腺皱缩结节(MTN)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价值。方法纳入52例MTN、53个结节(MTN组)和47例PTC、48个结节(PTC组),比较组间常规超声和CEUS特征差异,评价MTN特异性超声征象诊断MTN的效能。结果组间TI-RADS分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显示组间结节位置、纵横比、钙化形态、钙化位置、血流分布、囊壁塌陷征、同心圆征及声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节最大径及回声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结节CEUS增强模式和壁增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常规超声囊壁塌陷征、同心圆征、黑白双晕及CEUS结节无增强、壁增强诊断MTN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无增强模式诊断MTN的敏感度、准确率与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指标及壁增强(P均<0.05)。结论CEUS诊断MTN的效能显著优于常规超声,鉴别MTN与PTC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曹海艳 张文 荣新 封淏 金晶 戚庭月 孙红光 王磊 诸林海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成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行手术切除的46例共63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回顾性分析良恶性结节微泡灌注特征及QLAB定量参数。结果造影成像特征中,显影时间、增强强度、均匀度、显影边界、消退时间在良恶性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恶性组主要表现为迟显影、不均匀、低增强、显影边界不清晰及早消退;良性组主要表现为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同时显影、同时消退、均匀等增强或高增强,及显影边界清晰。在造影后显示边缘环状结构的结节中,良性结节全部表现为规则高增强环,恶性结节大部分表现为不规则环,规则与不规则环状结构在良恶性结节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组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小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良恶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具有不同的成像特征和定量参数,超声造影可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施燕芸 李念芬 张文 孙红光 戚庭月 鞠萍 程莲 程红 诸林海 丁永玲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 成像特征 超声造影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PTC患者(共71个结节)的超声造影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37个结节)和未转移组(34个结节),应用QLAB软件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绘制PTC结节边缘区及中央区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并获得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降半时间(TPH)、上升斜率(WIS)及达峰时间(TTP),分析比较两组PTC结节边缘区及中央区的超声造影灌注强度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绘制相关参数判断PTC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 PTC结节多表现为不均匀低增强,达峰时结节边缘区灌注强度大于中央区;两组结节灌注强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PI、AUC分别为(8.39±2.19)d B、(220.69±83.56)d B s,未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PI、AUC分别为(6.52±2.32)d B、(168.29±52.95)d B 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余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TC结节边缘区PI、AUC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0.708,当PTC结节边缘区PI临界值>8.04 d B、AUC临界值>202.99 d B s时,其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7.6%、82.4%和64.9%、79.4%。结论 PTC结节边缘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I、AUC对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施燕芸 李念芬 孙红光 张文 程红 鞠萍 丁永玲 诸林海 戚庭月关键词:造影剂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边缘区 乳头凹陷手术矫正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乳头凹陷手术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6例乳头凹陷矫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自制固定器牵引法,11例采用乳头或乳晕下组织瓣法,观察两组手术疗效及乳头回缩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无乳头、乳晕缺血坏死,外形良好,乳头感觉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乳头轻度回缩,其余无明显不良情况。两种方式术后出现乳头回缩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矫正乳头凹陷临床效果满意,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高小康 张凤霞 诸林海 杜稼苓 李瑞青 周岐旺 陈洁静关键词:乳头凹陷 手术矫正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纳米碳对甲状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影响。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清扫的淋巴结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出的阳性淋巴结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发生血钙及PTH降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临床症状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显著提高了淋巴结的检出率,保护了甲状旁腺并降低甲状旁腺损伤的风险。 高小康 诸林海 张凤霞 杜稼苓 周岐旺 陈洁静关键词:纳米碳 甲状腺癌 淋巴结 甲状旁腺 定量分析在不同超声造影特征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在不同超声造影特征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9例患者共计77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动态录像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取得所有结节与其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定量参数。根据PI值分为高增强组和低增强组,比较两组结节中恶性结节所占比率及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低增强组中恶性病变的比率(66.6%)明显高于高增强组(28.9%)(P=0.002)。低增强组中结节最大直径小于2.0 cm的比率(80.8%)显著高于高增强组(36.4%)(P=0.018)。低增强组中良性病变AUC大于恶性病变(P<0.05)。高增强组中定量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增强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常见超声造影表现;最大直径大于2.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表现为高增强;甲状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超声造影表现为低增强的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李念芬 戚庭月 孙红光 封淏 诸林海 丁永玲关键词:甲状腺 乳头状癌 超声造影 曲线下面积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与ER、PR、CerB-2、Ki-67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89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资料及分子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ER、PR、CerB-2、Ki-67蛋白在ID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120/189)、52.9%(100/189)、45.5%(86/189)、65.6%(124/189)。IDC超声表现为肿块边缘有毛刺征患者的ER、PR阳性率高于无毛刺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vs. 56.2%,60.0%vs. 44.9%,P <0.05),有微钙化患者的CerB-2、Ki-67阳性率高于无钙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4%vs. 38.8%,73.2%vs. 59.2%,P <0.05),血流信号丰富患者的CerB-2、Ki-67阳性率高于乏血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2%vs. 35.8%,72.1%vs. 56.4%,P <0.05),有腋窝可疑淋巴结患者的CerB-2阳性率高于无可疑淋巴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3%vs. 34.8%,P <0.05)。结论 IDC的超声特征与ER、PR、CerB-2、Ki-67的表达有相关性,超声检查可为乳腺癌的术前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杨艳 张文 金晶 封淏 孙红光 丁永玲 诸林海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 孕激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