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平腑调代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小鼠脂代谢和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平腑调代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6周龄C57BL/6J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模型组选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肥胖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给予纯水灌胃干预,中药组诱导建立肥胖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给予平腑调代方灌胃干预。对照组不诱导肥胖2型糖尿病模型并给予纯水灌胃干预。干预12周后,检测各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 造模结束后,剔除不达标小鼠,最终对照组10只小鼠,模型组与中药组各9只小鼠进行药物干预。干预12周后,模型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中药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均低于模型组,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CRP、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48±5)μg/L比(55±6)μg/L、(66.1±5.8)ng/L比(71.9±2.5)ng/L、(97±9)ng/L比(126±11)ng/L](均P<0.05)。模型组SOD、T-AOC水平低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高于对照组,中药组SOD、T-AOC水平高于模型组,丙二醛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平腑调代方能够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紊乱,减轻炎症反应并提高抗氧化能力,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参考意义。
- 陈弘东王耀献刘伟敬郭敬张超孙浩娄文娇贺仲晨
- 关键词:肥胖脂代谢炎症因子氧化应激
- 异甘草素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调控ox⁃LDL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调控ox⁃LDL代谢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右侧颈总动脉外置套管术(PCCP)制备ApoE⁃/⁃小鼠AS颈动脉斑块模型。ApoE⁃/⁃小鼠经PCCP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异甘草素组,正常组采用C57BL/6J小鼠。术后高脂饲料继续喂养8周,建立AS模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ELISA检测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HE染色观察颈动脉病理形态,并测定颈动脉参数。油红O染色用于脂质测定,Masson染色用于胶原含量测定,MOMA⁃2和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测定,并计算易损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动脉中PPAR⁃γ、LXR⁃α、FABP⁃4、MMP⁃2及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TG、LDL⁃C、HDL⁃C和ox⁃LDL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异甘草素组TC、TG、LDL⁃C和ox⁃LDL降低,HDL⁃C无明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颈动脉的内膜厚度(IT)、内膜/中膜厚度(IT/MT)、斑块面积(PA)、斑块面积/血管管腔面积(PA/LA)均增加,斑块内脂质和MOMA⁃2含量增加,胶原和α⁃SMA含量减少,易损指数较高,PPAR⁃γ、LXR⁃α表达减少,FABP⁃4、MMP⁃2、MMP⁃9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素组小鼠颈动脉IT、IT/MT、PA、PA/LA均减少,斑块内脂质和MOMA⁃2含量减少,胶原和α⁃SMA含量增加,易损指数降低,PPAR⁃γ、LXR⁃α表达增加,FABP⁃4、MMP⁃2、MMP⁃9表达减少。结论:异甘草素能够通过激活PPAR⁃γ、上调LXR⁃α,减少FABP⁃4表达,降低ox⁃LDL水平,减少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降低斑块易损指数,增加斑块稳定性,发挥抗AS的作用。
- 许心蕊高照张晴玥杨漫芳孙浩冯露王添钰李洋娄利霞吴爱明聂波
- 关键词:异甘草素斑块稳定性
- 革兰氏染色法在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石蜡切片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17年
- 革兰氏染色法是对细菌染色最常用的一种特殊染色方法,它是一种退行性染色法,足染色后通过分化剂处理能保持着色的一类细菌,染成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而通过分化剂处理完全脱色的一类细菌,不着色,则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其操作简单、快捷、成本低,对病变病因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 程涓朱红艳常桂娇张夺标孙浩田玉旺
- 关键词:革兰氏染色法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miR-17和miR-204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 2021年
-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miR-17和miR-204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NSCL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17例NSCLC患者(观察组)和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浆中miR-17和miR-204表达,分析血浆miR-17、miR-204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miR-17、miR-204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miR-17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miR-204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miR-1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miR-204表达与TNM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7、miR-204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836。miR-17、miR-204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6%(42/47)、92.86%(65/70)。结论:NSCLC患者血浆miR-17、miR-204均存在异常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有关,可能作为NSCLC患者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 张茜宋志涛董升王金霞闫伏雨孙浩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
- 四妙勇安汤通过拮抗Ox-LDL脂代谢途径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通过拮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代谢途径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2周高脂喂养+右侧颈总动脉外置套管术+8周高脂饲养制备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模型。实验共分为5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去离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为四妙勇安汤组、吡格列酮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酶联免疫法对血清OxLDL含量测量;颈动脉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察看其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颈动脉参数测定;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小鼠颈动脉组织中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小鼠血清HDLC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LDL-C均升高(P<0.05),HDL-C均降低(P<0.05);吡格列酮组HDL-C降低(P<0.05),LDL-C升高(P<0.05)。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血清Ox-LDL含量增加,颈动脉的内膜厚度(IT)、内膜比中膜厚度(IT/MT)、斑块面积(PA)、斑块面积比血管管腔面积(PA/LA)均增加(P<0.05);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FABP4和MMP-2蛋白表达增加,PPARγ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四妙勇安汤组、吡格列酮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Ox-LDL含量减少(P<0.05),颈动脉IT、IT/MT和PA/LA减少(P<0.05);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各给药组FABP4和MMP-2蛋白表达均减少,PPARγ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四妙勇安汤能够拮抗Ox-LDL,增加PPARγ表达,降低FABP4水平,使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颈动脉MMP-2减少,斑块稳定性增加。
- 高照许心蕊金秋硕孙浩孙克寒杨漫芳张晴玥李洋娄利霞吴爱明聂波
- 关键词:四妙勇安汤动脉粥样硬化OX-LDL
- 人溃疡性结肠炎与大鼠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对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与人UC大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自由饮用5%DSS)各10只,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肠外观及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选取我院9例人UC做对照。结果 DSS模型与人UC共同病变为大肠黏膜隐窝炎、隐窝脓肿、结构紊乱及萎缩、糜烂及溃疡等;不同之处为:DSS模型早期病变始于固有膜下1/3隐窝萎缩消失,逐渐发展至全层隐窝消失,间质以巨噬细胞为主,未见浆细胞,然后表面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糜烂溃疡形成,多个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偶见机化,腺体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低;而人UC早期病变始于表面上皮及上1/3隐窝急性炎,隐窝破坏萎缩与隐窝脓肿明显相关,均伴慢性肠炎基础病变及腺体不典型增生,偶见血栓伴/不伴机化。结论二者的共同点为大肠黏膜隐窝干细胞损伤,不同点为DSS首先损伤隐窝干细胞,炎症是继发,而人UC则相反,如采用该模型研究药物疗效及其机制需辨证分析其结果。
- 鲁香凤张书信傅丽元戴欣孙浩无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组织病理学变化葡聚糖硫酸钠病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