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 作品数:6 被引量:1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对小鼠肝癌异位实体瘤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考察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QPTN)在体内对荷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HCa-F小鼠异位移植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荷HCa-F肝癌细胞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5-氟尿嘧啶溶液(FS)组、槲皮素溶液(QTS)组、槲皮素PLGA纳米粒(QPN)组和QPTN组。尾静脉给药,每2 d 1次,连续给药20 d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质量,测量肿瘤体积,根据公式计算肿瘤体积增长量和抑瘤率;行HE染色观察肿瘤,全面评价QPTN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小鼠体内给药10次后,QPTN组、QPN组、FS组的肿瘤体积增长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或P<0.01),QPTN组抑瘤率(59.07%)明显高于QTS组(23.94%)、FS组(35.14%)和QPN组(46.14%)。HE染色结果也显示QPTN组对小鼠肿瘤的治疗效果最明显。结论与QPN、QTS和FS相比,QPTN对荷HCa-F肝癌细胞小鼠异位实体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徐红 张成鸿 关欣 董浩 徐荣谦 陈雨 高萌 田燕关键词:槲皮素 纳米粒 小鼠 抑瘤率 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处方筛选及体外稳定性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制备槲皮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LGATPGS)纳米粒(QPTN)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QPTN进行体外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单一因素方法分别考察主药槲皮素与载体比例、乳化剂TPGS溶液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QPTN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在单一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制备QPTN的最佳处方和工艺,并制备6批QPTN。通过影响因素、加速、长期实验考察其中3批QPTN的体外稳定性。结果制备QPTN的最佳处方及工艺是槲皮素与载体比例为3∶10,TPGS溶液的浓度为0.05%,超声功率为200 W时超声6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6批QPTN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55.4±2.7)nm、(21.6±1.5)%和(93.7±2.9)%。体外稳定性实验中,QPTN在影响因素、加速、长期实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确定了制备QPTN的最佳处方和工艺,自制QPTN粒径较小,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体外显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徐红 高萌 关欣 董浩 董仁超 丛中笑 张成鸿 田燕关键词:槲皮素 纳米粒 脂蟾毒配基PLGA-TPGS纳米粒的处方筛选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本研究以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RBG)为模型药物,以自制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olylactide-co-glycolide-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PLGA-TPGS)为载体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制备脂蟾毒配基PLGA-TPGS纳米粒(RBG-loaded PLGA-TPGS nanoparticles,RPTN)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RPTN进行体外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TN,用单一因素法分别考察主药与载体配比、TPGS水溶液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RPTN的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根据单一因素考察的试验结果,设定因素水平表,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制备RPTN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影响因素、加速、长期试验考察RPTN的体外稳定性。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制备RPTN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即主药与载体比例为3∶10(W∶W),0.05%TPGS水溶液为乳化剂,超声功率250 W下超声10 min。6批RPTN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52.3±2.5)nm、(18.4±0.3)%和(79.3±1.2)%(n=6)。在稳定性考察中,RPTN在影响因素、加速、长期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结论:筛选出制备RPTN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自制RPTN粒径较小、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体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徐红 高萌 孙艺平 褚秋辰 董浩 陈银铃 张成鸿 田燕关键词:脂蟾毒配基 纳米粒 处方 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的质量考察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以自制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LGA-TPGS)和市售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分别制备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QPTN)和槲皮素PLGA纳米粒(QPN),体外考察和比较2种纳米粒的质量。方法应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QPTN和QPN,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测定2种纳米粒的外观、粒径和表面电荷。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4.6 mm×250 mm,5μm)、甲醇-0.03%磷酸溶液(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 nm,测定2种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对二者的质量进行体外考察和比较。结果 QPTN和QPN的粒径分别为(155.4±2.7)和(363.8±3.2)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1.6±2.8)%,(93.7±2.9)%和(15.0±1.5)%,(64.6±1.6)%(n=6)。体外药物释放显示2种纳米粒均有明显的缓释作用,30 d时QPTN和QPN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5.8±2.8)%和(68.6±1.4)%(n=6)(P<0.05)。结论QPTN比QPN粒径相对更小、载药量和包封率更大,体外显示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释放比QPN更快、更完全。 徐红 张成鸿 关欣 董浩 贾续东 刘长松 高萌 田燕关键词:槲皮素 纳米粒 载药量 脂蟾毒配基PLGA-TPGS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摄取及毒性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脂蟾毒配基(RBG)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RPTN)体外被人肝癌Hep G2细胞、小鼠腹水型高淋巴道转移肿瘤HCa-F细胞的摄取情况和对Hep G2细胞的毒性。方法:制备包载RBG和荧光标记物香豆素6的PLGA-TPGS纳米粒(RCPTN),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Hep G2、HCa-F细胞对RCPTN的体外摄取情况。将试验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PLGA-TPGS纳米粒(EPTN)组、5-氟尿嘧啶溶液(FS)组、RBG溶液(RS)组、RBG/PLGA纳米粒(RPN)组、RPTN组,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考察不同终质量浓度(1.25、2.5、5、10、20μg/m L)的FS、RS、RPN和RPTN作用24、48、72 h后Hep G2细胞在450 nm波长下的光密度,计算细胞存活率(CV)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RCPTN分布在Hep G2、HCa-F细胞的细胞核周围。RPN组和RPTN组细胞的CV随RBG浓度增加而减小,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小;与FS组比较,RPTN组细胞的CV均减小(P<0.05或P<0.01)。FS、RS、RPN和RPTN作用于Hep G2细胞的IC_(50)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且IC_(50)的大小依次为RS>FS>RPN>RPTN;RPN和RPTN作用48、72 h的IC_(50)明显小于FS与RS(P<0.05或P<0.01)。结论:RPTN可将RBG带入Hep G2、HCa-F细胞内部,其对Hep G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RPN、RS和FS。 徐红 高萌 褚秋辰 董浩 陈雨 徐荣谦 张成鸿 田燕关键词:脂蟾毒配基 纳米粒 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在荷HCa-F细胞小鼠体内肝靶向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槲皮素(QT)/香豆素6(C6)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纳米粒(QCPTN)在荷肝癌细胞HCa-F异位实体瘤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小鼠肝脏的靶向性。方法建立RP-HPLC法测定QT在荷肝癌细胞HCa-F异位实体瘤小鼠血浆及肝、实体瘤、脾、肺、肾和心的浓度。将QCPTN和QT溶液(QTS)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测定不同给药时间后小鼠血浆及各组织中的QT浓度。采用相对靶向效率(Re)和靶向效率(Te),同时通过对各组织进行冰冻切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纳米粒QCPTN在各组织的分布,定性、定量地全面评价QCPTN对肝脏的靶向性。结果 QCPTN在血浆、实体瘤、脾、肺、肾、心中的Te均>3,表明QT在肝脏比血浆和其他组织匀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高3倍以上。冰冻切片图可见在1 h的QCPTN组小鼠各组织中,肝中荧光分布面积最大。结论 QCPTN对荷肝癌细胞HCa-F异位实体瘤小鼠肝脏有良好的靶向作用。 徐红 高萌 关欣 董浩 刘颖涵 金小涵 张成鸿 田燕关键词: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