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化学成分
  • 3篇活性
  • 3篇活性研究
  • 3篇18F-FD...
  • 2篇药物
  • 2篇抑菌
  • 2篇色谱
  • 2篇皮肌
  • 2篇皮肌炎
  • 2篇总黄酮
  • 2篇相色谱
  • 2篇黄酮
  • 2篇肌炎
  • 2篇间质性
  • 2篇间质性肺病
  • 2篇发酵
  • 2篇肺病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动物

机构

  • 13篇贵州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百灵企业...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杨艳
  • 4篇杨艳
  • 3篇杨娟
  • 3篇程佑
  • 3篇王丽
  • 2篇李齐激
  • 2篇彭梅
  • 2篇王明华
  • 2篇谢莉
  • 1篇王丽
  • 1篇周浪
  • 1篇杨柳
  • 1篇马筑
  • 1篇欧阳伟炜
  • 1篇苏胜发
  • 1篇李青松
  • 1篇王瑜
  • 1篇卢冰
  • 1篇高奇
  • 1篇孙斌

传媒

  • 2篇中成药
  • 2篇中药材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酿造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缨杜鹃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及其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从马缨杜鹃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hododendrol(1)、(-)-rhododendrin(2)、benzyl-β-D-glucopyranoside(3)、(1R,7R,10S)-11-O-β-D-glucopyranosyl-4-guaien-3-one(4)、槲皮素(5)、methyl-2-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8)、3,5-dimethoxyl-4-hydroxylphenylpropanol-9-O-β-D-glucopyranoside(9)、α-tocopherylquinone(10)、α-亚麻酸(11)、亚油酸(12)、β-谷甾醇(13)、lawsaritol A(14)、28-羟基-β-香树脂醇(15)。化合物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枯菌有显著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和25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3、4、6、9、10、14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8、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曾爱李齐激杨艳廖秀王丽杨娟杨小生
关键词:马缨杜鹃化学成分抑菌活性
Micro-PET动态监测大鼠体内18F-FDG药物浓度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Micro-PET与γ计数仪所测药物浓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Micro-PET动态监测大鼠体内18F-FDG药物浓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1、实验分组及分期:采用自身对照法将10只SD大鼠前后分别作为实验...
杨艳
关键词:动物模型
^(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 PET/CT发现恶性肿瘤的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8)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的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 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杨艳程佑王明华谢莉
关键词:皮肌炎肿瘤筛查18F-FDG间质性肺病
SD乳鼠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及鉴定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建立一种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选取新出生的SD乳鼠,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组织,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心脏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及生长情况,并进行Vimentin免疫组化对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鉴定,观察原代细胞生长中出现污染情况。结果:差速贴壁60~90 min后镜下可见圆形细胞贴壁,2 d后可见细胞呈梭形、扁平形、三角形或多角形,且细胞数量增多、核分裂相增多;第3~4天时细胞生长约90%,免疫组化见细胞染色达90%以上,在原代细胞培养48 h时出现细菌污染。结论:成功建立一种稳定、有效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
杨艳欧阳伟炜苏胜发马筑李青松耿一超卢冰
关键词:心脏成纤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原代培养
乳安消片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乳安消片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乳癖消片组(960 mg/kg)及乳安消片低、中、高剂量组(580、1 160、1 740 mg/kg),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后腿内侧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以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灌胃给药45 d后,测定第2对乳头高度及乳房直径,ELISA检测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ROG)水平,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乳安消片组E2、PRL水平显著降低(P<0. 05),PROG水平显著升高(P<0. 05),并且中、高剂量组乳头高度及乳房直径显著减小(P<0. 05)。结论乳安消片对乳腺增生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关。
陈发菊彭梅彭梅杨艳杨艳王海波
关键词:乳腺增生
鹅不食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鹅不食草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炎症介质NO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鹅不食草中共分离纯化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醋酸酯(1)、角鲨烯(2)、羽扇烯酮(3)、蒲公英甾醇(4)、无羁萜(5)、蒲公英甾酮(6)、伪蒲公英甾醇醋酸酯(7)、lupeol acetate(8)、β-谷甾醇(9)、9-羟基百里酚(10)、8-hydroxy-9-isobutyryloxy-10(2)-methylbutyryloxythymol(11)、8,10-di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12)、E-pcoumaryl-alcohol ethyl ether(13)、2-hydroxy-4-methy-lbenzoic acid(14)、3-deuteriomethyl-5-methyl-2,3-dihydrobenzofyran(15)、间苯二甲醚(16)、香草酸(17)、ethyl-2-(3,4-dihydroxyphenyl)acetate(18)、5-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9)、吲唑(20)、糙叶败酱碱(21)、5-(hydroxymethyl)-2,4,4-trimethyl-2-cyclohexen-1-one(22)。结论:其中,化合物2、3、5、6、13~22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5、17、19~22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杨柳高奇高奇李齐激周浪杨艳
关键词:鹅不食草化学成分抗炎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一测多评法对隔山消发酵前后3种苯乙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一测多评法测定了隔山消发酵前后2,4-二羟基苯乙酮、2,5-二羟基苯乙酮和白首乌二苯酮等3种苯乙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制备发酵前后的隔山消样品溶液,色谱分析中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作为固定相,用不同比例的水(A)、乙腈(B)和甲醇(C)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达到上述3种组分的良好分离。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相同的检测波长(265nm处)分别测定3种组分的峰面积。分别用一测多评法(QAMS)和外标法计算所测定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相似性极高,据此认为在隔山消发酵前后的样品溶液中各组分的质量评价中采用QAMS是可行的。按上述方法分析了同一批隔山消样品12份,取其中6份经发酵处理,对所得结果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未经发酵的样品溶液中2,4-二羟基苯乙酮的质量分数为0.208mg·g^-1、2,5-二羟基苯乙酮的质量分数为0.152mg·g^-1,与经发酵的样品溶液中的质量分数(2,4-二羟基苯乙酮的质量分数为0.235mg·g^-1、2,5-二羟基苯乙酮的质量分数为0.180mg·g^-1)相比呈升高趋势,而白首乌二苯酮的质量分数由未经发酵样品溶液中的0.678mg·g^-1下降为发酵样品溶液中的0.543mg·g^-1。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含量的2,5-二羟基苯乙酮和白首乌二苯酮相对于2,4-二羟基苯乙酮(参照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和相对保留时间基本相同。
杨玲向家俊李齐激李齐激杨艳杨艳杨娟
关键词:隔山消发酵苯乙酮二苯酮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酒曲和醋酸杆菌发酵珊瑚姜前后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022年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珊瑚姜(Zingiber corallinum)的高效酒曲联合醋酸杆菌发酵液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UPLC-Q-TOF-MS/MS检测出珊瑚姜发酵液中含有已知化学成分43个,珊瑚姜水煎液中检测出46个化学成分;经GC-MS检测到酒曲联合醋酸杆菌发酵珊瑚姜的发酵液中77个成分,水煎液中73个成分,经发酵后珊瑚姜烯烃含量由发酵前45%降低至22%。珊瑚姜发酵前后的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抑菌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发酵后珊瑚姜发酵液抑菌活性增加。
彭梅杨娟李良群杨小生郁华英孙斌罗忠圣杨艳潘雄蔡用
关键词:发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胡颓子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薄层鉴别及其总黄酮、免疫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胡颓子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并通过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评价其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在薄层色谱中能检测到槲皮素和山柰酚;总黄酮在0.008~0.054 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回收率为99.6%,RSD为1.32%;胡颓子叶总黄酮能有效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 264.7中TNF-α的分泌量,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周美王道平杨莹颜秋晓安巧胡华林杨艳
关键词:胡颓子槲皮素山柰酚薄层鉴别总黄酮
藤茶总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究藤茶总黄酮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藤茶总黄酮低、中、高(50、75、100 mg/kg)给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16 mL/kg剂量灌胃56%白酒,每天1次,灌酒1 h后各剂量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21 d。对肝脏进行HE染色,生化法检测肝脏匀浆上清液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呈现典型酒精肝组织病变特征,肝组织ALT、AST、MDA、IL-4、IL-6及TNF-α水平升高(P<0.05),而SOD、T-AOC及GSH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藤茶总黄酮各剂量组对酒精性肝组织炎性程度、水肿程度及脂变程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轻,肝组织ALT、AST、MDA、IL-4、IL-6、TNF-α水平降低(P<0.05),而SOD、T-AOC、GSH水平升高(P<0.05)。结论藤茶总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增加肝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肝组织IL-4、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陈发菊彭梅彭梅王丽王丽杨艳杨艳
关键词:藤茶总黄酮酒精性肝损伤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