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翠玲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地理距离
  • 1篇植物
  • 1篇神农架自然保...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差异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物种
  • 1篇种群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维管植物
  • 1篇物种
  • 1篇相异性
  • 1篇金丝猴
  • 1篇集合种群
  • 1篇国家级自然保...
  • 1篇海拔
  • 1篇保护区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天津泰达园林...

作者

  • 2篇申国珍
  • 2篇陈全胜
  • 2篇臧振华
  • 2篇邱月
  • 2篇王翠玲
  • 1篇谢宗强
  • 1篇刘蕾
  • 1篇冯朝阳
  • 1篇徐文婷
  • 1篇张学耀
  • 1篇闫彩凤
  • 1篇蒙洋

传媒

  • 2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地理距离、海拔和气候差异对独龙江流域维管植物群落物种空间相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物种相异性(species dissimilarity)主要反映了群落物种组成的时空变化,其与随机和确定性因素之间的关系能揭示群落构建及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机理。本文以独龙江流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以群落间Jaccard物种相异性指数为指标,分析它同地理距离、气候和海拔差异之间的关系及各类因子影响的权重。结果表明,群落间Jaccard物种相异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42–1,且随自然对数转换的地理距离、海拔和气候差异(多年日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大而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地理距离、气候差异和海拔差异可以解释独龙江流域群落物种相异性指数将近30%的变异。地理距离单独解释度为18.80%,气候差异和海拔差异分别可以解释3.47%和0.10%。研究结果表明,独龙江流域群落物种在空间上的更替是环境限制和扩散限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群落间物种相异性较大,且影响物种更替的因素中地理距离占有较大的权重,说明在对该地区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在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地形的阻隔作用和繁殖体扩散能力的大小。
蒙洋邱月邱月王翠玲臧振华王翠玲申国珍臧振华张学耀
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和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成效被引量:15
2017年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近年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急需考虑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以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保护区1980年、1990年、2010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DEM数据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hubeiensis)分布及行为特征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集合种群容量(metapopulation capacity),分析了神农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1980–2015)森林的面积变化、驱动因素以及川金丝猴栖息地面积和破碎化动态格局,论证了神农架保护区对森林和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神农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增加了34.27%,森林覆盖度由47.94%上升到64.36%,增加了16.42%,其中82.77%的新增森林为灌木林和疏林转变而来;川金丝猴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17.70%,集合种群容量增加了515.17%,最适宜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显著降低。天然林保护工程(the Natural Forest Conservation Program,NFCP)和退耕还林工程(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实施后,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增加了23.24%,森林覆盖度增加了12.77%,川金丝猴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14.29%,集合种群容量增加了367.20%。本研究结果表明,神农架保护区在森林和旗舰种栖息地保护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成效。
王翠玲臧振华邱月邓舒雨冯朝阳谢宗强徐文婷刘蕾陈全胜申国珍
关键词: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栖息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