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小庆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角膜
  • 2篇准分子
  • 2篇准分子激光
  • 2篇准分子激光角...
  • 2篇疗效
  • 2篇近视
  • 2篇激光
  • 2篇个体化
  • 2篇飞秒
  • 2篇飞秒激光
  • 2篇分子
  • 1篇原位
  • 1篇治疗效果观察
  • 1篇中高度散光
  • 1篇散光
  • 1篇少年
  • 1篇手术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隧道切口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武进人...

作者

  • 4篇梁小庆
  • 3篇戴国林
  • 1篇蒋伟

传媒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HACO中采用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的效果对比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对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中采用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的效果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210例行PHACO的白内障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术中切口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05例)和研究组(105例)。对照组术中行透明角膜切口,研究组术中行巩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泪膜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12周,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两组散光水平均低于术前,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LST)结果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果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PHACO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的效果更好,患者的视力与散光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透明角膜切口,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戴国林潘庆渊由岫梁小庆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切口泪膜功能
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效果观察及术后随访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分析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病例样本为准分子激光的100例近视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样本量n=58,对照组患者样本量n=42,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两组患者像差变化,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干眼、夜间炫光等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组间治愈眼数行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近视患者采用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效果优异,可推广应用。
潘庆渊梁小庆
关键词:近视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制瓣下的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下的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近视散光患者中抽取了115例共220眼进行调查分析,治疗期间患者均为自愿选择治疗方法。将所选病例分成两组,试验组(A组)为57例(共110眼)先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利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行个体化激光手术;对照组(B组)为58例(共110眼)先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再行传统LASIK激光手术。对比分析两种手术完成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术后裸眼视力达到1.0及以上的占98.18%,高于B组的94.55%。且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954,P<0.01)。A组术后残余屈光度(0.34±0.14)D,B组为(0.41±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t=2.815,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下的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较飞秒制瓣下普通LASIK手术在治疗近视散光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戴国林梁小庆蒋伟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中高度散光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中高度散光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诊治的190例(380眼)近视伴中高度散光青少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95例190眼)和研究组(95例190眼)。对照组予以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研究组予以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及佩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近视度、散光度及裸眼视力(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近视度、散光度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UCVA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眼表形态及组内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仅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泪膜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LST)低于干预前,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验(FL)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佩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伴中高度散光的临床矫正治疗中,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两种塑形镜对患者眼表形态和泪膜稳定性影响无明显差异,且在佩戴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戴国林潘庆渊由岫梁小庆
关键词:青少年角膜塑形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