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萌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U病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附81例报告)
- 2023年
-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重症病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bloodstream infection,CRKP-BSI)的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为病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81例CRKP-BSI病人的临床特征,评估死亡危险因素及不同抗菌药物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CRKP-BSI以腹腔来源和呼吸道来源的占比较多,分别为56.79%(46例)、22.22%(18例)。CRKP-BSI病人28 d死亡率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54.32%(44例)、65.43%(53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前患胆道疾病(P=0.026)、病人BSI发生时SOFA评分升高(P=0.006)为28 d死亡率独立危险因素。接受以替加环素为基础(44例)或以多黏菌素B(26例)为基础的抗生素治疗,两组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82%(25/44)比57.69%(15/26),P=0.943]。根据病人的年龄(≤65岁比>65岁)、性别、体质量指数(≤25 kg/m^(2)比>25 kg/m^(2))、APACHEⅡ评分(≤20分比>20分)、肾脏替代治疗及机械通气的使用分为不同亚组,各亚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OFA评分及入院前胆道疾病病史是CRKP-BSI 28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以替加环素为基础与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无差异。
- 刘萌徐文戴赟麒谭若铭刘嘉琳顾飞飞陈尔真王晓丽瞿洪平邱毓祯
- 关键词:血流感染重症病人
- 伤后早期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对特重度烧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伤后早期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对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意义,以评估该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44例成年特重度烧伤患者,统计其人口学、伤情、转运情况、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及伤后第1~10天血小板计数等资料。(1)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212例和死亡组32例,分析比较伤后第1~10天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特点。(2)根据伤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是否恢复正常,将患者分为恢复正常组163例和未恢复正常组81例。比较恢复正常组和未恢复正常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百分比及病死率,以及生存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早期未恢复正常患者和恢复正常患者住ICU时间。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二项分布检验;对244例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住院时间、接受机械通气、伤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与患者死亡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根据伤后第8天血小板计数绘制244例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在伤后第1~4天持续下降,在伤后第2天下降至低于正常值低限,在伤后第4天降至最低值。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在伤后第4~10天逐渐恢复,分别在伤后第8、10天恢复正常。伤后第1天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t=1.01,P〉0.05),伤后第2~10天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生存组(t值为2.64~7.17,P值均小于0.01)。生存组患者伤后第4~10天血小板计数日增加值为(26±13)×10^9/L,显著高于死亡组的(19±11)×10^9/L(t=2.76,P〈0.01)。(2)恢复正常组患者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百分比显著低于�
- 武毅张勤刘健唐佳俊郑捷新刘萌
- 关键词:烧伤死亡率血小板计数
- 2005年至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严重烧伤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老年严重烧伤患者特点回顾性研究,探讨老年严重烧伤流行病学特征,为未来烧伤学科在老年严重烧伤治疗领域提供较为详实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的年龄≥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30%总体表面积(TBSA)的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住院病史信息,收录信息包括患者入院日期、年龄、性别、烧伤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烧伤原因、受伤场所、合并伤前疾病、烧伤后并发症、合并吸入性损伤、生存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留治时间及治疗结果。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二项分布检验,生存患者和病死患者对比有差异的因素(年龄、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存在伤后并发症)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录老年严重烧伤患者73例,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发病率从2005年2.7%上升到2017年17.8%,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8,P<0.05)。男性患者(65.8%)多于女性患者(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分布为61~86岁,年龄中位数为66岁,男、女性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2,P=0.83)。患者平均烧伤面积为(53.9±20.9)%TBSA,Ⅲ度烧伤面积中位数0。不同烧伤严重程度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特重度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例数、生存患者ICU留治时间、病死例数均多于重度烧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特重度烧伤患者中工作场所烧伤占比高。患者烧伤原因以火焰烧伤为主(79.5%),受伤场所以家庭为主(57.5%),其次为工作场所(31.5%)。患者伤前明确诊断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32例(43.8%)、神经系统疾病7例(9.6%)、糖尿病5
- 刘萌张勤刘健郑捷新
- 关键词:烧伤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