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云刚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胸内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手术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切除

机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高邮市中医医...

作者

  • 4篇黄陈军
  • 4篇赵飞
  • 4篇周悦
  • 4篇孟阳春
  • 4篇李俊
  • 4篇孙云刚
  • 3篇于跃
  • 3篇葛鹏飞
  • 2篇王伟
  • 2篇王伟
  • 1篇方海生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胸内局灶型Castleman病九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2017年
目的 探讨胸内局灶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胸内局限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情况,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32.8土10.9)岁.2例患者有胸痛症状,1例合并副肿瘤性天疱疮,其余患者均为体检发现.术前CT检查有4例患者考虑为Castleman病.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胸腔镜手术5例,开放手术4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1例患者因膈神经损伤出现呼吸困难,1例患者因心包积液二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均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术后随访2~ 5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少见,易于误诊,临床及影像科医生需要对该病提高认识.胸内局限型Castleman病手术治疗治愈率高,应作为首选.
李俊于跃方海生黄陈军赵飞周悦葛鹏飞孙云刚孟阳春王伟
关键词:CASTLEMAN病外科手术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在孤立性肺动静脉瘘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孤立性肺动静脉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例孤立性肺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成胸部CTA及三维重建,均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结果 CTA显示肺动静脉瘘瘤体长径3.0~5.0 cm,术后无出血、咳血、严重漏气及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病灶均彻底切除,无中转开胸.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个月不吸氧时,10例患者桡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分别为(62.5±6.7)、(70.2±4.8)、(75.4±4.8)mmHg(1 mmHg=0.133 kPa),依次显著提高(P〈0.05).10例患者随访时间3~30个月,肺动静脉瘘无复发.结论 胸部CTA及三维重建指导的胸腔下肺段切除术是治疗孤立性肺动静脉瘘非常有效的手段,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对肺功能的影响.
于跃孟阳春孙云刚葛鹏飞李俊赵飞周悦王伟黄陈军
关键词:胸腔镜动静脉瘘肺段切除术
cTNM-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目前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模式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了解这些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是否会引起肺叶特异性淋巴结转移率和非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的不同变化,从而推测在早期NSCLC患者中行单纯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适应证。方法:调查了609例肺叶切除术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的c TNM-Ⅰ期的NSCLC患者。从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大小、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来分析肺叶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和非特异性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结果:符合以下特点的Ⅰ期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大部分被限制在了肺叶特异性纵隔淋巴结:(1)男性,年龄>60岁,鳞状细胞癌,肿瘤最大径≤5 cm;(2)男性,年龄≤60岁,鳞状细胞癌,肿瘤最大径≤3 cm;(3)女性,鳞状细胞癌,肿瘤最大径≤3 cm;(4)腺癌,肿瘤最大径≤2 cm。结论:符合以上条件的术前c TNM-Ⅰ的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大部分局限于肺叶特异性淋巴结,对于这些患者,单纯清扫其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是足够的;而其他患者出现肺叶非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将会明显升高,对于这类患者,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葛鹏飞赵飞周悦李俊孙云刚孟阳春黄陈军王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评估其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305例行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且临床分期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其中20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有淋巴结转移的98例病例作为观察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17)、性别(P=0.041)、病理特征(P=0.006)、肿瘤直径(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2)、侵犯支气管(P=0.001)、脉管瘤栓(P=0.000)和神经侵犯(P=0.000)是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3岁(P=0.002)、肿瘤直径>2.0 cm(P=0.004)、肿瘤Ⅱ+Ⅲ级(P=0.007)、有脉管瘤栓(P=0.006)和有神经侵犯(P=0.040)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较多,对于年龄偏小、肿瘤较大、分化程度较差、侵犯脉管神经的患者,其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应该作为标准治疗方案。
孙云刚周悦于跃赵飞黄陈军李俊孟阳春颜刚王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