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承志

作品数:12 被引量:9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化疗
  • 4篇肺癌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 3篇受体
  • 3篇培美曲塞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激酶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腺癌
  • 3篇EGFR
  • 3篇表皮
  • 3篇表皮生长因子
  • 3篇表皮生长因子...
  • 2篇野生
  • 2篇野生型

机构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周承志
  • 10篇欧阳铭
  • 8篇秦茵茵
  • 6篇李时悦
  • 5篇张洁霞
  • 3篇刘明
  • 3篇陈荣昌
  • 2篇曾晓媛
  • 2篇陈愉
  • 2篇谢晓鸿
  • 2篇谢展鸿
  • 2篇杨红忠
  • 2篇蔡迪
  • 1篇周倍贤
  • 1篇刘胜岗
  • 1篇林心情
  • 1篇钟南山
  • 1篇谢燕清
  • 1篇邓宇
  • 1篇蒋昌斌

传媒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临床比较被引量:52
2015年
目的比较和评价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2-11-2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1例晚期NSCLC初诊有脑转移患者和111例晚期NSCLC初诊无脑转移患者,192例患者均为肺腺癌合并EGFR基因突变,分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初诊有脑转移患者颅内病灶,客观有效率为45.68%(37/81),疾病控制率为90.12%(73/81)。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9.5和9.0个月,P=0.344;不同EGFR突变类型(19外显子序列缺失突变、21外显子突变)PFS比较分别为10.4和8.6个月,P=0.408。初诊无脑转移患者PFS分别为14.0和15.0个月,P=0.369;不同EGFR突变类型的PFS分别为14.0和15.0个月,P=0.408。结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肺癌EGFR突变脑转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张洁霞蔡迪李时悦周承志秦茵茵欧阳铭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靶向治疗脑转移
EGFR野生型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选择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晚期肺癌一线化疗方案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而在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方面存在明显区别。本研究探讨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野生型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应用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12-01-2014-11-30收治的738例晚期EGFR野生型肺腺癌患者5种不同一线方案应用状况和影响因素,观察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常用5种不同一线方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吉西他滨含铂双药(GP组)358例,紫杉醇含铂双药(TP组)157例,多西他赛含铂双药(DP组)99例,培美曲塞含铂双药(PP组)93例,长春瑞滨含铂双药(NP组)31例。5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PP方案的疾病控制率较其他4个方案为优,χ2=4.01,P=0.038。5种方案不良反应:NP方案在3级以上白细胞减少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方案,χ2=3.33,P=0.042;TP和DP方案在口腔炎、周围神经炎、3级及以上脱发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方案,均P<0.05;GP方案而在血小板减少及谷丙转氨酶升高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方案,χ2=3.21,P=0.043;PP方案在乏力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方案,χ2=3.93,P=0.041;而5种方案在贫血、恶心、呕吐、腹泻、血肌酐升高和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种不同方案过去5年使用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GP 48.51%>TP 21.27%>DP 13.41%>PP12.60%>NP 4.20%,这与5位制定化疗方案的主任医师对5个不同一线方案的平均评分排序完全一致。方案选择具体原因分析提示不良反应、使用便捷性、经济原因、医保政策4个因素是影响方案选择的主要原因,而疗效因素由于其本身差异并不明显,故并非是影响方案选择的主要原因。NP方案由于其不良反应和使用便捷性评分较低而总评分最低,而GP方案由于各方面均无明显劣势而总评分最高。结论过去5年晚期EGFR野生型肺腺癌患者常用的5种一线�
周承志秦茵茵谢展鸿林心情张建恒谢晓鸿张洁霞欧阳铭
关键词:肺腺癌化疗近期疗效
EGFR突变阴性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二线化疗维生素应用传统方案和改良方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二线使用培美曲塞化疗EGFR突变阴性肺腺癌患者,不同方案使用维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近年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阴性,二线使用培美曲塞化疗的患者283例,分A组与B组,A组142例改良方案:在培...
曾晓媛周承志杨红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与转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68例 NSCLC 患者标本中 PAI-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分析其与肺癌病理类型、分期、转移的关系。检测 PAI-1在 NSCLC 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转移相关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观察细胞因子复合物 Cytomix(TGF-β1+IL-1β+IFN-γ)刺激 A549细胞后 PAI-1的变化及 PAI-1 siRNA 转染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 NSCLC 组织标本中,PAI-1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胞浆,部分可为细胞膜或细胞核,表达可见于肿瘤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部分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44.1%、25.0%、22.1%(P 〈0.01)。PAI-1高表达多见于Ⅱ~Ⅲ期、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PAI-1在不同 NSCLC 细胞系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且与转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一致。Cytomix 刺激可导致 PAI-1表达的上调,使A549细胞转分化为具有侵袭性的梭形细胞,而给予 PAI-1 siRNA 能抑制该表型的出现。结论 PAI-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不同的表达模式提示其不同的功能需要,PAI-1的表达与转移密切相关。
刘明周承志欧阳铭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二线化疗时维生素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二线化疗时维生素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Ⅲb~Ⅳ期的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病理诊断的283例肺腺癌,均为EGFR突变阴性,采用培美曲塞二线化疗。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改良组(142例)和传统组(141例)。传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首次化疗前7d开始口服叶酸400μg,1次/d,直至培美曲塞末次给药后21d,并且在培美曲塞首次给药前7d肌肉注射维生素B121000μg,此后每3个周期注射1次。改良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首次化疗前1d开始口服叶酸400μg,1次/d,直至培美曲塞末次给药后21d,并且在培美曲塞首次给药前1d肌肉注射维生素B,:500μg,此后每周期前1d注射1次。结果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的平均化疗周期均为4个周期。改良组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8例,疾病稳定(SD)21例,疾病进展(PD)91例,有效率为21.1%。传统组患者中,CR1例,PR27例,SD23例,PD90例,有效率为19.9%。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8和4.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两组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均较轻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两组患者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非血液系统毒副反应为恶心和呕吐。两组患者最常见的Ⅲ-Ⅳ级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肺腺癌患者年龄为发生Ⅲ~Ⅳ级化疗毒副反应的独立因素(P〈0.05),而性别、功能状态评分和基础血液系统状况与Ⅲ~Ⅳ级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均无关(均P〉0.05)。结论与传统方案比较,培美曲塞化疗前的维生素支持治疗改良方案在保证疗效、使用方便的同时,
曾晓媛周承志欧阳铭秦茵茵杨红忠彭毅强刘胜岗
关键词:肺肿瘤培美曲塞叶酸维生素B12
贝伐单抗胸腔内注射治疗难治性双侧恶性胸腔积液12例疗效观察并文献回顾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治疗难治性双侧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12例难治性双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所有患者一侧胸腔积液经过胸膜黏连治疗后胸水控制,另一侧在全身治疗基础上,经过至少一种非黏连手段处理后胸腔积液不能控制。所有患者均采取胸腔内注入贝伐单抗的方法,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7例达到部分缓解(PR)、5例为疾病稳定(SD),有效率为58.3%(7/12),疾病控制率为100%(12/12)。主要不良反应为短暂低热(16.67%,2/12),所有患者均可以耐受,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对于难治性双侧恶性胸腔积液,一侧采用常规胸膜黏连术,另一侧采取胸腔内注入贝伐单抗进行治疗,不仅能够使胸腔积液得到控制,而且避免了由于双侧胸腔同时黏连所致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周承志秦茵茵欧阳铭李时悦陈荣昌钟南山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贝伐单抗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2
2016年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各医学院校根据不同的整合理念和目标,纷纷开展基于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整合,提出"结构功能与疾病"的课程整合模式,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文献及实际情况,探讨基于器官系统、以"结构功能与疾病"为方式整合的课程模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秦茵茵张德华张筱娴关伟杰谢燕清李时悦周承志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整合器官系统
经皮穿刺氩氦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皮氩氦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65例EGFR野生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放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结合经皮氩氦刀局部治疗,观察其近期及远期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65例患者经过全身及局部联合治疗后,近期有效率达到了43.08%,疾病控制率(DCR)为89.23%,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经处理后都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治疗后中位PFS为6个月,中位OS为13个月。结论 对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结合经皮氩氦刀局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周承志秦茵茵陈愉谢晓鸿谢展鸿张洁霞欧阳铭李时悦陈荣昌
关键词:NSCLC冷冻消融
自噬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自噬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inhibitor,EGFR-TKI)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浓度递增筛选法诱导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株对erlotinib耐药,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分子LC3B、P62、Beclin1的表达,观察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PC9及其耐药细胞株敏感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ERKl/2、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诱导对erlotinib耐药的细胞株PER,其IC50为(9.6±2.1)μmol/L,是亲本PC-9细胞的192倍,且自噬相关分子LC3B、P62、Beclin1的表达明显增高。CQ可显著提高erlotinib对PC9和PER细胞的敏感性。P-ERKl/2、P-AKT在耐药PER细胞株中持续活化,联合给予自噬抑制剂CQ则可部分恢复erlotinib对P-ERKl/2、P-AKT信号的抑制作用。结论自噬参与了EGFR-TKI耐药的发生,联合自噬抑制剂和EGFR-TKI有望成为克服耐药的新策略。
刘明周承志郑丽霞欧阳铭
关键词:自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再治疗反应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初始治疗失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期,再次应用EGFR-TKI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01-2012-05-30,我院19例初始用EGFR-TKI治疗失败后停止一段时间并再次应用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小剂量递增的方法,体外诱导EGFR-TKI耐药的细胞模型,研究"治疗再反应"现象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19例NSCLC患者中47.4%(9/19)再次应用EGFR-TKI仍可获得疾病控制,其中PR为15.8%(3/19),SD为31.6%(6/19)。同时,体外诱导的耐药细胞株经顺铂治疗2个月后,再次给予厄洛替尼(Erlotinib)治疗,抑制率由3%升高至15%,P<0.05,再次显示了部分的有效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分子LC3B发现,耐药细胞株LC3B表达增加,再次Erlotinib治疗后LC3B表达水平相对未处理细胞明显下调。结论:EGFR-TKI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期再次应用EGFR-TKI,部分患者仍可获得较满意的疾病控制,该效应可能与细胞自噬有密切关系,这种再治疗反应有望成为NSCLC的一种有效治疗策略。
刘明卢梦璇周承志周倍贤欧阳铭徐军
关键词: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药物耐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