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丰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天津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损害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天津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损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整群抽样方法招募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某街道4个社区行常规健康体检的3200例≥60岁老年人行认知功能评估及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素筛查,最终纳入3194例,包括认知功能正常2831例、轻度认知损害340例、痴呆2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轻度认知损害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3194例受试者中轻度认知损害340例,患病率为10.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0~79岁(OR=1.670,95%CI:1.275~2.187;P=0.000)、≥80岁(OR=3.168,95%CI:2.264~4.433;P=0.000)、体重指数<18.50 kg/m2(OR=3.602,95%CI:1.899~6.833;P=0.000)是轻度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小学(OR=0.342,95%CI:0.148~0.790;P=0.012)、初中(OR=0.150,95%CI:0.066~0.337:P=0.000)、高中(OR=0.131,95%CI:0.058~0.294;P=0.000)、大学及以上(OR=0.068,95%CI:0.030~0.155;P=0.000)受教育程度以及有运动习惯(OR=0.786,95%CI:0.621~0.995;P=0.045)是认知功能正常的保护因素。结论天津市城市社区≥60岁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患病率约为10.64%,且受年龄、体重、受教育程度和运动习惯的影响。
- 孙艳范茹雪陈慧丰尹洁张楠
- 关键词:LOGISTIC模型
- 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脑血管狭窄的关系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和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和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共513例,急性脑梗死包括初发脑梗死236例(初发脑梗死组)和复发脑梗死136例(复发脑梗死组),陈旧性脑梗死患者141例(陈旧性脑梗死组)。入院当天采集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查,所有患者又按照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分为第一分位(尿酸≤255μmol/L,128例),第二分位(尿酸256~312μmol/L,129例),第三分位(尿酸313~371μmol/L,129例),第四分位(尿酸>371μmol/L,127例)。住院期间做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评价脑血管狭窄程度。结果初发脑梗死组、复发脑梗死组及陈旧性脑梗死组重度血管狭窄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vs 33.8%vs12.8%、24.2%vs 28.7%vs 46.8%、61.9%vs 49.3%vs 40.4%、71.6%vs 61.8%vs 46.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分位血尿酸水平为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87,95%CI:2.209~3.365,P=0.001),而且随着血尿酸分层升高,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对危险度逐渐减弱。结论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可能无直接相关性。脑梗死急性期低血尿酸水平可能是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慧丰杨丹丹姚源蓉
- 关键词:尿酸脑梗死脑血管障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神经心理学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痴呆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2020年发表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约有1507万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患病率约为15.5%,患者数达3877万人。实际上,患者在出现痴呆症状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大脑就开始出现病理变化,这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窗口期[1]。MCI是指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但没有影响到日常生活,是一种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不稳定的临床过渡状态[2]。一项随访4年的队列研究显示,每年大约有12%的遗忘型MCI患者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但在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群中该比例仅为1%~2%[3]。尽管目前对于中晚期痴呆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但在MCI阶段进行多领域生活方式干预、认知训练或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者延缓MCI向痴呆的转化[4]。因此,早期识别MCI患者非常关键。
- 陈慧丰姚源蓉
-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心理学量表
- 以PET早期识别和评估的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1例
- 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l,LGI1)抗体相关性脑炎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和低钠血症...
- 陈慧丰田瑞张楠
- 关键词:FDG-PET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分析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清学指标对PI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306例,其中PIS组91例、非PIS组215例,进行性别、年龄、既往史、个人史、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FIB)等组间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IS的影响因素,分别绘制NLR、FIB、空腹血糖预测PI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PIS组高血压、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患病比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卒中比例均高于非PIS组(P<0.05)。PIS组较非PIS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LR、FIB、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LAA卒中、NLR、FIB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均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FIB、空腹血糖预测PI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560、0.574,敏感度分别为72.5%、59.8%、47.3%,特异度分别为76.7%、51.2%、69.8%。结论 PIS的发生与血压、血脂、外周血炎症细胞、FIB、空腹血糖等水平有关,外周血NLR水平对PIS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PIS的重要参考指标。
- 杨丹丹陈慧丰姚源蓉
- 关键词:卒中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纤维蛋白原ROC曲线
- 川芎提取物通过miR-23a-3p/SNCA轴对帕金森综合征模型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川芎提取物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和帕金森综合征的影响。方法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干预SH-SY5Y建立帕金森综合征细胞模型(SH-SY5Y-MPP^(+)),川芎提取物干预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miR-23a-3p、SNCA的表达情况。另观察调控miR-23a-3p、SNCA表达后SH-SY5Y-MPP^(+)的变化,双荧光素报告酶验证miR-23a-3p与SNCA的关系。结果SH-SY5Y-MPP^(+)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SH-SY5Y,而凋亡率则高于SH-SY5Y(P<0.05)。川芎提取物干预下,SH-SY5Y-MPP^(+)的增殖能力、Bcl-2、SNCA蛋白升高,凋亡率与miR-23a-3p、Bax蛋白降低(P<0.05)。沉默miR-23a-3p与升高SNCA均可以促进SH-SY5Y-MPP^(+)的增殖能力,抑制凋亡;而升高miR-23a-3p与沉默SNCA则反之(P<0.05)。在线靶基因预测网站发现,miR-23a-3p与SNCA存在可结合的互补位点,双荧光素报告酶显示SNCA-wt的萤火活性在转染了miR-23a-3p模拟物序列后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5)。在升高miR-23a-3p后,SH-SY5Y-MPP^(+)中SNCA蛋白表达降低,而沉默miR-23a-3p则反之(P<0.05)。拯救实验显示,川芎提取物对SH-SY5Y-MPP^(+)的干预效果被升高miR-23a-3p或沉默SNCA完全逆转(P>0.05);升高miR-23a-3p对SH-SY5Y-MPP^(+)产生的影响则升高SNCA逆转(P>0.05)。结论川芎提取物通过调控miR-23a-3p/SNCA轴影响MPP^(+)诱导的SH-SY5Y生物学行为改变,未来可能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新方向。
- 谢平安廖辉张艳敏杜从斌陈慧丰
- 关键词:川芎提取物SNCA帕金森综合征
- 以PET早期识别和评估的抗LGI1抗体相关性脑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0年
- 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相关性脑炎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低钠血症等,由于对免疫治疗较敏感,且尽早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故早期准确识别非常重要。近年来,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检查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代谢和脑功能研究中,但因其对设备要求高、费用相对昂贵,目前临床上极少将其用于抗LGI1抗体相关性脑炎的诊断和评估。仅有的几项研究发现FDG-PET对抗LGI1抗体相关性脑炎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可达到90%,明显高于头颅MRI检查的阳性率(42%)。然而,既往报道的急性期FDG-PET改变多关注于颞叶内侧、岛叶和基底节区,缺乏对其他脑区代谢改变的解释,且极少病例具有随访期的第2次FDG-PET检查结果。笔者现报道1例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首诊诊断及随访均进行FDG-PET检查的抗LGI1抗体相关性脑炎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FDG-PET在抗LGI1抗体相关性脑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及价值。
- 陈慧丰田瑞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