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博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共产党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中国经济
  • 3篇国共
  • 2篇渊源
  • 2篇主义
  • 2篇晚清
  • 2篇马克思主义经...
  • 2篇经济思想
  • 2篇经济学
  • 2篇华商
  • 1篇代际传承
  • 1篇新民主主义经...
  • 1篇学科
  • 1篇鸦片
  • 1篇鸦片战争
  • 1篇演进逻辑
  • 1篇战争
  • 1篇中国经济思想
  • 1篇中国经济思想...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2篇商务部研究院

作者

  • 13篇沈博
  • 6篇张亚光
  • 3篇董志勇
  • 2篇周建波
  • 1篇张建平
  • 1篇张建平

传媒

  • 3篇华侨华人历史...
  • 1篇当代世界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经济科学
  • 1篇财经研究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报道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商学教育与新加坡华人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2022年
论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新加坡华人社会中的商学教育活动为例,梳理商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并探讨了近代海外华人经济的近代化转型问题。研究显示:在近代欧美商业冲击与中国民族主义影响下,商学教育在新加坡华人社会悄然兴起,逐渐改变传统华商家族式或学徒制的商业知识传递模式。以中小学和补习学校为主的学校商学教育与以报刊杂志、国货展览会等形式进行的社会商学教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新加坡华人社会商学教育的主要新形态。商学教育不仅是当地华校新式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地华人经济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博张亚光
关键词:华人经济商学教育近代化转型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与现代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经济思想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系统性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前后,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框架基础上,沈志远、许涤新、陶大镛、薛暮桥、马寅初、千家驹等经济学者围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历史条件、形态成分、性质特征、主要矛盾、运行法则、发展前途等理论问题以及各类现实的政策问题进行学理诠释和论证推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推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深入研究当时学术界对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可为认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提供新的素材,为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脉络提供新的视角,也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提供宝贵的历史镜鉴。
张亚光沈博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新华商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鸡尾酒效应”及其启示——以日本华商严浩及其高技术企业EPS为例
2019年
论文以日本华商严浩所创办的高技术企业EPS为例,从EPS的组织理念与行为准则、EPS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以及EPS的市场发展策略等角度出发,展现多元文化在EPS跨文化管理中所形成的“鸡尾酒效应”。案例分析表明,中国传统元素、侨居地本土元素和现代化元素的有机结合将为海外华商企业带来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优势”,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高技术市场中立足。
沈博周建波
关键词:EPS跨文化管理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被引量:2
2018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曲折中发展,前后历经了第一代学者、第二代学者、第三代学者以及新崛起的一代。与阶段划分视角、主题研究转换视角等传统分析思路不同,代际传承视角综合了整个学科的学术发展与人才教育发展情况。总体而言,第一代学者的奠基、第二代学者的深入挖掘、第三代学者的与时俱进与崛起的新一代学者的新追求,构成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主流化、现实化和国际化则成为今后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趋势。
周建波沈博
关键词:中国经济思想史
冲突与融合:晚清海外华商的境遇和反应被引量:2
2020年
晚清时期,华商进一步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受到种族、文化、经济利益等冲突因素的影响,海外华商在商贸经营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更好地转移侨居地社会内部经济危机,将华商群体转变为服务当局并可控制的经济力量,侨居地东道国政府对华商实行利用与限制并举的政策。限制华人华商移民、向海外华商寻租、限制乃至打击华商经贸活动等成为当时海外华商普遍面临的困境。华商开始探索一系列举措,以回应内外部因素的“冲击”。历史表明,海外华商的顺利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与东道国政府在合理有效的国际体系中开展的良性互动,但华商还需要融入到当地社会、文化与制度中,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方能更好地摆脱海外发展困境。
张亚光沈博
关键词:晚清海外华商
格义、分野、自立:近代中国经济学的探索与转型被引量:7
2021年
由于中西社会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的时空错位,近代中国无法直接移植西方经济思想与实践,为此近代中国经济学人展开了漫长的经济学中国化探索。文章按照时间线索,以近代中国新旧学术体系的嬗变和经济学研究主体的转变为依据,结合科学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双重因素,将近代中国经济学探索与转型划分为格义、分野与自立三个阶段:"格义"对应着初始阶段,即传教士与传统知识分子以中国传统知识体系重述和移植西方的经济思想与实践;"分野"对应着发展阶段,即时人对经济学的新认识与探索主体的新转变为近代中国经济学从传统知识体系的"格义"版本转向现代学术话语的科学版本奠定了基础;"自立"对应着深化阶段,即新知识分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力,推动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并在本土研究与应用中逐渐形成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自立诉求。研究显示:(1)经济学中国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逻辑主线,科学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内外因素所带来的中西学术合流与分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学探索的内在张力;(2)经济学中国化的深入开展道明"中国经济学"的缘由,"中国经济学"的探讨标志着近代中国经济学探索的深化,二者构成近代中国经济学的演化全景;(3)"中国经济学"的构建是科学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实现有赖于学界在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发掘中西发展时空错位的后发优势,直面时代共同话题,归纳提炼系统性的新理论,实现中国与经济学的互相成就。
张亚光沈博
关键词:格义分野自立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被引量:5
2019年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大范围传播,其经济学说亦随之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关注。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领导者、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引领时代潮流,通过发表文章、编辑刊物、参与社团、公开讲演以及讲授课程等方式向青年学生宣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做出开创性贡献,并对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张亚光沈博
关键词: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晚清时期南洋地区中华商会的角色定位及其实践被引量:3
2020年
论文聚焦于晚清南洋各埠中华商会的创办及其在保障当地华人华商权益、增进海内外同胞沟通与交流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章程文书和案例两个视角剖析南洋中华商会的角色定位。20世纪初,清政府倡导创办商会,南洋各埠华商积极响应。由于清政府在海外的护侨保侨作用有限,南洋中华商会在近代海外华人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仅是商业联合组织,更是维护海外华侨权益、增进海内外同胞交流的重要支柱。早期中华商会的一系列努力奠定了其在海外华侨社会中的影响与地位,并延续至今。
张亚光沈博
关键词:晚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被引量:38
2018年
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累累硕果,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一经济奇迹体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上。中国40年来的经济发展不仅为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已经找到一条完整的经济发展新道路。中国需要正确对待自身在改革开放4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新时代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从而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张建平沈博
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渊源与演进逻辑被引量:11
2021年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经济现代化目标而不懈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宝贵的经济现代化思想。本文从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出发,对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探究,并重点就其现实基础、理论渊源、演进逻辑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新探索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董志勇沈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