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美美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黄土高原
  • 2篇油松
  • 2篇油松人工林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丘陵区
  • 2篇人工林
  • 2篇黄土高原西部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区
  • 1篇氮磷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积累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器官
  • 1篇生长季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5篇杜盛
  • 5篇孙美美
  • 3篇关晋宏
  • 3篇李国庆
  • 2篇岳军伟
  • 1篇吴春荣
  • 1篇程然然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西部针叶林植物器官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9
2017年
为了系统地比较分析黄土高原西部针叶林植物器官与土壤内碳(C)、氮(N)、磷(P)化学计量变化特征,选取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甘肃省天水市、甘南州、定西市、兰州市和武威市5个地区的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乔木各器官及土壤不同深度的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析,探讨了5个调查区针叶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物叶的C、N、P含量较其他器官稍高,其中C含量达到511.97~538.66g/kg;5个调查区中武威地区的植物干、枝、根的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地区,分别为425.0,400.58,400.55g/kg。针叶林干中C∶N在地区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各器官内差异不显著;甘南和兰州地区的针叶林各器官间C∶N差异显著;针叶林干和根中N∶P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兰州和武威地区各器官间N∶P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5个调查区土壤C、N、P含量及其计量特征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上层土壤(0—30cm),而较深层次土壤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小。针叶林干中C、N、P含量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在针叶林叶中仅N与P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土壤表层(0—20cm)中C与N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孙美美关晋宏岳军伟李国庆杜盛
关键词:黄土高原西部针叶林
黄土丘陵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季节及年际变化被引量:7
2018年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最大碳库,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排放CO2是土壤碳固存的重要支出项.以黄土丘陵区4种典型植被类型(天然辽东栎林、人工刺槐林、天然侧柏林、天然灌丛)为研究对象.在各植被类型中设置20m×20 m的样方,在每个样方的四角和中心分别设立一个PVC环,测定分析3个生长季(2011、2013、2014年)林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林地生长季内土壤呼吸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前期较低,中后期达到较高水平,4种植被类型呈现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呼吸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表现为辽东栎林〉侧柏林〉灌丛〉刺槐林.3个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在植被类型间的变异系数较年际的变异系数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温湿度与土壤呼吸的相关关系都极显著(P〈0.01),但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响应更敏感,刺槐林尤为突出.用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拟合土壤呼吸速率效果良好,可以较好地解释某种植被类型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规律.综上,在黄土丘陵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就年际变化来看环境因素对其影响大过植被类型间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更显著,且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共同拟合对土壤呼吸解释性更强.
张艳如陈秋文孙美美时伟宇杜盛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黄土丘陵区生长季
黄土丘陵区不同密度刺槐和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化学计量特征
2023年
[目的]探明黄土丘陵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化学计量特征对林分密度的响应特征,为黄土丘陵地区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测定分析两种人工林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开展各指标随不同密度梯度的变化特征及垂直变化特征研究,利用多因素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垂直分布特征上,各林分SOC和TN含量都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的趋势;土壤容重和TP含量无明显规律且无显著差异。(2)刺槐林密度对土壤容重、含水量、N∶P等指标影响不显著;低密度刺槐林的SOC,TN,TP,C∶N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刺槐林。(3)油松林密度对土壤容重,C∶N,C∶P,N∶P等指标影响不显著;高密度油松林的SOC,TN,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油松林。(4)同一密度下,刺槐林的土壤容重、含水量大于油松林;SOC,TN,C∶N,C∶P,N∶P均低于油松林,除C∶N外,差异均显著。[结论]低密度刺槐林的SOC,TN,TP含量较高,而高密度油松林的SOC,TN,TP含量较高,且油松林的土壤质量相对优于刺槐林。
朱燕翟博超孙美美罗伶书王瑛杜盛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刺槐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黄土高原西部3个降水量梯度近成熟油松人工林碳库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碳素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了解其固碳特征对研究地区之间的碳循环至关重要。油松人工林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典型的退耕还林树种,研究其固碳特征有利于综合分析评价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为了研究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油松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因降水量不同引起的差异,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3个典型栽培区域的近成熟油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群落内各组成部分的生物量和碳库特征。乔木层生物量的估算采用以胸径和树高为基础变量的生物量方程,灌木、草本、凋落物采用样方收获法,土壤碳库依据土壤剖面(1 m)和土钻取样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结果表明:在兰州官蘑滩地区(372 mm)、太子山(519 mm)和小陇山(632 mm)3个不同降水量区域,油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49.08±2.86)t/hm^2、(73.90±9.36)t/hm^2和(82.55±7.36)t/hm^2。小陇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总碳密度和生物量碳密度与兰州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在3个不同降水量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仅在表层土壤(0—10 cm)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土壤总碳密度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近成熟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可能成为影响油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碳固存的关键因素。
孙美美关晋宏吴春荣岳军伟李国庆杜盛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降水量黄土高原西部
黄土高原中西部人工针叶林浅层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20年
林地浅层土壤是凋落物有机质向土壤碳库输移的关键层,对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具有表征作用。为了探究黄土高原中西部3种人工针叶林土壤固碳功能,基于野外调查获取的样地信息和对凋落物、土壤的采样分析,研究了林分条件、凋落物成分以及环境因子对浅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林龄与浅层土壤碳密度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年平均温度对于浅层土壤碳密度无明显影响;在海拔高于2000 m的各样地之间,海拔高度与浅层土壤碳密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低于2000 m时不存在这种相关关系;各样地年平均降雨量与浅层土壤碳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凋落物碳氮比与浅层土壤碳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运用随机森林法对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排序可知,凋落物成分、气候因子、海拔以及林龄对于全部样地浅层土壤碳密度变异的总解释率为66.2%,其中凋落物碳氮比是影响黄土高原中西部人工针叶林浅层土壤碳积累的主导因子。
王一佩孙美美程然然关晋宏李国庆杜盛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工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