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云燕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脱氧
  • 3篇脱氧葡萄糖
  • 2篇发射型计算机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三脑室
  • 1篇断层显像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皮瘤
  • 1篇远处转移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 1篇占位性病变
  • 1篇正电子
  • 1篇正电子发射
  • 1篇三脑室
  • 1篇肿块
  • 1篇肿块型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任云燕
  • 4篇吴湖炳
  • 2篇王全师
  • 2篇周文兰
  • 2篇王丽娟
  • 2篇韩彦江
  • 1篇于昊
  • 1篇王巧愚
  • 1篇李师思
  • 1篇王显龙
  • 1篇陈莉
  • 1篇梁文
  • 1篇温志波
  • 1篇贾洪顺
  • 1篇全显跃
  • 1篇李洪生
  • 1篇史达
  • 1篇李欣明
  • 1篇邹天宇
  • 1篇袁阳光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与脑膜瘤的临床和MRI对比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MRI影像征象,并与脑膜瘤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FT/HPC患者28例(SFT/HPC组)和脑膜瘤患者68例(脑膜瘤组)的临床及MRI征象,并比较各观察指标。结果肿瘤形态、信号均匀性、瘤内血管流空信号、瘤内短T2信号强化结节、瘤内囊变坏死情况、脑膜尾征、骨质改变、性别、Ki-67%水平、术中出血量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FT/HPC及脑膜瘤临床及MRI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蒋春秀朱建彬邹天宇王显龙于昊任云燕郭培温志波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薄层CT与18F-FDGPET/CT联合运用可提高肺孤立性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英文)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索如何将病灶SUV_(max)与薄层CT相结合,提高18F-FDG PET/CT对肺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的SPN患者的^(18)F-FDG PET/CT及薄层CT显像结果,依据薄层CT将SPN分为实性结节与非实性结节。分别采用标准1(SUV_(max)≥2.5)和标准2(SUV_(max)结合薄层CT综合分析)诊断肺癌,以病理和临床随访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标准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两种标准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0.4%、76.4%(标准1)和91.0%、87.2%(标准2)(均P<0.05)。在非实性结节中,良、恶性病灶的SUV_(max)无明显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灶大小和分叶征、含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以及病灶内有无粗大血管等CT征象对鉴别诊断有意义(均P<0.05)。40例PET表现为低代谢的肺癌患者,均被误诊为良性病变,结合薄层CT图像,纠正了其中50%(20/40)的诊断。采用标准1诊断肺癌,灵敏度为40.0%,而采用标准2诊断肺癌,灵敏度为90%,标准2对非实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标准1(P=0.000),但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75.2%vs 58.3%,P=0.667)。然而,对实性结节,薄层CT对于诊断结果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对于肺孤立性结节,仅依据SUV_(max)≥2.5诊断肺癌,诊断效能并不理想。对非实性结节,须依据SUV_(max)和薄层CT所见进行综合分析。
任云燕李友财吴湖炳王全师韩彦江周文兰李洪生王珍MOHAMMED Shah Alam
关键词:肺孤立性结节发射型计算机X线计算机薄层CT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肌肉侵犯评价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位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特点,并比较PET和CT对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淋巴瘤肌肉侵犯患者的PET/CT图像特征,并与34例非淋巴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肌肉生理性浓聚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的PET代谢肿瘤/非肿瘤比值(T/NT ratio)及同病灶CT密度T/NT比值,探讨PET和CT对病灶的探测能力。同时研究淋巴瘤肌肉侵犯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水平的关系。结果34例肌肉淋巴瘤患者中,88.2%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1.8%为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老年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及分期更高。70.5%表现为局限性肌肉侵犯,29.5%表现为全身肌肉广泛侵犯。最常累及的肌肉为髂腰肌、腰大肌和臀部肌肉。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肌肉生理性浓聚(t=4.838,P<0.0001)。淋巴瘤肌肉侵犯均未累及头颈部肌肉且79.4%病灶呈现为结节状和块状,而肌肉生理性浓聚52.9%位于头颈部且均表现为沿肌肉走行的条状或片状浓聚。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18F-FDG明显高摄取,显示清楚,而在CT上病灶密度改变不明显,难以确认。病灶处PET代谢T/NT比值明显高于CT密度T/NT比值(t=7.515,P<0.0001)。患者的肿瘤侵犯范围及病灶代谢增高程度均与血清LDH和CK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18F-FDG PET/CT能灵敏地、全面地检出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并能很好地与肌肉生理性浓聚相鉴别。淋巴瘤肌肉侵犯的18F-FDG代谢与血浆LDH和CK水平无关。
余思睿吴湖炳王丽娟任云燕张胤陈莉王全师
关键词:淋巴瘤肌肉18氟-脱氧葡萄糖
初诊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任云燕吴湖炳
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及其与肺癌的鉴别被引量:28
2020年
目的分析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索综合分析PET和CT的多种影像改变鉴别两者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在CT上呈现为肿块型的实性病灶的活动性肺结核74例和肺癌6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灶的^18F-FDG PET代谢信息(包括SUVmax、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病灶中心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和CT信息(包括病灶大小、空洞、空泡征、分叶征、边缘是否光滑和纵隔/肺窗比值)等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种疾病的参数,建立鉴别两者的回归公式,通过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PET定量指标(SUVmax是否高于2.5)及定性指标(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虽然肿块型活动性结核与肺癌在SUVmax、代谢是否明显高于纵隔血池、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空洞以及CT纵隔/肺窗比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性别、病灶内有无放射性缺损、空泡征、边缘是否光滑和分叶征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放射性缺损、边缘光滑和分叶征对鉴别两种疾病有价值(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上述4个因子纳入分析而得活动性结核风险预测模型:P=1/(1+e^-x),X=-0.530+1.978×性别+3.343×放射性缺损+2.846×边缘光滑-2.116×分叶征。该模型用于诊断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92.2%,准确率为84.8%,阳性预测值为92.1%,阴性预测值为78.7%。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仅根据病灶的代谢高低难以将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进行鉴别,综合分析患者性别、病灶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以及病灶边缘信息有助于将大多数活动性结核病灶与肺癌鉴别。
古嘉媚任云燕陈小慧蒋燕萍周文兰王丽娟韩彦江王巧愚吴湖炳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发射型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氟18
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资料,46例经病理证实,2例转移瘤原发肿瘤明确。结果 :第三脑室内占位22例,跨第三脑室内外生长占位26例。根据肿瘤与第三脑室的角度及周围脑实质的关系可区分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内或跨第三脑室内外生长。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大多具有年龄特征,蛛网膜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丛乳头状肿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肿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不同类型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具有特征性表现。结论:MRI能较好地区分第三脑室内或跨第三脑室内外生长占位,综合发病年龄特征、MRI特点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李欣明贾洪顺任云燕史达阎超群袁阳光李师思梁文全显跃
关键词:脑室肿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