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钦昌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静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腔
  • 2篇血管腔内
  • 2篇血管腔内治疗
  • 2篇血栓
  • 2篇腔内
  • 2篇腔内治疗
  • 2篇管腔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曲张
  • 1篇导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因果关系
  • 1篇隐静脉
  • 1篇硬化剂
  • 1篇硬化剂治疗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大隐静...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陈钦昌
  • 4篇黄楷
  • 3篇陈志波
  • 2篇黎洪浩
  • 2篇林细霞
  • 1篇付莎
  • 1篇姚陈
  • 1篇曾玉纯
  • 1篇梁佩芬
  • 1篇吴嘉仪
  • 1篇吴文洁
  • 1篇汤颖
  • 1篇陈俊哲
  • 1篇李玲玲
  • 1篇杨荟

传媒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非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合并血栓的抗凝处理探讨
2019年
目的研究依诺肝素钠及利伐沙班对防治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拔管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并发导管血栓形成的患者42例,使用依诺肝素钠抗凝治疗患者作为依诺肝素钠组(n=24),以利伐沙班抗凝患者作为利伐沙班组(n=18),连续抗凝5天,监测患者D二聚体变化,拔管前复查血管彩超明确血栓大小。结果经5天连续抗凝后,共40例患者D二聚体出现下降(95.2%),其中依诺肝素钠组23例,利伐沙班组17例;调整剂量继续抗凝5天后其余2例患者D二聚体亦出现下降(4.8%)。所有患者血管彩超检查血栓范围较抗凝前均未见明显增加。所有患者导管均顺利拔除,未发生影响生命体征的肺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结论依诺肝素钠及利伐沙班对导管血栓有抑制作用,导管血栓患者拔管前应用依诺肝素钠及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陈志波吴嘉仪陈钦昌陈镇宏沈润楠吴桂涛李勇辉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抗凝处理
前臂自体动静脉瘘重度狭窄病变的腔内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瘘(AVF)重度狭窄血管腔内治疗中瘘口的确定及导丝导管通过病变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完成了14例AVF瘘口重度狭窄甚至闭塞患者的腔内治疗。通过对比扩张前后的瘘口震颤程度、血管造影所见的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透析时流量变化,评价本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术中造影见AVF狭窄明显改善,狭窄程度均降至20%以下,术后瘘口处震颤明显增强,透析时流量明显增加,并达到透析所需(均>220 ml/min)。结论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的方法可以解决前臂自体AVF的重度狭窄无法顺行通过的问题,可以供临床参考,使得更多的透析患者获益。
黄楷曾玉纯杨荟陈钦昌陈俊哲梁佩芬付莎黄秋燕汤颖
关键词:血管腔内治疗球囊扩张
身体质量指数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相关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采用MR研究方法,以基因工具变量探讨BMI与DVT之间的因果关系.以GIANT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基因数据为参考依据,借助MR-base平台,筛选出与BMI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参数为P<5×10^-8,连锁不平衡r^2<0.1),通过逆方差加权分析法(IVW)、加权中位数法和MR-Egger法分别判断BMI与DVT因果关联,绘制SNP相关的BMI与DVT风险的森林图及散点图.结果共筛选到79个与出生体重相关的SNP.IVW分析:OR=1.010,95%CI:1.006~1.013,P=1.54×10^-9;加权中位数法:OR=1.011,95%CI:1.005~1.016,P=1.34×10^-4);MR-Egger法:OR=1.014,95%CI:1.007~1.022,P=4.58×10^-4.森林图显示,IVW、加权中位数法和MR-Egger回归均显示BMI与DVT具有因果关联.MR-Egger结果表明遗传多效性不会对结果造成偏倚(截距=-0.00014,P=0.198).散点图显示,根据直线斜率判断,IVW法、MR-Egger法和加权中值法的因果关联估计相近.结论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表明,BMI与DVT的发病风险存在正向因果关系,即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DVT发病风险会提高1%.
陈志波陈钦昌李勇辉姚陈黄楷
关键词:身体质量指数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经验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血管腔内治疗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6月,共7例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肠系膜动脉缺血,均优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方式。结果一例患者因症状重,接诊时间超过24小时,腔内治疗后需要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另有一例患者因溶栓过程出现腹膜后血肿,在保守治疗2月后,血肿明显缩小,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无需切除肠管;其余患者均由血管腔内治疗救治成功(71.42%),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患者死亡。结论及时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能使患者在生存率及致残率上获益。
黄楷陈钦昌林细霞李玲玲黎洪浩
关键词:CT血管成像血管腔内治疗
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初步疗效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病例60例,按大隐静脉主干的处理方式分成两组:主干硬化剂组共26例,30条患肢;剥脱组共34例,共37条患肢。记录2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小腿部硬化剂用量,术后于站立位静脉曲张的复通率和局部不良反应(局部皮肤坏死、溃疡)。结果在大腿部位的大隐静脉主干应用3%泡沫硬化剂,硬化剂组显示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剥脱组明显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41±2.12)min vs(59.73±1.47)min,(1.96±0.11)d vs(4.53±1.07)d,t=22.862、12.221,均P<0.001],并且小腿曲张静脉1%泡沫硬化剂用量显著减少[(3.53±0.31)ml vs(5.84±0.31)ml,t=28.425,P<0.01]。2组在一期复通率、浅静脉炎及色素沉着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结扎联合3%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稳定且可靠,安全而且操作更为简洁、微创,在一定恢复时期内可以恢复下肢的美容状态,更符合快速康复医学理念,是可以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黄楷陈钦昌林细霞陈志波李永辉吴文洁梁琪琳符立奋黎洪浩
关键词:隐静脉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