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韬

作品数:40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骨折
  • 14篇疗效
  • 12篇手术
  • 10篇内固定
  • 9篇关节
  • 9篇钢板
  • 8篇疗效分析
  • 7篇远端
  • 7篇桡骨远端
  • 5篇入路
  • 4篇血栓
  • 4篇血栓形成
  • 4篇远端骨折
  • 4篇深静脉
  • 4篇手术治疗
  • 4篇髓内
  • 4篇髓内钉
  • 4篇桡骨远端骨
  • 4篇桡骨远端骨折
  • 4篇胫骨

机构

  • 4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作者

  • 40篇陈文韬
  • 38篇王宝军
  • 36篇白晓冬
  • 35篇高化
  • 33篇刘振宇
  • 32篇赵亮
  • 31篇李亚东
  • 19篇王刚
  • 4篇刘长贵
  • 2篇刘振宇
  • 1篇徐丽丽
  • 1篇王振海
  • 1篇沈素
  • 1篇王丹
  • 1篇张俊勇
  • 1篇李修良
  • 1篇王菲
  • 1篇程晟
  • 1篇孟茜
  • 1篇崔璨

传媒

  • 14篇中国骨与关节...
  • 9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的疗效,并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5-12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97例闭合性尺桡骨骨干骨折。记录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发生原因。骨折完全愈合时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9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2(8~24)个月。术中6例发生并发症,2例医源性骨折,1例进钉点劈裂,2例髓内钉置入困难,1例锁定螺钉置入困难。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感染,3例桡骨髓内钉退钉,1例尺桡骨间骨桥连接,1例尺骨骨折不愈合。96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平均3.6(2~9)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69例,良24例,可4例。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术前详尽的治疗方案制定、细致的术中操作及合理的术后个体化功能锻炼是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刘振宇高化李亚东赵亮白晓冬陈文韬王宝军
关键词: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并发症
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导致不良事件的探讨
高化赵亮李亚东刘振宇白晓冬陈文韬刘长贵王宝军
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导致不良事件的探讨
研究目的:通过对锁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钢板断裂等不良事件的分析,研究影响锁骨骨折愈合的因素,为提高锁骨骨折手术效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1月至2016 年12 月期间,锁骨骨折行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
高化赵亮李亚东刘振宇白晓冬陈文韬刘长贵王宝军
关键词:锁骨骨折锁定钢板不愈合再骨折
高压氧治疗对踝关节融合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和骨愈合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踝关节融合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及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获完整随访的85例晚期踝关节炎患者,根据Takakura-Tanaka踝关节炎分期:3a期27例,3b期34例,4期24例.手术方法为经外踝截骨螺钉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根据入院时间,早期39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和术后治疗;后期病例46例为高压氧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术后高压氧治疗.统计2组患者术后常见的软组织并发症和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皮下血肿、切口感染、裂开、皮缘坏死)和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组(5、1、1、3、11、1例)优于对照组(11、6、6、14、18、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融合术后有较高的软组织并发症和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发生率,术后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预防该类并发症的发生.
曲文庆李文亮王振海董圣杰张俊勇王丹陈文韬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关节融合术并发症骨愈合
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骨密度和髋部几何结构参数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透析前慢性肾衰患者骨密度和髋关节几何结构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透析前慢性肾衰患者272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匹配健康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受试者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间及全髋的骨密度。并使用髋部结构分析(HAS)程序获得髋关节几何测量值。统计学分析髋关节几何参数与年龄、体重指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在股骨颈狭区、股骨粗隆间区和股骨干区病例组测量的皮质骨内宽度、横截面积、截面模量、皮质骨厚度和屈曲应力参数测量值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粗隆间区横截面积与总腰椎骨密度(r=0.58)、股骨颈狭区CT与股骨颈骨密度(r=0.92)及股骨粗隆间区CT与总髋部骨密度(r=0.81)的相关性最高。结论髋关节几何结构改变与慢性肾衰高度相关,测量髋部几何结构可提高慢性肾衰患者骨强度评估的精确性。
刘振宇陈文韬王宝军孟茜李亚东赵亮高化白晓冬白晓冬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密度
肾透析患者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肾透析患者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6因股四头肌肌腱断裂行手术治疗10例肾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膝关节前正中切口,用1号可吸收线编织修整并缝合股四头肌近端断端后留缝线备用,在髌骨上建立3条纵行骨隧道,将预留的缝线穿入髌骨骨隧道后过伸膝关节,同时在髌骨下极将缝线打结。结果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8(16~6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78.5°~110.2°,平均92.5°;膝关节伸膝肌力恢复较为满意,均可达到4级以上肌力;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5例,良4例,可1例。1例因术后出现大腿血肿,停用抗凝药物同时对症治疗后血肿自行吸收。结论肾透析患者股四头肌肌腱断裂采用髌骨骨隧道联合可吸收线缝合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是在重视手术技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性。
白晓冬陈文韬王刚许国强刘振宇高化赵亮李亚东王宝军
关键词:肾透析手术治疗策略可吸收缝线
克氏针张力带与接骨板在治疗不同类型尺骨鹰嘴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李亚东王宝军赵亮刘振宇高化白晓冬陈文韬
术前X线、CT三维及二维影像重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评估意义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对比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前X线、CT三维及二维影像重建骨折的评估的异同及其对诊断、治疗意义。方法收集骨科自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桡骨远端不稳定性粉碎骨折病例资料29例,整理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术前数字X线正、侧位片,术前螺旋CT扫描并矢状位、冠状位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根据X线、CT重建检查结果,分别确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AO分型、关节面内骨折块数目、是否有关节面背侧骨折及骨折块的厚度、分离移位距离等指标。结果 X线AO分型A型10例,B型2例,C型c1为5例,c2为5例,c3为7例;CT分型A型1例,B型1例,C型c1为1例,c2为3例,c3为23例。RxC卡方检验McNemar-Bowker法,卡方值=20.0,P=0.001,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线检查及CT三维重建,对比术前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块的数目(t=-13.09,P=0.001)、骨折块的分离移位距离(t=-2.326,P=0.031),经配对比较t检验,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数字X线及CT三维、二维重建评估关节内骨折,各有特点。CT重建,对于明确关节内骨折信息更精准,可靠,更具有指导意义。
赵亮王宝军高化白晓冬李亚东刘振宇陈文韬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X线测量CT重建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指导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风险的量化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指导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2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59例,女167例;年龄为69~106岁,平均(75.4±6.1)岁。APACHEⅡ评分平均为(18.3±6.3)分(5.34分)。将患者根据不同APACHEⅡ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127例,评分≤15分;中危组68例,评分为16~24分;高危组31例,评分≥25分。比较3组之间的实际死亡率,以及同一组内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合并内科疾病率等。结果13例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5.8%(13/226)。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事件6例,呼吸功能衰竭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肾功能衰竭1例。高危组患者的实际死亡率(22.6%,7/31)显著高于低危组(1.6%,2/125)和中危组患者(5.9%,4/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合并内科疾病较多,可采用APACHEⅡ评分量化评估,术中出血量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高化王宝军赵亮李亚东刘振宇白晓冬陈文韬刘长贵
关键词:髋骨折评分系统死亡率
外侧L形入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采用外侧L形入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采用外侧L形入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45例病例资料。分析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及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随访以门诊随访形式进行。患者术后随访内容主要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骨科医师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8个月,骨折均愈合。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AOFAS评分为(75.4±9.8)、(89.0±7.3)分,均较前次随访时间点[(65.0±12.5)分]明显升高,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SF-36评分为(80.0±3.6)、(95.0±2.5)分,均较前次随访时间点[(70.0±5.5)分]明显升高,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VAS评分为(5.2±2.5)、(2.5±1.2)分,均较前次随访时间点[(8.5±1.5)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病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通过伤口换药在术后5周时愈合。结论采用外侧L形入路治疗SandersⅣ型骨折手术疗效满意,注重术中软组织管理和围手术期康复可以显著改善踝和后足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王子健王刚白晓冬高化马骥陈文韬王宝军许国强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入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