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明
-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侧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髁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外侧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髁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例累及后外髁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3.58岁,平均36.9岁。按Sehatzker分型:Ⅱ型8例,V型3例,Ⅵ型1例。先从后外侧入路处理后外髁骨折,复位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再从前外侧入路处理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最后桡骨远端“T”形钢板支撑固定后外髁骨折。术后随访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评定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10~210min,平均143.3min;手术出血量为100~300mL,平均190.0mL。12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16周。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5—98分,平均84.6分;其中优7例,良3例,可2例;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3—18分,平均17.1分,其中优8例,良4例。结论外侧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髁的胫骨平台外侧骨折,术中显露充分、可直视下复位,按先复位后外髁骨折,再复位固定前外侧平台骨折,最后固定后外髁骨折的手术操作顺序,术后近期疗效满意,可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 蒋煜青黄健郭伟康赖兵王军梁传兴刘松浪林伟明
- 关键词:骨板
- 改良Smith-Peterson和Hardinge入路治疗PipkinⅠ型及Ⅱ型股骨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 :对比改良Smith-Peterson(S-P)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并随访的42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资料,其中前方组(采用改良S-P入路)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9.3±9.4)岁,5例Ⅰ型骨折行骨块切除,3例Ⅰ型和15例Ⅱ型骨折行内固定;外侧组(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31.4±10.0)岁,3例Ⅰ型骨折行骨块切除,4例Ⅰ型和12例Ⅱ型骨折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时间、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比较髋关节复位时间(<6 h、6~12 h、>12 h)及手术时机(≤24 h、>24 h)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0.29±6.95)个月。前方组手术时间(61.96±12.22)min、术中出血量(46.09±18.03)ml优于外侧组手术时间(74.74±10.06)min、术中出血量(72.11±19.88)ml(P<0.05);前方组骨折愈合时间(12.22±1.70)周,术后疗效评定,优8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8.3%,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8.69%(2/23)、异位骨化发生率13.04%(3/23);外侧组骨折愈合时间(12.42±1.95)周,术后疗效评定,优6例,良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68.4%,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10.53%(2/19)、异位骨化发生率5.26%(1/19)。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疗效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脱位复位时间<6 h与6~12 h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12 h复位者,而复位时间<6 h和6~12 h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24 h与>24 h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伤后髋关节脱位应尽早(<6 h)闭合复位,若条件限制也应在12 h内完成复位。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手术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最终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但�
- 蒋煜青黄健郭伟康赖兵王军梁传兴刘松浪林伟明
-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髋脱位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