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闻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基于D‑S证据和博弈理论的多域光网络信任模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S证据和博弈理论的多域光网络信任模型,在分层PCE架构的光网络上,设计了一种包含域内信任和域间信任机制的信任模型,以D‑S证据理论作为计算信任度的基础,提高了信任度计算的精确性,使用博弈的分析方法...
- 吴启武文闻姜灵芝
- 基于密钥超图和身份密码的多域光网络密钥管理方案被引量:1
- 2017年
- 针对分层PCE架构下多域光网络的特点及其密钥管理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密钥超图和身份密码的密钥管理方案(简称为KMS-KI)。与基于逻辑密钥树的经典分散式密钥管理方案不同,该方案首先将多域光网络的密钥关系建模成两层密钥超图,即用点表示顶点,用超边描述各层级密钥关系,使网络的密钥层次关系能够更好地反映在密钥超图模型中;然后使用基于分层的身份密码系统和改进的私钥生成策略分别完成主密钥、公私钥、会话密钥、层组密钥、域间密钥的生成和动态管理,较好地解决了私钥的安全保护和私钥生成中心存在的单点失效问题。同时,通过融合成员特征值思想,当群组成员加入或离开时,剩余群组成员利用pPCE或者cPCE传递的密钥特征值自行计算和更新组密钥,大大降低了新的组密钥被敌手破获的风险。通过分析表明,KMS-KI方案具备前向安全性、后向安全性、私钥保密性和抗共谋攻击能力,与典型的基于逻辑密钥树的分散式方案相比,不但支持分层身份密码系统,且在密钥存储量、cPCE通信量和加解密次数等方面取得了综合较优的性能。
- 吴启武文闻
- 关键词:密钥管理
- 基于分层PCE的多域光网络安全光路建立协议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分层PCE的多域光网络安全光路建立协议,针对多域光网络光路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综合效率不高的问题,结合信任模型和密钥管理方案,采用全局优化的多域可信路径选择、可用波长计算和波长分配策略,利用基于T...
- 吴启武姜灵芝耿新元文闻
- 文献传递
- 基于D-S证据和博弈理论的多域光网络信任模型被引量:3
- 2017年
- 由于多域光网络中存在主动和被动攻击问题,因此节点间的相互信任变得十分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根据分层PCE框架下多域光网络的特点,采用D-S证据理论合成节点信任度和域信任度,用博弈分析方法产生理智评价策略,以证据产生、证据分发和信任管理为核心,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域内信任和域间信任机制的多域光网络信任模型,并以路径信任度计算为例描述了信任模型的具体应用。该模型在提升多域光网络安全性的同时,尤其是在不安全网络环境下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拥塞率的提升是个很困难的课题,哪怕只是个位数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该信任模型是有效的,并且与简单的网络信任模型相比,仿真结果相比网格信任模型,新的信任模型在安全环境下提升了1%,在不安全环境下提升了5%,表现了很好的拥塞率。
- 文闻吴启武姜灵芝
- 关键词:PCE信任模型D-S证据博弈理论
- 基于PCE架构的多域光网络安全建路机制被引量:8
- 2016年
- 多层多域是未来大规模光互联网络的必然趋势,如何在缺乏全局信息的条件下构建安全可靠的光路或光树,是光网络分域管理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文章在分析基于PCE(路径计算单元)架构的多域光网络建路机理的基础上,剖析了其算路阶段与建链阶段存在的安全威胁,包括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大类,围绕身份认证、数据源认证、加密、数字签名和隐私保护问题,利用TLS(传输层安全)、身份密码学和TCP(传输控制协议)认证选项等安全性技术,提出了针对PCEP(PCE协议)和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RSVP-TE(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的安全建路机制,有效提升了多域光网络建路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抗抵赖性、新鲜性和私有性。
- 文闻吴启武耿新元姜灵芝
- 基于分层PCE的多域光网络安全光路建立协议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分层PCE的多域光网络安全光路建立协议,针对多域光网络光路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综合效率不高的问题,结合信任模型和密钥管理方案,采用全局优化的多域可信路径选择、可用波长计算和波长分配策略,利用基于T...
- 吴启武姜灵芝耿新元文闻
- 文献传递
- 分层PCE多域光网络身份认证机制设计
- 2016年
- 从光网络信息安全角度对分层PCE多域光网络的身份认证机制进行详细设计,以期待光网络节点能智能识别通信对象身份的真实性。
- 文闻
- 关键词:身份认证
- 基于D-S证据和博弈理论的多域光网络信任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S证据和博弈理论的多域光网络信任模型,在分层PCE架构的光网络上,设计了一种包含域内信任和域间信任机制的信任模型,以D‑S证据理论作为计算信任度的基础,提高了信任度计算的精确性,使用博弈的分析方法...
- 吴启武文闻姜灵芝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