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超 作品数:7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有色大麦籽粒花青素转运相关基因HvGST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有色大麦籽粒花青素转运相关基因,为如下(a)、(b)或(c)的基因:(a)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b)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c)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在... 王春超 郭刚刚 徐东东 达瓦顿珠 张京基因组信息辅助育种方法Ⅰ‑基于SNP聚类信息和PAV变异信息的育种亲本选择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SNP聚类和PAV变异进行亲本选择的基因组信息辅助育种方法。本发明的实质是借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候选亲本的基因组测序信息,一方面通过序列比对获得高质量SNP数据集并计算候选亲本的遗传距离矩阵... 郑天清 黎志康 韦朝春 王文生 胡智强 余泓 王春超 傅彬英 赵秀琴 高用明 周永力 张帆大麦芒型突变基因cal-d的遗传定位 2024年 芒是麦类作物穂部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籽粒产量、促进种子传播和防御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麦具有丰富的芒型突变体,加之其二倍体的特性,成为麦类作物芒器官形态建成研究的理想作物。本研究报道了一个大麦芒型突变体材料calcaroides,表现为外稃顶端或是稃芒基部异形凸起,形成呈钩状不完全花器结构,属基部钩芒类型。突变体芒较短并伴随抽穗期推迟,株高、穗长和穗粒数显著降低等表型。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的芒型突变性状受单隐性基因cal-d控制。前期利用cal-d导入系BW106×Bowman的F_(2)群体,结合简化基因组测序(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分析,将cal-d基因初步定位于3H染色体。进一步利用来自F_(2)的杂合单株,包括13000株单株的F_(2:3)群体进行精细定位,最终将cal-d基因定位于3H染色体153~329 Mb区间的近着丝粒区域。通过转录组混池测序分析结合大麦基因组和表达谱资源数据库,初步筛选了9个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大麦芒型突变基因cal-d的克隆与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对于解析麦类作物芒的遗传发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雪芳 张仁旭 高爱农 张京 王春超关键词:大麦 基因定位 穗发育 有色大麦籽粒花青素转运相关基因HvGST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有色大麦籽粒花青素转运相关基因,为如下(a)、(b)或(c)的基因:(a)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b)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c)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在... 王春超 郭刚刚 徐东东 达瓦顿珠 张京基于诊断标记的LOX-1活性缺失大麦种质鉴定评价 被引量:3 2021年 在啤酒酿造和储藏过程中,所含脂类物质代谢是影响啤酒风味稳定性和啤酒货架期长短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大麦脂肪氧化酶1(LOX-1)是导致籽粒中脂类代谢的关键酶,筛选和创制LOX-1活性缺失(null LOX-1)的大麦种质是促进啤酒大麦品质育种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检测效率,针对前期鉴定出的中国null LOX-1大麦稀有SNP功能变异,开发出特异性KASP快速诊断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对来源于河南和山东两省的633份大麦地方品种进行鉴定评价,共计筛选出8份LOX-1活性缺失新种质,同时明确了该变异的地理分布及其在不同地方品种中的变异频率。本研究不仅为啤酒大麦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优异种质和快速检测手段,也为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赵海鹏 赵雪芳 孙建 窦婷语 张仁旭 阿卜来提阿力木 郭爱奎 王春超 王化俊 张京 孟亚雄 郭刚刚关键词:大麦 种质资源 基因组信息辅助育种方法I-基于SNP聚类信息和PAV变异信息的育种亲本选择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SNP聚类和PAV变异进行亲本选择的基因组信息辅助育种方法。本发明的实质是借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候选亲本的基因组测序信息,一方面通过序列比对获得高质量SNP数据集并计算候选亲本的遗传距离矩阵... 郑天清 黎志康 韦朝春 王文生 胡智强 余泓 王春超 傅彬英 赵秀琴 高用明 周永力 张帆文献传递 中国大麦育成品种产量相关性状鉴定评价 被引量:7 2022年 提高产量是作物育种的最主要的目标之一。通过对不同时期大麦育成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鉴定评价,有助于提高大麦高产育种的针对性。本研究对我国155份青稞、啤酒和饲料大麦育成品种的8个产量相关性状,分别在两个环境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显示,啤酒大麦的株高、穗长、穗节数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青稞和啤酒大麦中,穗密度和千粒重呈负相关。总体来看,啤酒和饲料大麦育成品种的千粒重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而青稞和啤酒大麦的株高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发现,参试材料可划分为高秆多粒组、中矮秆组、长穗高千粒重组、长粒稀穗组4类,反映了不同大麦产区的主要品种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大麦育成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变化规律及潜在利用途径,可为我国不同生态区的大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赵盟 王春超 张仁旭 窦婷语 裴红红 郭爱奎 李姗姗 吴斌 刘敏轩 高佳 张京 邢国芳 王化俊 孟亚雄 郭刚刚关键词:大麦 育成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