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红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飑线
  • 1篇带状回波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双多普勒雷达
  • 1篇飑线过程
  • 1篇涡旋
  • 1篇涡旋对
  • 1篇雷达
  • 1篇回波
  • 1篇反演
  • 1篇反演分析
  • 1篇风场
  • 1篇风场反演

机构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作者

  • 2篇程小平
  • 2篇黄小刚
  • 2篇费建芳
  • 2篇康红
  • 1篇孙吉明

传媒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一次飑线过程的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分析
本文主要利用江苏连云港和盐城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双雷达风场反演,并结合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和10min间隔的地面加密自动站资...
康红费建芳黄小刚程小平
关键词:飑线
一次弱弓形飑线后方入流特征的观测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后方入流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内中尺度环流的一部分,表现为一支从风暴后部穿过层状回波区进入风暴系统的相对气流,对增强中尺度下沉气流和地面冷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雷达径向剖面内反演的系统相对水平速度,对2012年5月16日江苏省一次弱弓形飑线的后方入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是在东北冷涡影响下,受高、低空温度平流差动、低空急流和低层温度暖脊的共同作用生成。飑线发展阶段,后方入流最早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的层状回波区中,并向前伸展到对流回波区后缘;成熟阶段,后方入流逐渐下沉并与对流区前低层辐散外流合并,形成一条从飑线后部中层延伸到对流区前缘的持续性后方入流通道;消散阶段,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附近,与冷池外流共同增强,与其前侧西南入流的局地辐合,可能是触发对流单体后向新生并促使双带状回波出现的有利条件。后方入流把中层干冷空气持续输送到对流区中下方,通过加剧降水粒子的蒸发冷却作用,增强地面冷池及其出流,导致成熟阶段地面大风生成,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受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以及新生带状回波系统的影响,地面冷池持续增强,可能是消散阶段地面大风形成的原因。此外,后方入流与飑前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康红费建芳黄小刚程小平孙吉明
关键词:飑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