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丹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胆道
  • 5篇胆囊
  • 5篇手术
  • 4篇胆道引流
  • 4篇胆总管
  • 4篇胆总管探查
  • 4篇引流
  • 4篇术后
  • 4篇探查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输尿管
  • 3篇输尿管导管
  • 3篇尿管
  • 3篇外科
  • 3篇老年
  • 3篇梗阻
  • 2篇胆囊切除

机构

  • 21篇丹阳市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群马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常州市第四人...

作者

  • 21篇张俊华
  • 11篇赵国栋
  • 7篇丁明金
  • 5篇潘红英
  • 4篇管辉球
  • 2篇吕光成
  • 2篇眭昕
  • 1篇俞力
  • 1篇朱友群
  • 1篇薛祥龙
  • 1篇韦达
  • 1篇黄润生
  • 1篇徐恩文
  • 1篇郑荣
  • 1篇陈桂英
  • 1篇缪刚刚
  • 1篇张海伟
  • 1篇王春蓉
  • 1篇丁明

传媒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檗碱对大鼠慢性缺血性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小檗碱(BBR)对大鼠慢性缺血性肾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BR组。模型组和BBR组大鼠均行左侧肾动脉缩窄术造成左侧肾脏慢性缺血。建模12周后,BBR组大鼠给予小檗碱100 mg/kg灌胃6周,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实验结束时,留取血液、尿液;快速分离大鼠左侧肾脏,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采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发生严重形态学改变及组织重构,表现为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血肌酐、尿肌酐水平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BBR组肾间质纤维化减弱,肾组织重构缓解,血肌酐、尿肌酐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BBR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结论 BBR能够有效抑制慢性肾缺血造成的肾组织损伤,改善肾功能;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GF-β1表达,延缓肾组织纤维化重构有关。
缪刚刚张俊华
关键词:小檗碱肾间质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胃手术方式和胆囊结石的关系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赵国栋管辉球张俊华
关键词:胆囊结石
老年医源性胆血症1例分析
2003年
赵国栋丁明金张俊华
关键词:医源性
CD44V6与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PCNA,CD44V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CNA和CD44V6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中PCNA阳性表达率34/46(73.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1/46(23.91%),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1.74%,33/46),癌旁组织中未见CD44V6表达。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CNA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而CD44V6则与之无关。在TNM分期中,CD44V6在Ⅲ、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而PCNA与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CNA与CD44V6共同阳性表达有31例,共同阴性表达1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NA和CD44V6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CD44V6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PCNA可评价胃癌细胞的增殖状态。
张俊华眭昕
关键词:胃癌PCNACD44V6免疫组织化学
老年腹部卒中3例临床分析
2003年
赵国栋张俊华潘红英丁明
关键词:老年腹部卒中急腹症
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胆总管探查及胆管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评价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胆总管探查、胆管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应用于完成开腹胆总管探查、胆管Ⅰ期缝合术 1 86例病例。结果 :全组 1 86例均手术成功 ,术后无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术后 5~ 7d拔管 1 83例 ,术后 1 0d拔管 3例 ,无拔管并发症发生。术中结石取净率为 99.5 % (1 85 / 1 86 )。术后住院时间为 (6 .5± 3)d。随访 1 86例 ,时间 1~ 5年 ,平均 3年 ,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结论 :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开腹胆总管探查、胆道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 ,对预防术后胆漏、胆总管狭窄以及对术后遗留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方法安全、可靠。
丁明金张俊华赵国栋潘红英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引流输尿管导管
p16、p2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 p16、p2 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 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16、p2 1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 p16、p2 1蛋白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 2 1.0 5 %、2 8.2 6%、73.91% ,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 5 8.70 %、65 .2 1%、2 3.9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胃癌的不同病理参数(淋巴结转移 ,分化程度 ,浸润深度及TNM分期 )中 ,p16,PCNA和 p2 1蛋白表达则分别在全部 4个 ,前 3个 ,前 2个参数中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p16、p2 1蛋白和PCNA在肿瘤的部位、大小、患者性别及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16原癌基因蛋白质与PCNA ,p2 1与PCNA阳性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p2 1表达与 p16表达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结论 p16、p2 1蛋白和PCNA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且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
张俊华吕光成
关键词:胃肿瘤原癌基因蛋白质P21增殖细胞核抗原临床病理
NF-κB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NF-κB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NF-κB基因小干扰RNA(siRNA)转染处理人胰腺癌PANC-1细胞,采用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NF-κB蛋白水平,采用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收集转染48 h的癌细胞,采用包含有96个转移相关基因的芯片检测基因表达情况;根据基因芯片结果,随机抽取3个表达明显变化的基因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转染组癌细胞NF-κB蛋白水平下调(P<0.05),且与时间和浓度相关。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且呈浓度依赖关系。基因芯片检测发现,96个基因中有11个基因表达出现明显变化,其中9个基因明显下调,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2个基因出现明显上调。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MMP-2、MMP-7、VEGF基因表达,结果也发现这3个基因表达下调,且下调幅度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NF-κB基因siRNA转染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恶性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7和VEGF有关。
张俊华韦达陈桂英黄润生俞力
关键词:胰腺肿瘤芯片分析技术RNA干扰NF-ΚB
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被引量:4
2003年
赵国栋张俊华管辉球
关键词:术中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
p16蛋白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 p16蛋白 ,CD44V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 p16和CD44V6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胃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率 (8/ 46 ,2 1.0 5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 (2 7/ 46 ,5 8.70 % )。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 (71.74% ,33/ 46 ) ,癌旁组织中未见CD44V6表达。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癌大小无相关性 ,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16与分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而CD44 6则与之无关。在TNM分期中 ,CD44V6在Ⅲ、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中 ,而p16在Ⅰ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Ⅱ、Ⅲ、Ⅳ期中的表达率。p16与CD44V6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但有淋巴结转移组(2 7例 )中 ,p16阳性表达率 3 .70 %明显低于CD44V6阳性表达率 88.89% ,且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结论 p16蛋白、CD44V6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CD44V6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p16蛋白、CD44V6可为临床诊断胃癌、判断预后。
张俊华吕光成
关键词:P16蛋白CD44V6表达胃癌及癌旁组织无淋巴结转移判断预后转移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