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哲

作品数:62 被引量:300H指数:11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理学
  • 17篇化学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催化
  • 22篇催化剂
  • 10篇选择性
  • 9篇选择性催化还...
  • 8篇氮氧化物
  • 7篇ZSM-5
  • 6篇乙醇
  • 5篇堇青石
  • 5篇分子
  • 5篇蜂窝状催化剂
  • 5篇AL
  • 4篇尾气
  • 4篇活性剂
  • 4篇合金
  • 4篇焙烧
  • 4篇焙烧温度
  • 4篇TIO
  • 4篇表面活性
  • 4篇表面活性剂
  • 3篇动车

机构

  • 62篇太原理工大学
  • 6篇山西大同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山...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五邑大学
  • 1篇山西沸石科技...

作者

  • 62篇李哲
  • 20篇黄伟
  • 11篇谢克昌
  • 7篇何凯
  • 6篇娄晓荣
  • 5篇唐宾
  • 5篇秦林
  • 5篇黎俊
  • 5篇杨成武
  • 4篇马连军
  • 4篇张海荣
  • 4篇刘鹏飞
  • 4篇赵金双
  • 4篇郭玉玉
  • 4篇张倩
  • 4篇张申
  • 3篇王晓丽
  • 3篇张娜
  • 3篇刘建东
  • 3篇谢鲜梅

传媒

  • 7篇分子催化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工业催化
  • 3篇石油学报(石...
  • 2篇应用化工
  • 2篇煤炭转化
  • 2篇印染助剂
  • 2篇中北大学学报...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大学化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添加钒对Pd/Al_2O_3-TiO_2催化剂上醇醛催化氧化性能及表面特性的影响
2012年
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Pd/Al2O3-TiO2、V/Al2O3-TiO2和不同钒含量的V-Pd/Al2O3-TiO2催化剂,并对乙醇、乙醛的完全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钒组分(1%~3%)能够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深度氧化活性。采用XRD、NH3-TPD、N2吸附等技术分析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特性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Pd/Al2O3-TiO2催化剂添加适量钒组分后,调变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比表面积和孔容,使得V组分和Pd组分与载体之间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双金属组分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催化剂对乙醇、乙醛的深度氧化活性。
张娜何凯赵君芙李哲黄伟
关键词:NH3-TPD表面酸性
Fe—Mo/ZSM-5催化剂上NO的吸附及其催化还原机理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Fe-Mo/ZSM-5样品,并分别利用NO-TPD和暂态响应技术研究了NO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H。的存在不但能够大大减弱NO的吸附,而且使得催化剂表面NO的吸附位性质发生了改变,340℃左右的脱附峰可能对应于反应的活性位,并且其可能是与吸附氧有关的酸性吸附位。而O2的存在对NO吸附起着重要作用,吸附氧可能参与了NO的吸附过程。在反应条件下Fe-Mo/ZSM-5催化剂上可能有两种不同的NO吸附位存在,一种是没有吸附氧的吸附位,而另一种是与吸附氧有关的吸附位。在O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表面吸附态NO直接与毗邻的吸附态NH3物种作用形成N2和H2O。气相O2的作用是补充催化剂表面氧物种,使NO,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持续进行。
李哲杨梅黄伟谢克昌
关键词:暂态响应
Mo/ZSM-5催化剂体系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被引量:13
2002年
首先用浸渍法在HZSM 5上负载了不同的金属元素 (Mo ,Sn和Ni) ,并比较了它们在含氧条件下对NO分解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ZSM 5的催化活性最高 .进一步用离子扩散法、浸渍法、物理混合法及合成法制备了四种Mo/ZSM 5样品 ,并以NH3 为还原剂 ,考察了它们的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用离子扩散法制得的样品对NO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 ,在 36 0℃下 ,NO转化率可达 98% .同时 ,用XRD ,SEM ,ICP和EDS等技术对 4种样品的体相和表面结构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用离子扩散法制得的样品 ,Mo元素在分子筛催化剂的内表面有很好的分散性 ,导致Mo/ZSM 5具有高的催化活性 .这可能是由于Mo元素迁移到分子筛的孔道内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有利于NO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某种特殊活性结构 .
李哲黄伟谢克昌
关键词:一氧化氮选择性催化还原ZSM-5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
华北地区空气源热泵无水地板采暖系统节能经济性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确定空气源热泵无水地板采暖系统在华北地区的适用性,以一栋高层住宅楼为例,利用建筑能耗分析软件Dest对其进行逐时能耗模拟。通过经济性分析,并与燃煤锅炉集中供热采暖方式进行比较,得出无水地板采暖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其经济性随着煤价的提高而增加,采用峰谷电价可以更好地体现其经济性;并且确定了无水地板采暖系统在华北地区的节能经济区域。
李哲田琦郭卫强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
SO_2对Fe-Mo/ZSM-5催化剂上NO_x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分别采用共浸渍法和气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Mo/ZSM-5(CI)和Fe-Mo/ZSM-5(VIE)样品,研究了SO2对Fe-Mo/ZSM-5催化剂上以NH3为还原剂的NOx-SCR反应的影响.同时利用暂态响应实验、SO2-TPD以及FT-IR等技术对SO2的影响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VIE样品较CI样品具有更好的SCR催化活性.SO2只在低于300℃时对Fe-Mo/ZSM-5催化剂的活性有影响,而在高于300℃对催化活性几乎没有影响,而且温度越高,SO2对催化剂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小.研究表明,SO2在低温下对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主要来源于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作用,SO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吸附态SO2-4离子,少量的硫酸盐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减少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数量.
杨成武张倩黎俊常立亚李哲
关键词: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制备工艺对Mn-Fe/ZSM-5催化剂在NH3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3
2015年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不同铁前驱物以及不同焙烧温度等研究了制备工艺对Mn-Fe/ZSM-5催化剂的结构、化学组分及NH3-SCR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采用Fe(NO3)3作为Fe前驱物,并用共沉淀法制备、300℃焙烧条件下得到的MFZ-CP-N-300样品低温活性最优,在120℃时,其NO的转化率达到96.7%,120~300℃范围内NO转化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同时利用XRD、NH3-TPD、XPS、SEM、TEM、氮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晶相、酸位、锰铁氧化物的化学形态及表面的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锰铁氧化物分别以Mn O2-Mn2O3和Fe2O3的形式高度分散于催化剂表面,特别是当Mn4+/Mn3+比例为1.254时,有较强的表面中强酸和较多的酸位数,从而增加了NH3的吸附能力,提高NO的转化率.
高蕊蕊娄晓荣白文君牟文涛李哲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
低温NO还原催化剂表面Mn活性组分的研究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电厂.MnOx具有优良的低温催化性能,在NO的选择催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低温活性.本文以乙酸锰和硝酸铁为前驱体,ZSM-5和Al-SBA-15为载体...
黎俊杨成武张倩李哲黄伟
关键词:氮氧化物
车用燃料发展趋势对煤液化的影响 (一)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对车用燃料发展的影响
2001年
本文根据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车用燃料的发展现状 ,从能源、社会、经济和环境这一大系统综合统筹考虑 ,提出在不同的地区和阶段时期 ,机动车燃料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
田原宇李哲谢克昌张玉虎
关键词:车用燃料煤液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甲烷、乙烷及其共混物在silicalite-1中吸附的蒙特卡罗模拟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TraPPE力场、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的方法,通过调节部分力场参数,拟合纯组分等温吸附的实验数据,研究了甲烷、乙烷纯组分在silicalite-1中的吸附平衡性及其共混物的分离性。模拟结果和实验的吸附等温线相一致,计算的吸附热与实验值相吻合,说明该计算方法可靠、合理;研究压力范围内silicalite-1中分子吸附的构型,甲烷分子分布均匀,乙烷分子在稍高压力下便向孔道交叉处分布;乙烷对甲烷的选择性,在不同气相摩尔组分变化不明显,分离性能稳定,其选择性系数在21左右。
李哲申林涛
关键词:甲烷乙烷SILICALITE-1分子模拟
Mo/ZSM-5催化剂上NO催化还原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o/ZSM-5催化剂样品,并以氨为还原剂对其NO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以及NO转化的反应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Mo/ZSM-5催化剂上不会发生NO氧化成NO2的反应,也没有N2O生成,然而有少量的NO分解反应发生.在氧气存在条件下,Mo/ZSM-5催化剂上NO-NH3-O2的SCR反应遵循LH机理.NO、O2和NH3首先吸附在Mo/ZSM-5表面,吸附态NO物种与吸附NH3物种直接反应生成氮气,气相氧的作用是加强NO吸附、补充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物种.并由此推导出NO转化的速率方程式,分别计算和模拟了在不同O2浓度、NO浓度和反应温度条件下NO的反应速率rNO值及其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理论模拟值能够与实验值很好地吻合,所推测的机理能够很好地描述Mo-ZSM-5催化剂上NO选择性催化还原行为.
韩灵翠任攀杰李哲杨冬花
关键词:NO选择性催化还原动力学反应机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