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良玉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药
  • 1篇心脾
  • 1篇心脾两虚
  • 1篇心脾两虚型
  • 1篇心脾两虚型不...
  • 1篇药不良反应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炎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原因及防范
  • 1篇原因及防范措...
  • 1篇原因及预防
  • 1篇皂苷
  • 1篇皂苷元
  • 1篇三唑
  • 1篇色谱

机构

  • 4篇南充市中心医...
  • 3篇川北医学院
  • 3篇川北医学院第...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成都市中西医...

作者

  • 6篇宋良玉
  • 2篇谢雨洮
  • 1篇袁海梅
  • 1篇郭廷东
  • 1篇王丹
  • 1篇胡晓燕
  • 1篇黄道秋
  • 1篇彭腾
  • 1篇韩平
  • 1篇王丹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西部医学
  • 1篇西南军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参芪五味子联合归脾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本文采用参芪五味子联合归脾丸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归脾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五味子。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归脾丸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五味子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归脾丸治疗。
宋良玉宋良玉
关键词:参芪五味子归脾丸心脾两虚
何首乌所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何首乌所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6例因服用何首乌所导致药物性肝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6例患者的相关检查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26例患者经相应保肝治疗后均痊愈,无死亡病例,患者痊愈时间28~58 d,平均(36.4±9.5)d。结论何首乌致肝炎的发病原因至今仍未清楚,可能与患者本身的过敏体质有一定的关系,对疾病诊断时监测转氨酶的结果对诊断有较大意义。
宋良玉
关键词:何首乌药物性肝炎中药
芩术四物汤水煎液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测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芩术四物汤水煎液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O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3 nm。结果: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线性范围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48%、102.19%和103.13%。结论:所用方法简单、快捷、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芩术四物汤水煎液的含量测定。
袁海梅彭腾黄道秋韩平韩平宋良玉郭廷东王丹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被引量:7
2006年
宋良玉
关键词:中药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96例,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96例患者中过敏反应11例(11.46%),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7例(17.71%),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6例(16.67%),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3例(13.5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5例(15.63%),二重感染19例(19.79%),与乙醇联用产生"双硫醒"样反应5例(5.21%)。结论:正确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宋良玉宋良玉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
新型三唑-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初步评估
2021年
目的:基于薯蓣皂苷元的结构骨架,设计合成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活性分子。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在3-OH上引入抗AD的活性片段苯基1,2,3-三唑。利用MTT法评估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对Aβ_(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ELISA法测定化合物G4在PC12细胞中对Aβ_(1-42)聚集的影响,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进行初步机制探究。结果:共设计合成6个新型三唑-薯蓣皂苷元衍生物。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G4表现出明显优于先导物薯蓣皂苷元的神经细胞保护活性,且在5~40μmol·L^(-1)浓度下未显示出细胞毒。此外,化合物G4还能有效抑制Aβ_(1-42)的聚集,效果优于多奈哌齐;其抗AD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信号通路,减少IL-1β、Caspase-1 P20蛋白,从而抑制Aβ产生而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结论:所设计合成的新型三唑-薯蓣皂苷元衍生物G4表现出强劲的抗AD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宋良玉辛霁霏伍莉
关键词:薯蓣皂苷元三唑阿尔茨海默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