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刚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室间隔
  • 3篇缺损
  • 3篇间隔缺损
  • 3篇封堵
  • 3篇封堵术
  • 2篇电视胸腔镜
  • 2篇电视胸腔镜手...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胸腔镜手术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手术
  • 2篇腔镜手术
  • 2篇微创
  • 2篇微创封堵
  • 2篇微创封堵术
  • 2篇小结节
  • 2篇结节
  • 2篇房间隔
  • 2篇肺小结节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林刚
  • 5篇林巍
  • 4篇刘鹏
  • 2篇卢伟
  • 1篇战跃福
  • 1篇陈建强
  • 1篇陈晶
  • 1篇邓建超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硝普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根治术降压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硝普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根治术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给予硝普钠降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检测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记录患者泵入药物浓度、术后24 h出血引流量,心率达标率及达标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SBP、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泵入浓度为(0.38±0.04)μg/(kg·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8±0.12)μg/(kg·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0,P〈0.05);观察组24 h出血引流量为(649.84±10.8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5.83±11.93)mL,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367.98,P〈0.05).观察组心率控制达标率为80.00%(32/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0%(2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P〈0.05).观察组心率达标时间为(5.43±0.98)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1±2.14)h,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12.84,P〈0.05).[结论]采用硝普钠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根治术术前血压,稳定控制患者心率达标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西森林刚林巍
关键词:动脉瘤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6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并发心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常可危及生命。室间隔穿孔是AMI最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率为0.3%~0.5%,死亡率高,预后差[1]。AMI一旦并发室间隔穿孔,往往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壁瘤通常发生在AMI后,常可导致心力衰竭。
刘鹏林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形成
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究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经胸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的40例ASD患者(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接受传统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的40例AS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输血量和切口长度均少于对照组(P均<0. 01);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时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值(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5%vs 20. 0%,P <0. 05)。结论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治疗ASD疗效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治疗ASD的有效方法。
林巍符芳永卢伟伍成德马西淼林刚
关键词:微创封堵术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安全性
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诊断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的广泛应用,孤立性肺小结节(solitary small pulmonary nodules,SSP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恶性可能,及时准确的诊断是防治早期肺癌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了多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早期预测SSPN的良恶性及明确TNM分期,其中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活检、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等方法,文章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早期诊断SSPN各种具体方法的理论机制、适用条件及术前定位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刘鹏邓建超林刚
关键词:孤立性肺小结节影像学检查活检电视胸腔镜手术
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小结节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分组,实验组(A组)为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定位,实验对照组(B组)为术前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空白对照组(C组)为术前未定位直接行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术,统计各组的术前定位时间、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定位费用、术中探查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平均住院时间,通过对比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定位时间:A组(17.55±1.94)min,B组(18.66±2.73)min;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A组10.34%,B组37.50%;术前定位费用:A组(1 227.07±97.05)元,B组(3 605.00±245.88)元;术中探查时间:A组(6.14±1.62)min,B组(5.88±1.79)min,C组(14.34±2.45)min;手术时间:A组(124.55±15.36)min,B组(129.81±22.00)min,C组(142.43±20.21)min;中转开胸率:A组3.45%,B组9.38%,C组45.71%;平均住院时间:A组(9.72±2.36)d,B组(10.31±1.60)d,C组(11.63±2.70)d。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定位费用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探查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平均住院时间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定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肺小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灵活的定位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刘鹏林巍林刚陈晶战跃福陈建强
关键词:肺小结节医用胶亚甲蓝电视胸腔镜手术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14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总结我院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伞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科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对64例房间隔缺损(ASD)和79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全麻下取右胸胸骨旁第4肋间3~4 cm切口(适用于漏斗部房间隔缺损)或胸骨下段5 cm小切口(膜部室间隔缺损)或左胸胸骨旁第2、3肋间3~4 cm切口(适用于室间隔缺损)入胸,在食管超声(TEE)监测下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在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封堵ASD、VSD。术中通过TEE观察有无残余漏,有无影响附近瓣膜的活动。结果 136例患者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手术时长为25~45 min,平均住院5~7 d。随访3~26个月,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异常。7例VSD患者改常规开胸手术,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未见异常。结论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林巍符芳永卢伟伍成德马西淼林刚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伞封堵术
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VSD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直径大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一科收治的63例缺损直径在3~10 mm的先天性干下型VSD 2~6岁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体外组和微创组,再依据直径大小差异各分为两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34例,男女比例为19/15,其中直径3~5 mm 13例,>5 mm 21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治疗29例,男女比例为16/13,其中直径在3~5 mm 11例,>5 mm 18例。分别对其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外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微创组长,两种手术方式总体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3~5 mm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5~10 mm时,体外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手术失败患者的缺损直径均在8~10 mm。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两种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总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体外组的总体发生率为5.75%,高于微创组的1.67%。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结论 VSD缺损直径大小对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有影响。体外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微创组高,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
伍成德刘鹏林巍林刚符芳永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干下型微创封堵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