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光感基因技术对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组织及其受体P2X1、P2X3的影响。方法将60只未成年SD雌性大鼠(尿流动力学检查无异常)随机分组,建立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n=15)、脊髓栓系无光感基因组(n=21)、脊髓栓系有光感基因组(n=21)。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膀胱逼尿肌受体P2X1、P2X3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建模过程中,诱发电位监测发现术中有3只动物脊髓受损,其余动物建模成功。与脊髓栓系无光感基因组比较,在HE染色结果中脊髓栓系有光感基因组逼尿肌细胞形态大小相对均一,肌纤维排列较有序,趋近于对照组。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脊髓栓系无光感基因组P2X1、P2X3 mRNA和相对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蓝光照射一定时间后,脊髓栓系有光感基因组中两种受体mRNA和相对蛋白表达量均降低,与脊髓栓系无光感基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感基因技术对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组织及其受体P2X1、P2X3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高危因素,探讨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模式。方法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由大连市区县妇幼机构和大连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大连市儿童医院共计筛查14 736例婴幼儿髋关节发育情况,运用SPSS19.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DDH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14 736例婴幼儿,可疑患儿472例(32.03‰,472/14736),专科检查后确诊患儿56例(3.80‰,56/14736)(69髋)。男童9例(11髋),女童47例(58髋),男女比1∶5.22;左侧45髋(65.22%),右侧24髋(34.78%),左右侧别比1.87:1。经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臀位产、家族史、合并畸形、襁褓捆绑、羊水少、臀纹不对称为DD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连市采取对婴幼儿进行初筛-复筛确诊的模式,可以早期发现和确诊DDH,本地区DDH高危因素包括臀位产、家族史、合并畸形、襁褓捆绑、羊水少、臀纹不对称,建议建立完备的筛查体系,推广DDH的早期筛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