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呼和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源
  • 3篇脊髓
  • 3篇光感
  • 3篇膀胱
  • 2篇入路
  • 2篇神经源性膀胱
  • 2篇手术
  • 2篇受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骨折
  • 1篇胆碱
  • 1篇胆碱受体
  • 1篇弹性髓内针
  • 1篇电图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受体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源性
  • 1篇摘除

机构

  • 6篇大连市儿童医...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呼和
  • 7篇蒋飞
  • 4篇乔飞
  • 3篇姬广春
  • 2篇张志成
  • 2篇刘佳

传媒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桡骨远段1/3处骨折患儿随机分为髓内针固定组(46例)和克氏针交叉固定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Gar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9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和术后拆除石膏时间髓内针固定组均短于克氏针交叉固定组(P<0.05)。术后3个月,患儿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桡偏、尺偏)髓内针固定组均大于克氏针交叉固定组(P<0.05)。末次随访时Gar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髓内针固定组高于克氏针交叉固定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优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
呼和蒋飞侯利民乔飞姬广春
关键词: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克氏针交叉固定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对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病理改变及其逼尿肌受体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对骶上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经尿流动力学检查无异常后进行随机分组,并采用T10脊髓完全横断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和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利用HE染色技术对骶髓行蓝光照射前后膀胱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并且通过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2、M3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在大鼠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结果与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相比,在HE染色结果中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逼尿肌细胞形态大小相对均一,肌纤维排列较有序,趋近于假手术组。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M2-AR mRNA和M3-AR mRNA的表达在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显著升高(P<0.05);而经蓝光照射一定时间后,上述两种受体mRNA的表达降低(P<0.05),β3-AR mRNA的表达与M-AR表达相反。结论光感基因技术可以通过调控逼尿肌受体修复骶上脊髓完全性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呼和张志成蒋飞刘佳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乙酰胆碱受体Β肾上腺素能受体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对大鼠骶上脊髓损伤后膀胱尿动力学和肌电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对大鼠骶上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经尿流动力学检查无异常后进行随机分组,并采用T10脊髓完全横断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和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2周后进行膀胱尿动力学、肌电图测定。结果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舒缩曲线大部分可见规律性变化,波形均匀一致;同时膀胱最大容量增加,内压降低,顺应性升高;而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无上述变化。结论光感基因可以调节骶上脊髓完全性损伤后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呼和张志成蒋飞刘佳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光感基因技术对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组织及其受体P2X1、P2X3的调控
2019年
目的研究光感基因技术对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组织及其受体P2X1、P2X3的影响。方法将60只未成年SD雌性大鼠(尿流动力学检查无异常)随机分组,建立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n=15)、脊髓栓系无光感基因组(n=21)、脊髓栓系有光感基因组(n=21)。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膀胱逼尿肌受体P2X1、P2X3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建模过程中,诱发电位监测发现术中有3只动物脊髓受损,其余动物建模成功。与脊髓栓系无光感基因组比较,在HE染色结果中脊髓栓系有光感基因组逼尿肌细胞形态大小相对均一,肌纤维排列较有序,趋近于对照组。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脊髓栓系无光感基因组P2X1、P2X3 mRNA和相对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蓝光照射一定时间后,脊髓栓系有光感基因组中两种受体mRNA和相对蛋白表达量均降低,与脊髓栓系无光感基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感基因技术对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组织及其受体P2X1、P2X3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呼和蒋飞
关键词:P2X3受体
大连地区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初步筛查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高危因素,探讨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模式。方法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由大连市区县妇幼机构和大连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大连市儿童医院共计筛查14 736例婴幼儿髋关节发育情况,运用SPSS19.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DDH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14 736例婴幼儿,可疑患儿472例(32.03‰,472/14736),专科检查后确诊患儿56例(3.80‰,56/14736)(69髋)。男童9例(11髋),女童47例(58髋),男女比1∶5.22;左侧45髋(65.22%),右侧24髋(34.78%),左右侧别比1.87:1。经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臀位产、家族史、合并畸形、襁褓捆绑、羊水少、臀纹不对称为DD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连市采取对婴幼儿进行初筛-复筛确诊的模式,可以早期发现和确诊DDH,本地区DDH高危因素包括臀位产、家族史、合并畸形、襁褓捆绑、羊水少、臀纹不对称,建议建立完备的筛查体系,推广DDH的早期筛查工作。
蒋飞乔飞孙磊娇姬广春呼和
过屈(跪)位与俯卧位L4/5椎板间隙的差异比较及过屈(跪)位下完全内镜下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测量患者全麻后过屈跪位下L4/5椎板间隙高度及宽度,研究行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PEID)治疗 L4/5 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过屈跪位和俯卧位时L4/5椎板间隙的差异及过屈跪位时椎板间入路手术和椎间孔入路手术的疗效。方法...
呼和蒋飞侯利民乔飞姬光春
关键词:椎间孔入路
桡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青少年桡骨远段骨折
2020年
目的探讨桡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青少年桡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桡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32例青少年桡骨远段骨折患者。比较术后3个月患侧与健侧腕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10周骨折愈合。术后3个月患侧与健侧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9例,良3例。结论桡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青少年桡骨远段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
呼和蒋飞姬广春乔飞侯利民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青少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