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春晓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内科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1篇导管
  • 1篇低血糖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多糖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血糖
  • 1篇氧疗

机构

  • 9篇三明市第一医...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9篇吴春晓
  • 3篇连豫苞
  • 3篇欧文湖
  • 3篇王菊华
  • 3篇林丽君
  • 1篇曾祥铨
  • 1篇朱春华
  • 1篇何剑琴
  • 1篇周桂香
  • 1篇张珺

传媒

  • 4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武汉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猪苓多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被引量:1
2001年
连豫苞欧文湖吴春晓
关键词:猪苓多糖注射液过敏性休克
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置管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对60例神经内科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在患者入院时、置管前、中、后,出院前5个阶段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连续、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60例置管患者对PICC概念的了解由入院时的5%上升至置管后的100%,置管成功率100%,最长置管时间286d,并发症发生率13.3%。结论对神经内科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置管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
林丽君吴春晓张珺
关键词:神经内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健康教育
老年糖尿病肾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被引量:6
2009年
吴春晓林丽君王菊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老年人低血糖护理
老年人氧疗护理
2009年
王菊华吴春晓林丽君
关键词:老年人家庭氧疗护理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活动性肝硬化40例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法,将80例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均予以白蛋白、能量合剂等综合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Lipo-PGE1 20μg+NS40ml泵注、1次/d,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腹胀、退黄疸、提高血清胆碱酯酶(ChE)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Lipo-PGE1治疗活动性肝硬化安全有效。
连豫苞欧文湖吴春晓何剑琴
关键词:内科学肝硬化活动性
肝癌化疗栓塞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
2005年
吴春晓
关键词:护理TAE化疗栓塞肝癌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健康教育
2011年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及遗传、环境因素有关。有缓解、复发或加重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多以肢体无力,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失明、感觉异常、复视、共济失调、智能或情绪改变为首发症状,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再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的症状再发。
王菊华吴春晓
关键词:并发症用药指导心理护理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36例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 (CHB)及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CHB治疗组 2 1例 ,ASC治疗组 15例 ,对照组 40例。CHB治疗组予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 ,ASC治疗组仅予拉米夫定治疗 ,CHB对照组仅予保肝治疗。三组疗程均为 1年。结果 :两治疗组在促进HBeAg ,HBV DNA转阴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1) ;CHB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安全有效。
连豫苞吴春晓周桂香
关键词: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药物疗法
998例肝炎门诊患者血清内HBV标志物与病毒核酸检验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
1995年
自从HBsAg在血液中被检出后,各国学者对其传染性做了许多研究,1972年Magnis发现HBeAg.1983年我国开始应用杂交技术检测血清HBV—DNA,使乙肝病毒传染性判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方面进一步深入.检测方法敏感程度问题对HBeAg,HBV—DNA检测阳性率的报道不一,不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乙肝病毒在感染人体后的传染性和病毒复制的状况.从1992年底开始我科肝炎门诊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998例HBV—DNA并与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检测相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欧文湖朱春华吴春晓曾祥铨吴清平徐朝斌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