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家驹

作品数:93 被引量:1,211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中医
  • 13篇伤寒
  • 13篇辨证
  • 11篇经方
  • 10篇伤寒论
  • 9篇治法
  • 9篇六经
  • 8篇中医证
  • 7篇则治
  • 7篇证候
  • 7篇证治
  • 7篇治则
  • 7篇治则治法
  • 7篇流行性
  • 7篇流行性感冒
  • 7篇方证
  • 7篇感冒
  • 6篇中医证候
  • 6篇疗效
  • 5篇六经辨证

机构

  • 6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4篇北京中医药大...
  • 9篇武警北京市总...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河北中医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市中医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90篇马家驹
  • 49篇王玉光
  • 23篇张晓雷
  • 12篇谷晓红
  • 10篇沙茵茵
  • 10篇刘清泉
  • 10篇刘建
  • 7篇陶有强
  • 6篇于河
  • 6篇陈建国
  • 6篇郭丽娅
  • 5篇刘铁钢
  • 5篇张广中
  • 5篇焦以庆
  • 4篇郭玉红
  • 4篇李雪
  • 4篇刘萌
  • 4篇姜苗
  • 4篇郭亚丽
  • 3篇冯世纶

传媒

  • 14篇北京中医药
  • 14篇环球中医药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河南中医
  • 4篇中医杂志
  • 3篇山东中医杂志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国际(中日韩...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国医论坛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16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7例阳明内热证患者相关四诊信息分布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阳明内热证相关四诊信息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伤寒论》原文,全面总结与阳明内热证相关四诊信息;按照阳明内热证病例纳入标准,对107例阳明内热证患者病例进行调查,采用Microsoft Excel作为数据录入软件,利用SPSS 17.0对文献中阳明内热证相关四诊信息在病例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总结阳明内热证相关四诊信息72项,其中出现频次≥30%者11项;10%≤频次<30%者12项;3%≤频次<10%者11项;频次<3%者17项;未出现者21项。结论:根据阳明内热证相关四诊信息出现频次的分布规律,将其分为主要表现、常见表现、次常见表现、偶见表现,可为阳明内热证的证候诊断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吕国凯于河马家驹甄建华谷晓红
关键词:四诊信息频次
湿疫源流及治则治法主方考被引量:19
2020年
中医将具有强烈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称之为疫病,病因为感受疫疠邪气所致,归属于温病范畴。根据疫病的临床症候及病因属性,目前主要分为湿热类和温热类疫病。文中归纳整理湿疫的相关文献,认为湿疫为感受湿邪为主的疫疠毒邪,由口鼻而入。因湿疫病因固定,具有明显的传变规律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初期、进展期、极期、恢复期阶段。凝练了湿疫的诊断要点,提出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证。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始终要围绕湿疫毒邪的祛除,同时湿疫初期,湿疫毒邪伏于膜原,虽有类似表证,但不能给予辛温发汗,必须芳香涤秽化浊、疏利气机,着眼于邪气的透达,促使湿热分消走泄,即吴又可所谓的促邪溃败之意。湿疫临床特点依然不能脱离湿热范畴,临床存在正局、变局之分,湿遏热伏,热得湿则郁遏而不宣,故愈炽,存在极易入营、逆传心包、横逆肝肾等变局,导致病情急剧加重,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因此提出治疗上,初期注重芳香涤秽化浊、疏利气机、透邪外达,湿疫化热后,要警惕变局,重视解毒凉血活血法的应用。同时湿疫治肺、着眼于祛邪的治疗思想要贯穿始终。
马家驹潘霏潘霏
关键词:疫病膜原
阳明内热与风温肺热病病因学相关性研究
研究目的:风温肺热病是临床常见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肺炎、支气管周围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急性肺部感染疾患。风温肺热病在儿科更为常见,且易反复发作。通过理论探讨和临床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的方法,探索阳明内热与风温肺热病的病因学...
马家驹
关键词:风温肺热病反复呼吸道感染队列研究
文献传递
温病透邪法应用举隅
祛邪是治疗温病的第一要义,而透邪是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虽然不属于中医传统的治疗八法,但多寓于八法之中,并且贯穿于温病的整个治疗体系,体现了温病的治疗特点。透邪法对各类温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相...
刘铁钢于河马家驹谷晓红
关键词:温病透邪法
文献传递
荨麻疹的六经证治初探
本文通过对就个病例的分析诊断,介绍了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六经辨证,采用经方治疗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疗效。
张广中马家驹余晖
关键词:荨麻疹六经辨证经方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许公岩苍麻丸临床思维探析被引量:10
2016年
许公岩先生精于湿证辨治,并创制"苍麻丸"作为治疗湿证的代表方剂。在对呼吸系统咳、痰、喘病因病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许公岩先生认为痰饮水湿内停可致咳、痰、喘,治疗当以理脾为关键,采用苍麻丸加减论治。苍麻丸通过苍术、麻黄的不同比例配伍,可达到汗、利、化的作用,同时体现了理脾宣肺的肺脾同治、调畅气机升降出入、推化寒湿等治法,广泛应用于因湿邪引起的一系列病证,疗效确切。
马家驹李雪张晓雷王玉光
从古文献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思路被引量:5
2017年
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医"肺痹""肺痿""喘病"等疾病范畴,针对该病的西医治疗除了肺移植外,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尤其是在缓解症状、减慢肺功能下降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以喘憋气短、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着丰富的有关喘憋咳嗽的论述,主要涉及气虚、肺痹、肺痿、血瘀、腑气不通等方面,并且涉及大量有效的方药。因此,中医古籍有关方药的梳理对于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晓雷马家驹蔡永登王玉光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肺间质疾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证候学
北京地区2014年冬季甲型流感151例中医证候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2014年北京地区冬季甲型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北京地区2014年11月23日至30日收集的151例甲型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2014年甲型流感患者就诊时症状以中高度发热、咳嗽、乏力等症常见,证候以表寒里热证为主,占36.4%,而既往有基础病者表寒里热证比例高达55.0%。证候分布其次为风热犯表证、邪热郁肺证,分别占23.8%、23.2%,风寒束表证较少见,仅占6.6%。其中风寒束表证、表寒里热证更易兼夹湿邪,分别占80.0%、54.5%。发病24小时内就诊的患者上述四证均可见,以表寒里热证为主,随着病程发展,邪热郁肺证比例渐增,其它证候比例减少。结论北京地区2014年冬季甲型流感初起表证突出,以表寒里热证为主,既往有基础病者多见,可能与素体因素有关。流感有表寒证者易兼夹湿邪。流感邪气在表时间短暂,随着病程发展,邪热郁肺证多见。
郭亚丽马月霞刘建马家驹王玉光
关键词:甲型流感中医证候流行病学
试论“中医学的本质是抽象的物理哲学”被引量:5
2016年
对于中医学的本质研究始于现代医学进入中国的近现代。目前,虽然经过很多学者的思考与研究,但对于中医学的本质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中医经典以及临床思维,参照西医学特点,对中医本质进行了思考:中医学的本质是抽象的物理哲学。对中医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院校学生与临床工作者对中医的认识、学习、学术传承与科学研究,不至于舍本逐末,从而可以避免中医临床水平的下降以及中医西化等问题的发生。另外,从中医的本质可以知道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与评价中医学是不恰当的;对于中医学的学习、传承、研究应重点落实到中医的本质上。
张晓雷沙茵茵马家驹王玉光
关键词:中医学中医传承中医科研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年龄对青海省高原地区自然人群体质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初步了解青海省高原地区自然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不同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等对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影响。为根据该地区自然人群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和趋势积极预防、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向。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300例自然人群实施横断面现状调查。结果:平和质42例,单纯偏颇体质19例,兼夹偏颇体质194例。8种偏颇体质总的分布状况是,气虚质最多(98例,41.53%)(单纯气虚质与兼夹质中气虚质例数之和,下同),其次为阳虚质(77例,32.63%),阴虚质(68例,28.81%),痰湿质(65例,27.54%),气郁质(66例,27.97%),湿热质(56例,23.73%),平和质(42例,17.80%),瘀血质(40例,16.95%),特禀质(33例,13.98%)。根据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的不同又有分布的不同。结论:青海省高原地区自然人群的9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人群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兼夹体质在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依次位居偏颇体质的前五位。高原环境、性别因素、婚姻状况、年龄增长、饮食习惯等都是导致高原地区人群体质特点的重要因素。因时、因地、因生活环境和自身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自身体质,辨体质扶正纠偏,是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平和质,提高生活质量重要方法。
杨阳马家驹吴凤芝吴友莉金炫沃梁玮真续畅徐孝田润平傅骞杨红
关键词: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