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忠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腹腔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十二指肠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结石
  • 2篇腹腔镜
  • 2篇肝癌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亚甲蓝
  • 1篇亚甲蓝注射液
  • 1篇胰十二指肠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机构

  • 8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西京医院

作者

  • 8篇李忠
  • 2篇郭春良
  • 2篇张云
  • 1篇穆霄燕
  • 1篇杨剑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和对照组4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常规腹腔注射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接受相应处理后,观察组的细胞减灭程度分级为:0级31例,1级6例,2级3例;对照组的细胞减灭程度分级为:0级32例,1级6例,2级2例。2组患者的细胞减灭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8 h比6.5 h)、住院时间(17.3 d比18.7 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70.0%(28/40)比60.0%(24/40)〕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0~61个月,平均42.5个月;对照组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6~49个月,平均30.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18例,复发12例,转移5例,余5例存活;对照组死亡26例,复发9例,转移5例。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1个月,对照组为28.3个月,观察组的预后较好(P〈0.01)。结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较为安全、合理及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张云李忠何军亭郭春良
关键词: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就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6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28)和实验组(n...
李忠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临床疗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外联合营养与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临床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肠内外联合营养与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3-12于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B组患者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治疗后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的低于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41 d±11.82 d vs 39.73 d±13.72 d6.36万元±1.21万元vs 8.93万元±2.14万元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vs 1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体质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外联合营养与完全胃肠外营养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费用低,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值得临床中应用.
李忠马荣强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营养支持完全胃肠外营养临床疗效
纳米炭注射液对兔肝癌淋巴引流示踪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纳米炭注射液用于肝癌淋巴结示踪的价值。方法 2只健康日本大白兔肌内注射VX2细胞株制备荷瘤兔,切除肿瘤后将1mm×1mm×1mm瘤块开腹种植于30只日本大白兔腹腔,制备兔肝癌模型。将30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亚甲蓝组与纳米炭组各10只,3组均切除肝癌病灶,清扫局部淋巴结,并于试验结束处死动物,观察肝脏周围淋巴结转移癌数目、示踪剂对淋巴结转移癌的示踪效果。结果对照组、亚甲蓝组和纳米炭组切除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1、14、17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亚甲蓝组、纳米炭组对兔肝癌淋巴结示踪的敏感性分别为47.6%、84.2%、87.5%(P<0.05);特异性分别为40.91%、88.89%、86.96%(P<0.01);纳米炭组淋巴结染色时间(100.50±29.92)s较亚甲蓝组(11.20±4.18)s长(P<0.01);纳米炭组淋巴结褪色时间(2.22±0.74)h与亚甲蓝组(1.63±0.5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肝癌模型行肝癌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应用纳米炭注射液对肝癌及淋巴引流有明显示踪作用。
李忠
关键词:肝癌亚甲蓝注射液淋巴结清扫
小鼠肺癌免疫细胞对参苓白术散敏感效果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荷瘤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B组(参苓白术散)、C组(顺铂)、D组(参苓白术散+顺铂),并分别给药处理。给药12d后,处死小鼠,采集实验所需的样品,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脾脏NK细胞的杀伤能力、脾脏上清液中IL-10、IFN-γ的含量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D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明显强于C组和B组(P<0.01),B组NK细胞杀伤能力明显高于A组、C组及D组(P<0.01),B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IL-10含量在4组中最高,B组IL-10含量则明显低于A组、C组及D组(P<0.05),B组小鼠CD4及CD4/CD8比值最高且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1),各组CD8的百分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调节细胞免疫因子IFN-γ、IL-10,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提高CD4细胞的数量及CD4/CD8比值,从而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李忠
关键词:LEWIS肺癌参苓白术散细胞免疫功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
李忠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结直肠切除吻合术行胃肠减压的必要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切除吻合术行胃肠减压的必要性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3-12行结直肠切除吻合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不进行常规胃肠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d±0.6 d vs 2.0 d±0.5 d,4.3 d±1.6 d vs 4.5 d±1.3 d,3.0 d±1.2 d vs 3.1 d±1.1 d,8.9 d±2.1d vs 9.2 d±2.0 d,均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vs 4.0%,4.0%vs 6.0%,均P>0.05);观察组发热、肺部感染和咽喉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vs 10.0%,2.0%vs 12.0%,2.0%vs 18.0%,均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结直肠切除吻合术行胃肠减压治疗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临床中应尽早的拔除胃管,加快患者的快速康复,有效地降低发热、肺部感染和咽喉炎等并发症发生.
李忠张云樊振涛
关键词:胃肠减压
恶性肿瘤术中淋巴引流的示踪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1992年Morton将前哨淋巴结定义为原发肿瘤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在其没有转移时,其他淋巴结发生跳跃性转移的机会较少。前哨淋巴结定位示踪技术主要有染色法、放射性核素法、以及两者联合的混合法。染色法操作简便、直观,其缺陷在于:注射后即可进入毛细淋巴管又可进入毛细血管,使被注射部位广泛染色,不利于病灶的判定。核素法探测时有背景信号干扰并且有放射性危害是其缺点。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间隙为30~50 nm。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间隙达500 nm,平均粒径150 nm的纳米炭在肿瘤及周围组织注射后,滞留于引流淋巴管和淋巴结,而不能进入毛细血管,从而实现了淋巴结染色。近红外荧光与纳米技术结合后即成为能发射近红外荧光的量子点,可以在活体内定位和成像肿瘤,是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来通过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分子生物学标记或体循环肿瘤细胞DNA分析,前哨淋巴结特有的对判断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和最小创伤性会发挥更大作用。
李忠王建华杨剑穆霄燕郭春良
关键词: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示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