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可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汉语
  • 3篇教师
  • 3篇一带一路
  • 2篇师资
  • 2篇师资培养
  • 1篇第二语言学习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教学
  • 1篇新加坡华文
  • 1篇学习者
  • 1篇学习者自主
  • 1篇学习者自主性
  • 1篇研究演进
  • 1篇演进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学习
  • 1篇石油
  • 1篇情感
  • 1篇中亚五国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1篇三亚学院

作者

  • 11篇余可华
  • 1篇徐丽丽
  • 1篇夏江义
  • 1篇徐丽丽
  • 1篇蔡武

传媒

  • 2篇教学研究
  • 2篇海外华文教育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国际汉语教育...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神州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的菲律宾汉语教学发展策略探析被引量:3
2018年
菲律宾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2016年底,中菲关系重新升温,各领域合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客观上为汉语在菲律宾的教学发展创造了契机。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当地汉语推广现状,分析其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新形势下汉语和中华文化在菲律宾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中菲两国的文化互动与交流,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徐丽丽余可华
关键词:汉语传播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师资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2017年
马来西亚拥有发达的华文教育体系,形成了相对完整而专业化的华文师资培养体系。系统地梳理了马来西亚本土华文师资的培养现状,分析了华文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其他国家本土华文师资的发展。
余可华邓晨佑徐丽丽
关键词:师资培养
浅析汉英服饰类词语的文化异同
2013年
服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服饰的词语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习俗、文化等增添丰富的内涵。本文以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词语为例,比较汉英服饰类词语的文化异同,指导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余可华
关键词:文化异同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语环境下外国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引量:2
2017年
自主学习是实现终身学习、有效学习,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自主性是一个复杂动态系统,它涉及包括学习者、教师、输入、技术、环境、教育政策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培养外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充分挖掘并利用目的语环境汉语学习的多种场合与情境,寻找汉语学习的多样化可供形式,增强学习者与环境互动的机会与互动的频次,实现课堂内外自主学习一体化,促使学习者从教师指导之下的学习向完全独立的自主学习发展。汉语自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教师、学习者、课程、课堂、技术、资源几个方面在课堂内外开展。
余可华
关键词:目的语环境汉语学习学习者自主性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专门用途汉语教材建设被引量:4
2019年
"一带一路"建设催生了沿线国家对职业汉语人才的旺盛需求。专门用途汉语教材是培养职业汉语人才的重要保障,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石。通过对专门用途汉语教材进行概念界定,分析了教材编写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与教材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余可华徐丽丽
关键词:汉语教材教材建设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被引量:5
2016年
多种现代技术的应用为第二语言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评价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生态视域与复杂系统科学出发,以可供性理论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依据,探讨多样化的现代技术下的第二语言学习特征及其较常用的30多种不同技术对第二语言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可供性(Affordance),利用并整合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个性化学习,提升第二语言学习的效果,进而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复合型思维能力。
余可华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可供性个性化学习
国外教师情感研究演进及趋势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人本主义教师发展理念的更新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重视教师心灵与精神层面的发展。教师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社会个体,其情感与职业幸福感密不可分。教学是"情感实践"与"情感劳动",教师情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情感不仅关系着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同时,对于学生认知、情感、动机、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情感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情感的结构、功能、类型、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形成机制等揭示了教师情感的本质。在研究视角上,教师情感从个体心理层面走向人际层面与社会历史文化层面并进入到复杂动态的生态学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教师情感从单一、静态、横向的研究逐步走向多元、动态、纵向的多元混合式研究。未来教师情感研究应聚焦于教师情感能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重视教师情感的跨文化研究以及新手与熟手教师情感的比较研究。
余可华
关键词:教师情感
外派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汉语教学由"引进来"转到"走出去",外派汉语教师成为汉语教学的主力军。外派汉语教师的发展,环境就是一切。此文以Bronfenbrenner(1979)的生物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理论框架,通过自建的外派汉语教师教学语料库建构了由微观、中观、外观、宏观、时间系统构成的外派汉语教师发展环境模型,以期为汉语教师构筑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外派汉语教师的环境适应能力,推动汉语国际传播。
余可华
多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如何让华文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多元文化世界之中,正逐渐成为当前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马来西亚是典型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长期以来马来政府为巩固马来语的官方用语地位,着力推行"单元化教育政策",对包括汉语教育在内的其他语言教育限制较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华文传播。此文旨在以多元文化环境下马来西亚的华文传播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梳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全面地探讨多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的困境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余可华徐丽丽
关键词: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推广
“一带一路”大数据视野下国际石油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报告——以中亚五国、东亚蒙古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中亚五国和东亚蒙古是中国的近邻,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本文全面阐述了中国同中亚五国和东亚蒙古的合作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大数据分析发现这些国家对国际石化人才有着较大需求,最后从中亚五国及蒙古石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培养方式以及评估体系等四大方面提出国际石油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以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工程师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余可华蔡武夏江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