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燕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庆石油勘探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原油
  • 1篇原油
  • 1篇噪声
  • 1篇噪声危害
  • 1篇生产过程
  • 1篇气中
  • 1篇钻井
  • 1篇卫生学
  • 1篇卫生学评价
  • 1篇伴生
  • 1篇苯系
  • 1篇苯系化合物

机构

  • 2篇长庆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篇钱万军
  • 2篇李海燕
  • 2篇杜志勇
  • 1篇王平
  • 1篇潘贵和
  • 1篇赵炜
  • 1篇杨红岩
  • 1篇杨俊英
  • 1篇朱涛
  • 1篇孙晓坤
  • 1篇林东

传媒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某油田原油伴生气中苯系化合物含量调查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测某油田原油伴生气中苯系化合物含量情况,随机选择5个采油厂、1个输油处作为研究对象,于2013—2015年间连续对计量间、输油泵房、转油站储油罐罐口、加药间加药罐罐口、油井井口及操作员工呼吸带进行采样检测。3 382份检测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检出率分别为27.76%、22.41%、17.50%,员工呼吸带超标率分别为6.96%、2.10%、1.36%。苯系物含量依次为井口>储油罐口>加药罐口,该油田原油为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15.1%~20.6%)的混合物。苯系物主要来源于原油组分及油田助剂(清防蜡剂、破乳剂),该油田职业卫生关键控制点为油井井口、储油罐罐口、加药间加药罐口。目前使用的3种清防蜡剂中均含有苯系物,3种破乳剂中YT-100是加药间苯系物的主要来源。建议公司继续加大对生产助剂使用的监管,及时引进新型助剂,加强个人防护以最大限度降低对员工身体危害,保护身体健康。
杜志勇王家煜李海燕潘贵和侯文胜张宝林钱万军杨俊英孙晓坤朱涛林东
关键词:苯系化合物
某石油勘探局钻井生产过程噪声危害卫生学评价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准确了解石油钻井过程噪声危害现状,客观评估危害程度,提出预防和治理对策。方法随机对某石油勘探局钻井总公司10种类型钻机进行了钻井生产过程噪声危害调查。按规范要求布检测点227个并分级评估。结果①噪声强度仅有30.40%的检测点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以内,绝大部分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危害程度分级表明,除值班室为0级(安全作业)场所外,主要生产岗位均在Ⅰ级作业场所以上,Ⅳ级场所所占比重超过30%,噪声危害相当严重。②噪声源主要来自动力柴油机、发电柴油机、泥浆泵和气源房,其噪声强度均数分别为102.42、106.32、99.73和91.88dB(A)。③6个不同生产岗位噪声分析结果表明,钻井平台和循环罐区受相邻声源影响,噪声强度亦处在较高水平。④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常常表现为慢性损害,研究发现,噪声引起的听觉疲劳,在接触中等强度噪声(85~105dB)后,如时间短于8h,则暂时性听阈位移(TTS)表现为随声级增高和接触时间延长而呈线性增加;绝大部分在最初2~3h内恢复,一般16h内可完全恢复,而日复一日,超过8h工作时间,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不可恢复的听阈位移,造成听觉病态。⑤本次调查的10个钻井队钻井工人每班12h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作业,噪声强度绝大部分在此范围,其危害不容低估,而每班12h的劳动组织换班制度值得商榷。结论建议应加强对钻井一线职工个人防护,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噪声所致损害,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定期对钻井生产过程噪声强度实施有效监控。
杜志勇钱万军李海燕杨红岩赵炜王平
关键词:钻井噪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