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智慧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泌型汗腺参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表皮和毛囊的干细胞都参与皮肤创面的愈合,但人们对外泌型汗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简述了外泌型汗腺的结构特点与发育过程、外泌型汗腺细胞参与创面再上皮化、血管化的作用和机制以及汗腺类器官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这些实验研究分析表明了外泌型汗腺不仅具有分泌汗液调节体温的作用,而且在参与创面再上皮化、血管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指出体外汗腺类器官的培育不仅能实现皮肤功能重建,也能参与创面愈合。
- 尚强强王凌峰巴特曹胜军周彪李全侯智慧闫增强陈强
- 关键词:创面愈合再上皮化血管再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度烧伤患者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重度烧伤应激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度烧伤患者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8例,采用静脉输液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50 IU胰岛素加入到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依据患者血糖测定结果指导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水平控制在4.4~7.0 mmol/L;常规治疗组血糖水平控制在7.0~10.0 mmol/L。分别在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第3、7、14、21天后测定患者的血清TNF-α、IL-6含量和外周血中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21 d血、尿、痰培养及创面培养阳性感染人数并计算感染率。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TNF-α、IL-6含量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在治疗后第7、14、21天,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含量分别为(841.40±340.87)、(588.99±238.61)、(518.23±227.41)pg/m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068.19±452.38)、(739.81±283.31)、(662.91±250.7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2.16、2.26,P=0.039、0.036、0.028);在治疗后第7、14、21天,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清IL-6含量分别为(754.88±325.72)、(329.02±159.44)、(242.53±117.16)pg/m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990.01±443.83)、(424.81±161.02)、(310.38±119.5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2.24、2.15,P=0.028、0.029、0.036)。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两组患者的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在治疗后第
- 周彪巴特王凌峰王淑杰闫增强李全侯智慧陈强刘贵春
- 关键词:胰岛素烧伤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 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检测对电烧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检测(CCT)对电烧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T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2月—2024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8例电烧伤患者和118例热力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4例、女22例,年龄(38±14)岁。按照伤情将患者分成电烧伤组(128例)与热力烧伤组(118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8 h内的TIC发生情况、CCT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TEG检测指标(凝血反应时间、K值、凝固角、最大血栓振幅、综合凝血指数、最大振幅后30 min振幅衰减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CCT和TEG诊断电烧伤患者伤后早期TIC的一致性。绘制CCT、TEG及TEG联合CCT诊断128例电烧伤患者发生TIC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约登指数及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入院8 h内,电烧伤组患者确诊TIC的比例为19.5%(25/128),显著高于热力烧伤组的10.2%(12/118),χ^(2)=4.21,P<0.05。与热力烧伤组相比,电烧伤组患者入院8 h内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缩短(t=-2.32,P<0.05),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Z值分别为-2.11、-4.16,t=4.69,P<0.05),凝血反应时间显著缩短(t=-2.51,P<0.05),最大血栓振幅显著增大(t=2.50,P<0.05),最大振幅后30 min振幅衰减率显著升高(t=2.10,P<0.05);2组患者其余CCT指标和TEG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和TEG诊断电烧伤患者伤后早期TIC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63,P<0.05)。TEG联合CCT、TEG、CCT诊断128例电烧伤患者发生TIC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AUC分别为0.92、0.84、0.77(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6~0.97、0.71~0.97、0.71~0.97),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86、0.57、0.65,此时的特异度分别为93.7%、83.2%、88.2%,敏感度分别
- 李全巴特曹胜军李芳闫增强侯智慧王凌峰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创伤性凝血病
- D-D测定在兔深二度重度烫伤后并发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指导意义
-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D-D在深二度重度兔烫伤后的变化,以及深二度重度兔烫伤后不同时期合并肺栓塞时血浆D-D的变化,探讨测定D-D对深二度重度烫伤后合并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的指导意义。
- 侯智慧王凌峰巴特
- 基于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危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外囊泡凝血反应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应用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危重烧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外囊泡(PLT-EVs)中参与凝血反应的差异蛋白。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和重度烧伤患者各6例, 抽取静脉血, 高速离心法获取PLT-EVs, 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分析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通过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并定量两组PLT-EVs蛋白质, 以差异倍数=1.5(上调或下调)筛选差异蛋白, 将差异表达蛋白通过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进行分析, 筛选凝血相关差异前6种蛋白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均值,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电镜下外囊泡呈典型双层膜类圆形颗粒结构, Western blot法显示TSG101、CD63、CD9、CD81阳性, 两组外囊泡平均粒径分别为168.0 nm和153.5 nm。定量PLT-EVs中853种蛋白, 其中191种蛋白上调, 77种蛋白下调, 差异蛋白GO和KEGG分析表明:主要涉及凝血功能、炎性反应、免疫反应和机体修复调节等生物过程。差异量前6位参与凝血反应蛋白为纤维酶原、细胞分裂蛋白5、Rho相关蛋白激酶1、Rap1GTP酶激活蛋白2、GRB2相关接头蛋白2和蛋白激酶Cα型。结论 PLT-EVs差异蛋白分析可为危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对凝血反应的调节机制提供依据。
- 高雷李全巴特曹胜军李芳侯智慧王凌峰
- 关键词:烧伤血小板蛋白组学凝血
- 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对凝血功能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分析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对凝血功能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6例重度烧伤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全部为男性,实验组年龄32~54岁,平均(46±9)岁、对照组年龄28~59岁,平均(48±12)岁,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静脉血,高速离心法获取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分析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实验组采集烧伤患者血液,对照组采集志愿者,外泌体组为实验组血小板外泌体随机加入对照组血液。通过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测试(CCA)比较3组凝血功能。结果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呈典型双层膜类圆形颗粒结构,Western blot法显示标记蛋白TSG101、CD63阳性,颗粒分析显示平均粒径为(120±30)nm,表明细胞外囊泡为外泌体。实验组PT值、APTT值、DD值、R值、K值较对照组升高[两组分别为:16.1(15.0,19.4)s比10.8(10.7,11.1)s、44.7(37.3,53.7)s比28.1(26.6,29.0)s、7.4(6.5,8.9)ng/mL比0.3(0.2,0.3)ng/mL、12.3(10.4,18.3)min比5.8(4.5,7.0)min、3.7(2.9,11.3)min比2.1(1.7,2.3)min,P均<0.05];PLT值、α角、MA值、CI值、LY30值较对照组降低[85.5(70.3,98.5)10^9/L比166.0(157.0,178.0)10^9/L、44.2(22.7,54.1)°比59.6(57.6,61.3)°、46.6(37.9,49.7)mm比56.5(54.0,57.6)mm、-2.1(-3.0,-1.3)比1.3(1.2,1.4)、4.8(1.2,7.9)%比0.0(0.0,0.0)%,P均<0.05]。外泌体组APPT、MA值较对照组升高[25.2(23.9,26.0)s比28.1(26.6,29.0)s、59.4(57.0,61.4)mm比56.5(54.0,57.6)mm,P均<0.05];PT值、R值较对照组降低[10.3(9.9,10.6)s比10.8(10.7,11.1)s、4.4(3.9,5.0)min比5.8(4.5,7.0)min,P均<0.05]。结论TEG检测显示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后为低凝状态,伴血小板功能降低;严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在体外实验中起促凝作用。
- 高雷李全李全陈强侯智慧侯智慧曹胜军
- 关键词:烧伤血小板外泌体血栓弹力图
- D-D测定在兔深二度重度烫伤后并发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指导意义
- 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D-D在深二度重度兔烫伤后的变化,以及深二度重度兔烫伤后不同时期合并肺栓塞时血浆D-D的变化,探讨测定D-D对深二度重度烫伤后合并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健康中国大耳白兔48只,雌雄不拘,随机...
- 侯智慧王凌峰巴特
- 煤矿瓦斯爆炸成批烧伤的救治特点
- 目的:探讨煤矿瓦斯爆炸成批烧伤的特点及其救治方案。方法:对一批17例煤矿瓦斯爆炸烧伤病人出现的合并症分析,根据病情、正确诊断,制定抢救措施。结果:经过抢救17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煤矿瓦斯爆炸病人伤情严重,合并症多,需...
- 侯智慧巴特
- 碱性调宁蛋白对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碱性调宁蛋白在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选6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适应性饲养2周后将2组大鼠均制作为深Ⅱ度烫伤模型(以下称为烧伤),伤后立即液体复苏、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及在伤后第7、14、21、28天的创面愈合率,创周切取组织、制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碱性调宁蛋白表达,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实验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5.6±2.8)d]长于对照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9.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P<0.05);在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8±4.6)%、(37.6±7.9)%、(66.3±11.4)%、(85.4±4.8)%,明显小于对照组[(40.8±4.5)%、(62.1±6.7)%、(90.2±9.7)%、(9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9、6.69、4.51、3.87,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7、14、21天,两组大鼠创面逐渐愈合,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微血管均逐渐增多,且对照组大鼠未愈合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微血管均较实验组增多。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大鼠碱性调宁蛋白在烧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43±0.07、1.17±0.11、0.73±0.06、0.77±0.07,均高于对照组大鼠(0.75±0.09、0.60±0.10、0.63±0.06、0.6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8、10.92、3.44、3.10,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大鼠成纤维细胞PCNA在烧伤创面组织中表达分别为654.19±102.80、820.84±112.86、766.68±156.63、232.75±55.37,较对照组(766.85±73.30、1322.22�
- 周彪张军王凌峰巴特孙一凡侯智慧陈强闫增强
-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伤口愈合成纤维细胞
- 羊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转归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了解羊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受体体内的转归情况。方法健康雄性绵羊活杀扒皮、拔毛,反削为断层皮片,经胰蛋白酶溶液消化、TritonX-100溶液振荡清洗制成符合组织学要求的ADM,一部分置于0.04%的戊二醛溶液中制成交联型ADM,另一部分不做交联。将4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交联组与未交联组,各组20只。交联组每只大白鼠背脊位置设计切口、沿游离出的组织间隙包埋入交联型ADM,未交联组用同样的方法包埋入未交联型ADM。术后对比观察交联与未交联组术区的外观变化、埋植物及周围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埋植羊交联和未交联型ADM后,大鼠埋植区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交联型和未交联型羊ADM被周围组织包裹,包裹组织血运正常,无异常分泌物,镜下交联型和未交联型羊ADM周围均被炎性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羊ADM被周围组织吸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结论羊ADM在体内转归过程中无明显的排斥反应,显示了较低的免疫原性。
- 张军侯智慧贾军乐周彪王凌峰
- 关键词:排斥反应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