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萍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信息服务
  • 1篇信息服务技术
  • 1篇血卟啉
  • 1篇血卟啉衍生物
  • 1篇三棱
  • 1篇三棱镜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视功能
  • 1篇视功能检查
  • 1篇视功能训练
  • 1篇视力
  • 1篇视力下降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通信
  • 1篇通信信息
  • 1篇内斜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周萍
  • 2篇李梅
  • 2篇陈晓
  • 2篇周和政
  • 2篇陈云辉
  • 2篇常枫
  • 1篇郭中和
  • 1篇顾瑛

传媒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现代护理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数字技术与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2
  • 1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ICG在PDT中对HPD光敏反应作用机制的研究
1990年
本文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ICG在630nm和514.5nm激光照射下对HPD光敏产生化学发光的影响。发现ICG可减少由HPD光敏产生的化学发光量,这种对光敏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光波长和剂量无关,与ICG的浓度有关。认为ICG作用的机制是降低HPD光敏产生的’O^2和ROS的氧化作用,从而抑制了化学发光反应。
顾瑛郭中和周萍
关键词:吲哚花青绿血卟啉衍生物光化学疗法
智能化时代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构建被引量:1
2022年
在21世纪智能化时代,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它引领人类真正跨入信息化时代,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革命。在本文中,将着重研究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构建过程,分析其中构建技术要点,希望改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它综合运用计算机、通信信息、控制技术等建立了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安防系统等。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过程中,许多智能化服务区域就初步建立,例如大数据时代。
周萍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安防系统通信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服务技术
1例重症糖尿病伴精神分裂症患者食管癌术后的护理
2002年
1999年我院对1例重症糖尿病伴精神分裂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在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下,康复出院.报道如下.
周萍
关键词:糖尿病精神分裂症食管癌护理
调节异常所致视力下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调节异常所致远或近视力下降的临床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因视力下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经验光和视功能检查确诊的因调节异常导致视力下降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联合睫状肌麻痹剂并行反转拍、调节交替训练和Brock线等视功能训练,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5例患者初诊时年龄6~24岁。4例外院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1例外院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效果欠佳就诊,2例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术后视力下降,11例用眼过度后视力下降,7例仅因视力下降就诊。②疗效:基线裸眼远视力为4.19±0.34、等效球镜度(SE)为(-7.95±3.10)D、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4.28±0.32;21例给予托吡卡胺后SE为(-0.06±0.86)D、BCVA为4.43±0.15;14例应用阿托品凝胶后SE为(+1.24±0.84)D、BCVA为4.93±0.14。给予视功能训练3个月12次后,视功能项目指标较前改善,负相对调节(NRA)训练前后分别是+1.76±0.61、+2.49±0.15(t=-3.780,P<0.001),正相对调节(PRA)训练前后分别是-1.26±0.76、-2.43±0.34(t=3.977,P<0.001),调节灵敏度(Flipper拍)训练前后分别是0周/分(cpm)(负片通过困难)和10.6cpm(Z=-4.012,P<0.001)。随访中矫正视力及屈光度未见变化。结论:对于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的视力下降患者,要重视视功能检查;对调节异常所致视力下降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视功能训练,可使视力恢复并稳定。
常枫陈云辉陈晓李梅周萍周和政
关键词:视功能检查视功能训练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确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8例。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内科会诊情况,眼前节及眼底、远近斜视度、双眼视觉状态、头颅影像学检查。随访2~8个月,平均3.9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1~52(29.7±10.3)岁。戴镜看远斜视度为+9^△^+60^△(+36±13)^△;看近斜视度为+7^△^+45^△(+28±12)^△。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01)。所有患者全身查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使用底朝外三棱镜按照11的比例分别加到左右眼上。3例在随访期间不接受三棱镜矫正,改行斜视手术;其余患者均坚持戴镜,末次随访未诉戴镜看远复视明显,戴镜看远斜视度+6^△^+23^△,看近斜视度+4^△^+18^△。11例表示满意,4例认为一般,3例不满意。结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主要发生在近视人群,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三棱镜验配对于改善大部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看远复视及斜视具有较好疗效,达到了治疗目的且避开了因患者处于发病早期斜视度数尚不稳定带来的手术治疗的风险,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常枫陈云辉陈晓李梅周萍周和政
关键词: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复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