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敏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3篇黏膜
  • 3篇内镜
  • 3篇出血
  • 2篇肿瘤
  • 2篇黏膜下
  • 2篇黏膜下剥离术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膜下
  • 2篇内镜黏膜
  • 2篇内镜黏膜下
  • 2篇内镜黏膜下剥...
  • 2篇内镜黏膜下剥...
  • 2篇剥离术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机构

  • 8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曹敏
  • 6篇刘毅
  • 1篇罗咏萍
  • 1篇唐欢
  • 1篇刘天宇
  • 1篇张强

传媒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35例直肠L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5例患者均进行ESD。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这35例患者的肿瘤均被一次性整块切除,对其进行手术的平均用时为(42.53±9.78)min,其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9%,在术中及术后其均未发生黏膜穿孔的情况;其均未发生肿瘤残留及肿瘤复发的情况。结论 :用ESD治疗直肠LST的成功率高,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的残留率和肿瘤的复发率均较低。
曹敏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肿瘤残留出血率
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及肿瘤异常蛋白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分析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blue laser imaging,M-BLI)结合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totein,TAP)检测技术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黏膜色泽、结构形态异常的115例患者,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早期食管癌65例、非瘤性病变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内镜、M-BLI及TAP检测,以病理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评价其诊断食管癌的敏感度和准确性。结果在M-BLI内镜诊断下结果A型38例、B1型23例、B2型9例、B3型25例;在碘溶液染色内镜诊断下结果为着色良好52例、着色不佳63例;病理诊断结果食管炎、黏膜组织慢性炎23例、低级别上皮瘤变27例、高级别上皮瘤变65例;M-BLI内镜及TAP检测技术早期食管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检查;早期食管癌组M-BLI内镜和TAP检测技术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早期食管癌TA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肿瘤性病变(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M-BLI内镜检测(χ^(2)=4.188,P=0.041)、单一TAP检测(χ^(2)=15.266,P=0.000)。结论M-BLI内镜结合TAP检测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性较好,准确度高,可为临床食管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刘毅曹敏胡筠黄昊
关键词:放大内镜食管癌
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镜观察与临床探讨被引量:7
2017年
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是以胃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糜烂、浅溃疡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如果病因不能有效去除,患者易出现大量出血或反复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尤其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曹敏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常见疾病胃镜观察生活习惯改变反复出血大量出血
泮托拉唑与吗丁啉和铝碳酸镁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吗丁啉、铝碳酸镁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病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吗丁啉、铝碳酸镁三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与铝碳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率较对照组高,而观察组上腹疼痛、上腹不适以及头晕、恶心呕吐、腹胀、嗳气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并且观察组烧灼反酸、胸骨后疼痛以及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P<0.05)。结论泮托拉唑、吗丁啉、铝碳酸镁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曹敏刘毅张强黄昊
关键词:慢性胃炎泮托拉唑吗丁啉铝碳酸镁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补救治疗中的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不同干预时机与四联疗法在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失败患者补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90例H.pylori感染均经标准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失败的患者分为研究组A、研究组B与对照组C各30例,研究组A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补救四联疗法干预,研究组B在补救四联疗法结束后序贯2周复方嗜酸乳杆菌,观察组C单独采用补救四联疗法干预,比较3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pylori根除率情况。结果3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33%(28/30)、90%(27/30)、66.67%(20/30),A组、B组临床症状改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C组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H.pylori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3.33%和76.78%高于C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与四联疗法可有效提高H.pylori根除率,改善患者症状,有助于患者胃中的H.pylori彻底清除。
刘毅曹敏胡筠黄昊刘天宇
关键词:复方嗜酸乳杆菌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
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早癌1例
2023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反复吞咽困难伴反酸12年,加重3月”入院。门诊胃镜检查(清醒状态下)提示:食管腔扩张,腔内有较多浑浊潴留液,食管下段可见环形收缩,贲门口紧闭,进境困难,齿状线距门齿约40cm。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食管下段-贲门呈鸟嘴征,钡剂通过缓慢,其上段食管明显扩张,最宽约4.3cm,黏膜紊乱,钡剂存留,考虑贲门失弛缓症,见图1A。
黄昊刘毅曹敏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腔齿状线
早期胃癌老年患者ESD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初探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老年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656例EGC患者。根据术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1例(7.77%)、未复发组605例(92.23%)。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ES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其预测效能通过ROC曲线评定。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年龄>75岁、肿瘤最大径>4 cm、多发病灶、黏膜下层浸润、淋巴结阳性、术中出血量>60 mL、手术切缘阳性的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HR=1.428,95%CI:1.058~1.925)、黏膜下层浸润(HR=1.655,95%CI:1.079~2.541)、肿瘤最大径≥4 cm(HR=1.551,95%CI:1.044~2.304)、手术切缘阳性(HR=1.861,95%CI:1.130~3.065)、淋巴结阳性(HR=1.737,95%CI:1.250~2.412)是老年EGC患者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的5个指标,建立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EGC患者ESD术后复发的AUC为0.909(95%CI:0.870~0.947),敏感性为86.27%,特异性为81.16%。结论高龄、黏膜下层浸润、肿瘤最大径≥4 cm、手术切缘阳性、淋巴结阳性是老年EGC患者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模型可预测肿瘤复发风险,以辅助治疗方案的制订。
曹敏刘毅黄昊黄亚娜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复发老年
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对首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作为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措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首诊HCC患者14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接受EVL治疗,对照组未接受EVL治疗。监测2组患者食管静脉出血和静脉曲张改善情况,并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HC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食管静脉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静脉曲张改善总有效率[76.00%(57/75)]显著高于对照组[59.46%(44/74)](P<0.05)。观察组总病死率[18.67%(14/75)]、因消化道出血病死率[4.00%(3/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78%(25/74)、16.22%(12/74)](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观察组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EVL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HR=0.529,95%CI:0.285,0.865,P<0.05)。结论EVL能显著降低HCC患者食管静脉出血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在临床中EVL治疗可考虑作为HCC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的首选治疗策略。
罗咏萍古代娇陈宗华刘毅张键黄洁郑学颖杨志慧黄亚娜曹敏唐欢
关键词:肝肿瘤食管静脉套扎术原发性肝细胞癌食管静脉曲张预后胃肠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