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闵鹏秋

作品数:8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癌
  • 5篇肝细胞
  • 5篇肝细胞癌
  • 4篇螺旋CT
  • 4篇CT
  • 3篇螺旋CT扫描
  • 2篇血管
  • 2篇肿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系统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数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胰腺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造影
  • 1篇三维成像
  • 1篇时间窗

机构

  • 4篇河南省人民医...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都江堰市人民...

作者

  • 8篇闵鹏秋
  • 5篇宋彬
  • 4篇葛英辉
  • 4篇杨恒选
  • 3篇周翔平
  • 2篇陈宪
  • 2篇肖邦良
  • 2篇陈卫霞
  • 2篇宋彬
  • 2篇周翔平
  • 1篇徐剑英
  • 1篇谭永淑
  • 1篇王文冬
  • 1篇谢晓东
  • 1篇徐隽
  • 1篇沈明恩
  • 1篇陈宪
  • 1篇宋彬
  • 1篇刘燕
  • 1篇缪竞陶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被引量:64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所获部分参数和形态学表现特征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 2 6例 ,全肝平扫后选择靶平面行同层动态扫描和门脉期全肝扫描 ,评价癌灶形态表现特征、时间 密度曲线 (T DC)走势 ,并计算癌灶强化峰值 (PV)和强化比值 (CER)。组织切片经Ⅷ因子相关抗原 (F8R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免疫组化染色 ,分析癌组织微血管数 (MVC)和癌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将CT形态表现和所获部分参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癌灶PV 7 9~ 75 2HU ,CER 3 8%~ 36 0 % ;MVC 6~ 91,VEGF阳性率 32 %~78%。癌灶PV、CER与MVC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0 8、0 42 3,P值分别 <0 0 1、0 0 5 ) ,癌灶PV、CER与VEGF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 (r分别为 0 2 5 6、0 34 7,P值均 >0 0 5 ) ;肿瘤新生血管分布影响T DC走势 ,肿瘤血管是否丰富及其组织结构特点影响肿瘤强化特征。结论 根据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部分参数及T DC走势和增强大体形态表现 ,可推测癌组织MVC和肿瘤新生血管分布特征 ,并可反映肿瘤血管是否丰富及肿瘤组织结构特点。
陈卫霞闵鹏秋宋彬肖邦良刘燕王文冬陈宪徐剑英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微血管数CT
胰头静脉弓的CT研究——正常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8
1997年
目的:研究胰头静脉弓的CT表现,获得有关血管直径的正常值,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129例连续性无中上腹区域恶性肿瘤及炎性病变的CT增强扫描病例,观察胰头静脉弓各属支走行及CT表现,测定血管直径。结果:胰头静脉弓属支包括胰十二指肠上后及上前静脉、胃结肠干、结肠右上静脉和胃网膜右静脉等,CT显示率分别为63.7%、77.5%、69.8%、70.5%和34.9%;血管直径均值分别为2.28、2.31、4.85、3.01和3.88mm。结论:正常人中上腹CT增强扫描常可清楚显示胰头静脉弓属支。对此静脉弓的认识有助于胰腺癌的术前分期及正确评估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
宋彬闵鹏秋周翔平杨恒选徐隽缪竞陶廖正银陈宪
关键词:胰腺CT
螺旋CT扫描及其在肝、胰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1997年
螺旋 CT(Spiral or helicalCT)也称容积式螺旋 CT(Volumetricspiral CT),是 CT 检查技术近年来令人瞩目的一项重要发展成果。螺旋 CT 主要由旋转式扫描架、高热容量 X 线球管、可进动检查床、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构成。螺旋 CT 采用滑环(Slip-ring)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电缆线,使扫描架能够围绕着正在进行水平方向匀速前进的检查床进行连续的旋转,实现了对受检人体的螺旋式扫描。以这种螺旋方式扫描所产生的图像是连续的,而常规 CT 所产生的是间断的单层层面。螺旋 CT 较常规 CT 具有以下优势:1.实现了从单层扫描到容积式扫描的飞跃,可获得容积数据;2.大大缩短了扫描时间,甚至可达亚秒(0.5~0.75秒)扫描。病人一次屏气(15~20秒)即可完成检查,可避免因病人呼吸、体位活动而产生的运动伪影和掉层现象;3.快速的扫描使螺旋 CT 可在靶器官出现峰值强化时采集数据,从而有效地增加了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密度差,能显著提高早期细小病灶的检出率;4.可对容积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任一层面、任一层厚度的轴位图像重建、二维图像重建或三维立体图像重建等;5.利用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可模拟内窥镜的检查过程,再结合彩色编码技术,达到与内镜检查相近的效果,称之为螺旋 CT 仿真内镜技术(Virtual en-doscopy)。该项技术已运用于人体各种内腔的显示,如消化道、气道、血管、胆道等。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供(Dual bloodsupply)。肝脏的良、恶性病变具有不同的血供特点,因此螺旋 CT 在肝脏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很有特色,且甚富成效,也最能体现其优越性。运用螺旋 CT 对肝脏进行双期、三期或多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扫描,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并增加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密度差,从而大大提高了肝内小病灶�
宋彬闵鹏秋
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表现与癌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初探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反映肝细胞癌雌激素受体 (ER)表达的可能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 43例 ,其中动态扫描 2 6例 ,评价时间 -密度曲线走势并计算癌灶强化峰值(PV)和强化比值 (CER) ;动、门脉双期扫描 17例 ;观察癌灶强化表现特征、包膜、子灶和门脉癌栓。组织切片经E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癌细胞ER阳性 2 1例 ,阳性率 48.8% ,ER阳性组肿瘤平均横径5 .1cm ,ER阴性组为 7.0cm。ER阳性组癌灶PV、CER小于ER阴性组。有明确包膜组ER阳性率高 ,伴发子灶、门脉癌栓组ER阳性率低。
闵鹏秋陈卫霞宋彬肖邦良刘燕王文冬沈明恩侯彩芳
关键词:肝细胞癌雌激素受体螺旋CT增强
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时间窗优化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CT征象在不同时相显示的最早时间和最丰富的时间 ,以便提出一个在时间窗上优化的扫描程序。材料与方法  41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病例 ,应用SiemensSomatomPlus 4A螺旋CT设备 ,采用 10 0ml对比剂 ,3ml/s注射速度 ,于肿瘤靶平面进行动脉期 (延迟 14~ 2 1s)同层面动态扫描 ,然后行全肝门脉期 (延迟 80~ 85s)扫描和肿瘤靶平面平衡期 (延迟 170~ 2 85s)扫描。研究方法包括同行视 脑评价和数据检测评价。结果 肝细胞癌CT征象显示最早及最丰富时间平均为 18.62s和42 .2 6s。其峰值时间为 48.4s。结论 肝细胞癌CT征象显示最早及最丰富时间反映了肝细胞癌以动脉供血为主肝脏双重供血的特点。肝细胞癌肿瘤最大强化值应在包含肝动脉后期和门静脉早期的所谓混合期 ,而不在纯粹的肝动脉期。因此建议对可疑肝细胞癌的患者作同层面 (肿瘤靶平面 )增强动态扫描 ,其扫描时间可采用延迟 18、2 5、3 8和 45s ,然后作门静脉期全肝扫描 ,以便在一次性团注对比剂条件下获取较多的CT诊断信息。
闵鹏秋葛英辉宋彬杨恒选周翔平
关键词:肝细胞癌螺旋CT
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时间窗优化及其与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葛英辉闵鹏秋宋彬杨恒选周翔平谭永淑陈宪
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肝炎与肝癌的密切关系已经被流行病学证实;肝癌死亡率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每年的死亡率在我国己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在部分城市和农村占第一、二位。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临床对肝脏占位的定位、定性...
关键词:
关键词:肝细胞CT
肝细胞癌螺旋CT表现特征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表现及其随时间延迟所致的CT征象的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  41例肝细胞癌患者 ,其中 13例经手术病理标本证实 ,其余患者由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采用SiemensSomatomPlus 4A螺旋CT设备 ,先作平扫 ,然后在肿瘤靶平面进行动脉期同层面动态扫描 (延迟 14~ 2 1s)、全肝门静脉期扫描 (延迟 80~ 85s)及病变靶平面平衡期扫描 (延迟 170~ 2 85s)。着重观察、分析不同CT扫描时相肝细胞癌CT表现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病理学基础。结果 在CT扫描时间窗优化条件下 ,肝细胞癌可显示以下CT表现特征 :肿瘤供血血管及瘤区异常血管增强 (35 /41,85 .37% ,包括供血血管增多、僵直 ,瘤区异常血管、动静脉瘘等 ) ;大血管癌栓 (2 2 /41,5 3 .6 6 % ) ;肿瘤实质强化 (4 1/41,10 0 % ) ;肿瘤与肝实质界面改变 (境界清楚 2 6 /41,6 3 .40 % ;境界不清 15 /41,36 .6 0 % ) ;肿瘤相关肝段改变 (17/41,41.46 % )等。肿瘤供血动脉及瘤内血管显示最早、最佳及消退时间分别为18.37s、31.5 2s、5 2 .2 5s。肿瘤实质和包膜强化在不同时相也有一定规律。结论 不同CT征象随时间延迟有一定的演变过程 。
葛英辉闵鹏秋谭永淑宋彬杨恒选周翔平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肿瘤CT时间窗
肝脏螺旋CT血管造影──动脉系统三维成像初探被引量:17
1999年
探讨螺旋CY肝脏动脉系统三维成像(SCTA-3DA)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肝脏病人作了SCTA-3DAMIP重建。采用100ml造影剂,3ml/sec注射速度,20-22sec延迟扫描。扫描参数采用螺距1.5,准直3mm或5mm两组。有5例肝细胞性肝癌与DSA成像作了比较。结果20-22sec延迟扫描可使腹主动脉段至肝动脉分支浓密显影。采用准直3mm,重建层厚1.5mm,可使SCTA-3DA达良好效果。良性及恶性病变显示供血肝动脉分级多为Ⅱ级以下管径不粗及Ⅲ级以上伴管径增粗,DSA显示供血动脉均达Ⅳ级以上。结论采用合适扫描及造影技术可使SCTA-3DA重建肝动脉系统,并有助于良恶性质的鉴别。SCTA-3DA较DSA成像空间分辨率差,但具有较好空间定位作用。
葛英辉谢晓东宋彬周翔平闵鹏秋
关键词:螺旋CT血管造影动脉三维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